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關燈
)]復 [氵*(而/而)]善快柔和攝樂遠離已當以內空成就遊.彼內空成就遊已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 清澄住解於內空阿難如是比丘觀時則知內空成就遊.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 住解於內空者是謂正知。

    阿難比丘當以外空成就遊.彼外空成就遊已心不移動趣 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外空.阿難如是比丘觀時則知外空成就遊.心不移動趣向於 近得清澄住解於外空者是謂正知。

    阿難比丘當以內外空成就遊.彼內外空成就遊 已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內外空.阿難如是比丘觀時則知內外空成就 遊.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內外空者是謂正知。

    阿難當以不移動成就遊. 彼不移動成就遊已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不移動.阿難如是比丘觀時 ******************** 則知不移動成就遊.心不移動趣向於近得清澄住解於不移動者是謂正知。

    阿難彼 比丘行此住處心若欲經行者彼比丘從禪室出在室影中露地經行諸根在內心不 向外後作前想.如是經行已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是謂正知。

    阿難彼比丘行 此住處心若欲坐定者彼比丘從離經行至經行道頭敷尼師壇結加趺坐.如是坐定 已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是謂正知。

    阿難彼比丘行此住處心若欲有所念者 彼比丘若此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害念莫念此三惡不善之念.若此三善念無欲 念無恚念無害念當念此三善念.如是念已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是謂正知。

     阿難彼比丘行此住處心若欲有所說者彼比丘若此論非聖論無義相應謂論王論 賊論鬬諍論飲食論衣被論婦人論童女論婬女論世間論邪道論海中論論如是種 種畜生論.若論聖論與義相應令心柔和無諸陰蓋謂論施論戒論定論慧論解脫論 解脫知見論漸損論不貪論少欲論知足論無欲論斷論滅論宴坐論緣起論如是沙 門所論.如是論已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是謂正知。

    復次阿難有五欲功德可 ******************** 樂意所念愛色欲相應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若比丘心至到觀此五 欲功德隨其欲功德若心中行者.所以者何無前無後此五欲功德隨其欲功德心中 行者.阿難若比丘觀時則知此五欲功德隨其欲功德心中行者彼比丘彼彼欲功德 觀無常觀衰耗觀無欲觀斷觀滅觀斷捨離若此五欲功德有欲有染者彼卽滅也.阿 難若如是比丘觀時則知者此五欲功德有欲有染彼已斷也是謂正知.復次阿難有 五盛陰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謂比丘如是觀興衰是色是色習是色滅是覺想行識 是識是識習是識滅.若此五盛陰有我慢者彼卽滅也.阿難若有比丘如是觀時則知 五陰中我慢已滅是謂正知.阿難是法一向可一向樂一向意念無漏無愛魔所不及 惡所不及諸惡不善法穢汙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亦所不及謂成就此不 放逸也.所以者何.因不放逸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得覺因不放逸根生諸無量善法 若有隨道品.阿難是故汝當如是學我亦成就於不放逸當學.如是阿難以何義故信 弟子隨世尊行奉事至命盡耶。

    尊者阿難白世尊曰.世尊爲法本世尊爲法主.法由世 ******************** 尊唯願說之.我今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爲汝具分别說。

     尊者阿難受教而聽.佛言.阿難不其正經歌詠記說故信弟子隨世尊行奉事至命盡 也.但阿難或彼長夜數聞此法誦習至千意所惟觀明見深達.若此論聖論與義相應 令心柔和無諸陰蓋謂論施論戒論定論慧論解脫論解脫知見論漸損論不貪論少 欲論知足論無欲論斷論滅論宴坐論緣起論如是沙門所論得易不難得.因此義故 信弟子隨世尊行奉事至命盡也。

    阿難如是爲煩師爲煩弟子爲煩梵行.阿難雲何爲 煩師.若師出世有策慮思惟住策慮地有思惟觀雜凡人有辯才彼住無事處山林樹 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坐或住彼處學遠離精勤得增上 心現法樂居.彼學遠離精勤安隱快樂遊行已隨弟子還梵志居士村邑國人.彼隨弟 子還梵志居士村邑國人已便貢高還家如是爲煩師.是亦爲惡不善法穢汙當來有 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所煩是謂煩師。

    阿難雲何爲煩弟子.彼師弟子學彼遠離彼 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坐或住彼處學 ******************** 遠離精勤得增上心現法樂居.彼學遠離精勤安隱快樂遊行已隨弟子還梵志居士 村邑國人.彼隨弟子還梵志居士村邑國人已便貢高還家如是爲煩弟子.是亦爲惡 不善法穢汙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所煩是謂煩弟子。

    阿難雲何爲煩梵行. 若如來出世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 彼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坐.阿難如來 以何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坐耶。

     尊者阿難白世尊曰.世尊爲法本世尊爲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今聞已得廣知 義。

    佛便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爲汝具分别說。

    尊者阿難受教而聽.佛言.阿難 如來非爲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 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坐.阿難如來但以二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 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坐.一者爲自現法樂居故.二者慈愍後生人故. 或有後生人效如來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 ******************** 順宴坐.阿難如來以此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 人民隨順宴坐.或住彼處學遠離精勤得增上心現法樂居.彼學遠離精勤安隱快樂 遊行已隨梵行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彼隨梵行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夷已便不貢高而不還家。

    阿難若彼不移動心解脫作證我不說彼有障礙也.若彼得 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本爲精勤無放逸遊行故此或可有去.以弟子多集會故。

    復次阿 難彼師弟子效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宴 坐或住彼處學遠離精勤得增上心現法樂居.彼學遠離精勤安隱快樂遊行已隨梵 行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彼隨梵行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已便貢高 還家如是爲煩梵行.是亦爲惡不善法穢汙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所煩是 謂煩梵行。

    阿難於煩師煩弟子此煩梵行最爲不可不樂不愛最意不念.阿難是故汝 等於我行慈事莫行怨事。

    阿難雲何弟子於師行怨事不行慈事.若尊師爲弟子說法 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爲饒益是爲快樂是爲饒益樂.若彼 ******************** 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順行不立於智其心不趣向法次法不受正法違犯師教不能得 定者如是弟子於師行怨事不行慈事。

    阿難雲何弟子於師行慈事不行怨事.若尊師 爲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爲饒益是爲快樂是爲 饒益樂.若彼弟子恭敬順行而立於智其心歸趣向法次法受持正法不違師教能得 定者如是弟子於師行慈事不行怨事。

    阿難是故汝等於我行慈事莫行怨事.所以者 何.我不如是說如陶師作瓦.阿難我說嚴急嚴急至苦.若有真實者必能住也。

    佛說如 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空經第五竟〈三千六百七十八字〉 雙品第一竟 第五後誦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萬一千五百八十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