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關燈
小
中
大
雙品第四〈有五經雙品本有十經分後五經屬第五誦故名雙品〉 第四分别誦
馬邑.及馬邑. 牛角娑羅林. 牛角娑羅林. 求解最在後。
[一]雙品馬邑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鴦騎國.與大比丘衆俱.往至馬邑住馬林寺及比丘衆.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人見汝等沙門是沙門人問汝等沙門汝自稱沙門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 尊。
佛復告曰.是以汝等以此要以此沙門當學如沙門法及如梵志法.學如沙門法及 如梵志法已要是真諦沙門不虛.沙門.若受衣被飲食牀榻湯藥及若幹種諸生活具 者彼所供給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汝等當學如是。
雲何如沙門法及如 梵志法.身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清淨不自舉不下他無穢無濁爲諸智梵 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作是念我身行清淨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上作. 注:[一]此經勘同巴利本中部第三十九經Maha^-Assapurasutta.又大同晉譯增一阿含牧牛品第八經.原刻宋思溪本經題上有中阿含三字.今刪.後文均同.
********************
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若身清淨當復作何等.
當學口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口行清淨不自舉不下他無穢無濁爲諸智
梵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行清淨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 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若身口清淨當 復作何等.當學意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意行清淨不自舉不下他無穢無 濁爲諸智梵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意行清淨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 已成德義無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若 身口意行清淨當復作何等.當學命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命行清淨不自 舉不下他無穢無濁爲諸智梵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意命行清淨我 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 欲求上學者比丘身口意命行清淨當復作何等.比丘當學守護諸根.常念閉塞念欲 明達守護念心而得成就恆欲起意.若眼見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謂忿諍故守護眼 ******************** 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 受相亦不味法謂忿諍故守護意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意 根。
若汝等作是念身口意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 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身口意命行清淨 守護諸根當復作何等.比丘當學正知出入.善觀分别屈申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 梨及諸衣鉢行住坐臥眠寤語嘿皆正知之。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意命行清淨守護 諸根正知出入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 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身口意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正知出入當復作何 等.比丘當學獨住遠離.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山巖石室露地穰[卄/積]或至林中
或在冢間.彼已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敷尼師壇結加趺坐正身正願反念不
向.斷除貪伺心無有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於貪伺淨除其心.
如是瞋恚睡眠調悔斷疑度惑於諸善法無有猶豫.彼於疑惑淨除其心.彼斷此五蓋
********************
心穢慧羸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已得如是定心清淨無穢無煩 柔輭善住得不動心趣向漏盡智通作證.彼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 苦滅道如真.亦知此漏如真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見 已則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說沙門說梵志說聖說淨浴。
雲何沙門.謂息止諸惡不善之法諸 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沙門.雲何梵志.謂遠離諸惡不善之 法諸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梵志.雲何爲聖.謂遠離諸惡不 善之法諸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爲聖.雲何淨浴.謂淨浴諸 惡不善之法諸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淨浴.是謂沙門是謂 梵志是謂爲聖是謂淨浴。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馬邑經第一竟〈一千三百四十六字〉[一]雙品馬邑經第二
注:
[一]此經勘同巴利本中部第四十經Cu^la-Assapura sutta. 原刻經題下有第四分别誦五字.今刪.次三經同.
