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

關燈
作罪.應須說悔。

    如是乃至最下座三索方與.準上座應知應須說悔。

    如是行時至於 ******************** 行末所得之鉢宜應授與犯捨苾芻.報言此鉢不合守持亦不應棄徐徐受用.乃至破 來常須護持。

    行有犯鉢苾芻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佛告諸苾芻.持有犯鉢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行乞食時以有犯鉢盛好囊中.其守 持者置之餘袋.若得精好飲食安有犯鉢.麤者置守持器中.其有犯鉢置在一邊.其守 持器常可用食若洗若曝若熏.或時涉路斯有犯鉢皆好安置乃至其破.若此苾芻持 有犯鉢所有行法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此中且論捨鉢之法.若更有餘長衣等事應對分明.知法之人捨此犯物應如是說.此 是我物犯泥薩祇.捨與具夀應隨意用。

    犯捨苾芻可爲閒隔.此言閒者謂是經一明相 或經二明相.應持此物還彼苾芻告言具夀可隨意用。

    次彼苾芻所有泥薩祇波逸底 迦及不敬教波逸底迦諸有方便突色訖裡多對一苾芻如法說罪.應如是說.具夀存 念.我苾芻某甲犯泥薩祇波逸底迦及不敬教波逸底迦諸有方便突色訖裡多.我今 對具夀前說露其罪我不覆藏.由發露說罪故得安樂.不發露說罪不安樂。

    問言汝見 ******************** 罪不.答言見。

    將來諸戒能善護不.答言甚善護。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末後應言奧箄迦. 答曰娑度。

    次後苾芻應於其物或守持分别或捨施人勿起疑惑。

    如於此物不爲閒隔. 設得餘物鹹同捨罪。

    若苾芻及苾芻尼若鉢若衣犯泥薩祇波逸底迦此衣不捨不爲 閒隔不說悔.得餘物時鹹得捨罪.由前犯物染續生故。

    若衣已捨復爲閒隔罪已說悔. 得所餘物悉得無犯。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苾芻應畜十三資具衣者當雲何畜.佛言應須 一一牒名守持。

    何謂十三.一僧伽胝〈譯爲重複衣.〉二嗢呾囉僧伽〈譯爲上衣.〉三安呾婆娑〈譯 爲下衣.此之三服皆名支伐羅.北方速利諸人多名法衣爲袈裟.乃是赤色之義.非律文典語.中方皆雲支伐羅.〉 四尼師但娜〈臥敷具也.〉五泥伐散娜〈裙也.〉六副泥伐散娜〈副裙.〉七僧腳欹迦〈卽是掩腋衣也. 古名覆膊.長蓋右臂定匪真儀.向使掩右腋而交搭左臂.卽是全同佛制.又復流派自久漫造祇支.繁費雖多未 聞折中.旣違聖檢自可思愆.雖復目擊明文仍恐未能除改.改謂改其覆膊除乃除卻祇支耳.廣如别處.〉八副 僧腳欹迦〈副掩腋衣.〉九迦耶褒折娜〈拭身巾也.〉十木佉褒折娜〈拭面巾也.〉十一雞舍鉢喇底 ******************** 揭喇訶〈剃髮衣.謂披著剃髮.〉十二建豆鉢喇底車憚娜〈遮瘡疥衣.〉十三鞞殺社鉢利色伽羅.〈藥 資具衣也.〉攝頌曰. 三衣.幷臥具.  裙二.帔有兩.   身.面巾.剃髮.  遮瘡藥直衣。

     斯等諸衣應如三衣牒名守持.應雲.此臥敷具我今守持已作成衣是所受用.第二第 三亦如是說.餘皆準作。

    大德此十三資具衣外有餘長衣此欲如何.佛言.十三衣外自 餘長衣應於二師及餘尊類而作委寄.應持其物對餘苾芻作如是說.具夀存念.我某 甲有此長衣未爲分别是合分别.〈舊雲說淨者取意也.〉我今於具夀前而作分别.以鄔波 馱耶作委寄者我今持之。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此中但雲於其二師而爲委寄.意道彼師之衣.表 其離著無屬己之累.然亦不須請爲施主.律文但遣遙指卽休不合報知.其人若死餘處任情.但有如此一途分 别衣法.更無展轉真實之事.設有餘文故非斯部之教.凡言委寄者欲明其人是可委付也.〉佛告鄔波離.於 障難時有其六事心念得成.一謂守持三衣二捨三衣三分别長衣四捨别請五作長 淨六作隨意。

     ********************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不割截衣頗得守持不.佛言不合.必有他緣此亦合得。

    大 德不割截衣頗得著用入村城不.佛言不合.必有他緣此便合得。

    大德不割截衣頗得 著入外道出家人舍不.佛言不合.必若其人出向外者亦得。

    大德不割截衣如何守持. 佛言如是守持.應雲我某甲有此衣財我今守持.是我所望當爲七條壇隔兩長一短. 必無别緣我當浣染割截縫刺是所受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五條準此。

    〈若有白絹白布 擬作下二衣.緣中迫促未暇爲者.縱令白色衣段亦得守持.若其染色縵條灼然是合.又在壇場內守持衣時可 就身上捉衣.此亦無過.文能誦得者善.書紙讀之亦得.又復求寂之徒縵條是服.而有輒披五條深爲罪濫.神州 之地久扇斯風.此成非法勿令披著也.〉 下明略教法 爾時佛在拘屍那城壯士生地娑羅雙樹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