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關燈
於善心 以演此法故  無比供養佛. 我造此論時思惟分别多念三寶及菩薩衆.又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故 深發善心則是自利.又演說[一]照明此正法故名爲無比供養諸佛則是利他。

    如說. 說法然法燈 建立於法幢 此幢是賢聖 妙法之印相. 我今造此論 諦捨及滅慧 是四功德處 自然而修集。

     今造此論是四種功德自然修集.是故心無有倦。

    諦者一切真實名之爲諦.一切實 中佛語爲真實.不變壞故.我解說此佛法卽集諦處。

    捨名布施.施有二種法施財施. 二種施中法施爲勝.如佛告諸比丘一當法施二當財施二施之中法施爲勝.是故 我法施時卽集捨處。

    我若說十地義時無有身口意惡業.又亦不起欲恚癡念及諸 餘結.障此罪故卽名集滅處。

    爲他解說法得大智報.以是說法故卽集慧處。

    如是造 注: [一]原刻作昭.今依麗刻改. ******************** 此論集此四功德處。

    復次. 我說十地論 其心得清淨 深貪是心故 精勤而不倦. 若人聞受持 心又清淨者 我亦深樂此 一心造此論。

     此二偈其義已顯不須復說.但以自心他心清淨故造此十地義。

    清淨心至所應至 處得大果報.如佛語迦留陀夷勿恨阿難.若我不記阿難於我滅後作阿羅漢者以 是清淨心業因緣故當於他化自在天七返爲王.如經中廣說。

     入初地品第二 問曰.汝說此語開悟我心甚以欣悅.今解十地必多所利益.何等爲十。

    答曰. 此中[一]十地法 去來今諸佛 爲諸佛子故 已說今當說. 初地名歡喜 第二離垢地 三名爲明地 第四名炎地 五名難勝地 六名現前地 第七深遠地 第八不動地 九名善慧地 十名法雲地. 分别十地相 次後當廣說。

     注: [一]此段四頌.攝釋藏要本華嚴十地品第二頁右五行以下經文.故標註經二右五以便對讀.後文有標註處.均同此例. ******************** 此中者大乘義中.十者數法.地者菩薩善根階級住處.諸佛者十方三世諸如來.說 者開示解釋.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爲佛子.過去未來現在 諸佛皆說此十地是故言已說今說當說。

    菩薩在初地始得善法味心多歡喜名歡 喜地.第二地中行十善道離諸垢故名離垢地.第三地中廣博多學爲衆說法能作 照明故名爲明地.第四地中布施持戒多聞轉增威德熾盛故名爲炎地.第五地中 功德力盛一切諸魔不能壞故名難勝地.第六地中障魔事已諸菩薩道法皆現在 前故名現前地.第七地中去三界遠近法王位故名深遠地.第八地中若天魔梵沙 門婆羅門無能動其願故名不動地.第九地中其慧轉明調柔增上故名善慧地.第 十地中菩薩於十方無量世界能一時雨法雨如劫燒已普澍[一]大雨名法雲地。

    問曰. 已聞十地名.今雲何入初地得地相貌及修習地。

    答曰. 若厚種善根. 善行於諸行. 善集諸資用. 善供養諸佛. 善知識所護. 具足於深心. 悲心念衆生. 信解無上法. 注: [一]原刻作天.今依麗刻改. ******************** [一]具此八法已 當自發願言 我得自度已 當復度衆生. 爲得十力故 入於必定聚. 則生如來家 無有諸過咎 卽轉世間道 入出世上道 是以得初地 此地名歡喜。

     厚種善根者如法修集諸功德名爲厚種善根。

    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一切善法從 此三生故名爲善根.如一切惡法皆從貪恚癡生是故此三名不善根。

    阿毗曇中種 種分别.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不繫合爲十二.有心相應有心不相應合二十四. 此中無漏善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修集.餘九菩薩地中修集.又未發心時 亦修集.或一心中有三或一心中有六或一心中有九或一心中有十二.或但集心 相應不集心不相應或集心不相應不集心相應或集心相應亦心不相應或不集 心相應心不相應.是諸善根分别如阿毗曇中廣說。

    此中善根爲衆生求無上道故 所行諸善法皆名善根.能生薩婆若智故名爲善根。

    善行於諸行者善行名清淨.諸 行名持戒.清淨持戒次第而行.是持戒與七法和合故爲善行.何等爲七.一慙二愧 注: [一]此頌釋經如是衆生乃能發無上正等覺心句.唐譯經缺文. ******************** 三多聞四精進五念六慧七淨命.淨身口業行此七法具持諸戒是名善行諸行。

    又 經說諸禪爲行處.是故得禪者名爲善行諸行.此論中不必以禪乃得發心.所以者 何.佛在世時無量衆生皆亦發心不必有禪.又白衣在家亦名爲善行。

    善集資用者 上偈中所說厚種善根善行諸行多供養佛善知識護具足深心悲念衆生信解上 法是名資用.又本行善法必應修行善根亦名資用.所謂布施忍辱質直不諂心柔 和同止樂無愠恨性殫盡不隱過不偏執不很戾不諍訟不自恃不放逸捨憍慢離 矯異不讚身堪忍事決定心能果敢受不捨易教授少欲知足樂於獨處.如是等諸 法隨行已漸能具足殊勝功德是法[一]味堅牢故名爲本行.若離是法不能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