********************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鴦騎國.與大比丘衆俱.往至馬邑住馬林寺及比丘衆.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人見汝等沙門是沙門人問汝等沙門汝自稱沙門耶。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 尊。
佛復告曰.是以汝等以此要以此沙門當學沙門道跡莫非沙門.學沙門道跡已要 是真諦沙門不虛沙門.若受衣被飲食牀榻湯藥及若幹種諸生活具者彼所供給得 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汝等當學。
加是雲何非沙門道跡非沙門.若有貪伺 不息貪伺有恚不息恚有瞋不息瞋有不語不息不語有結不息結有慳不息慳有嫉 不息嫉有諛諂不息諛諂有欺誑不息欺誑有無慚不息無慚有無愧不息無愧有惡 欲不息惡欲有邪見不息邪見.此沙門垢沙門諛諂沙門詐僞沙門曲趣至惡處未盡 已學非沙門道跡非沙門。
猶如鉞斧新作極利有頭有刃僧伽梨所裹.我說彼癡學沙 門道亦復如是.謂有貪伺不息貪伺有恚不息恚有瞋不息瞋有不語不息不語有結 不息結有慳不息慳有嫉不息嫉有諛諂不息諛諂有無慚不息無慚有無愧不息無 愧有惡欲不息惡欲有邪見不息邪見持僧伽梨我不說是沙門.若持僧伽梨者有貪 ******************** 伺息貪伺有恚息恚有瞋息瞋有不語息不語有結息結有慳息慳有嫉息嫉有諛諂 息諛諂有無慚息無慚有無愧息無愧有惡欲息惡欲有邪見息邪見者.彼諸親親朋 友往詣而作是說賢人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 尊。
佛復告曰.是以汝等以此要以此沙門當學如沙門法及如梵志法.學如沙門法及 如梵志法已要是真諦沙門不虛.沙門.若受衣被飲食牀榻湯藥及若幹種諸生活具 者彼所供給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汝等當學如是。
雲何如沙門法及如 梵志法.身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清淨不自舉不下他無穢無濁爲諸智梵 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作是念我身行清淨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上作. 注: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行清淨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 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若身口清淨當 復作何等.當學意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意行清淨不自舉不下他無穢無 濁爲諸智梵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意行清淨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 已成德義無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若 身口意行清淨當復作何等.當學命行清淨仰向發露善護無缺.因此命行清淨不自 舉不下他無穢無濁爲諸智梵行者所共稱譽。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意命行清淨我 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 欲求上學者比丘身口意命行清淨當復作何等.比丘當學守護諸根.常念閉塞念欲 明達守護念心而得成就恆欲起意.若眼見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謂忿諍故守護眼 ******************** 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 受相亦不味法謂忿諍故守護意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慼惡不善法趣向彼故守護意 根。
若汝等作是念身口意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 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身口意命行清淨 守護諸根當復作何等.比丘當學正知出入.善觀分别屈申低仰儀容庠序善著僧伽 梨及諸衣鉢行住坐臥眠寤語嘿皆正知之。
若汝等作是念我身口意命行清淨守護 諸根正知出入我所作已辦不復更學已成德義無復上作.比丘我爲汝說莫令求沙 門義失沙門義.若欲求上學者比丘身口意命行清淨守護諸根正知出入當復作何 等.比丘當學獨住遠離.在無事處或至樹下空安靜處山巖石室露地穰
彼已得如是定心清淨無穢無煩 柔輭善住得不動心趣向漏盡智通作證.彼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 苦滅道如真.亦知此漏如真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見 已則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說沙門說梵志說聖說淨浴。
雲何沙門.謂息止諸惡不善之法諸 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沙門.雲何梵志.謂遠離諸惡不善之 法諸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梵志.雲何爲聖.謂遠離諸惡不 善之法諸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爲聖.雲何淨浴.謂淨浴諸 惡不善之法諸漏穢汙爲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是謂淨浴.是謂沙門是謂 梵志是謂爲聖是謂淨浴。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馬邑經第一竟〈一千三百四十六字〉
諸比丘白曰.爾也世 尊。
佛復告曰.是以汝等以此要以此沙門當學沙門道跡莫非沙門.學沙門道跡已要 是真諦沙門不虛沙門.若受衣被飲食牀榻湯藥及若幹種諸生活具者彼所供給得 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汝等當學。
加是雲何非沙門道跡非沙門.若有貪伺 不息貪伺有恚不息恚有瞋不息瞋有不語不息不語有結不息結有慳不息慳有嫉 不息嫉有諛諂不息諛諂有欺誑不息欺誑有無慚不息無慚有無愧不息無愧有惡 欲不息惡欲有邪見不息邪見.此沙門垢沙門諛諂沙門詐僞沙門曲趣至惡處未盡 已學非沙門道跡非沙門。
猶如鉞斧新作極利有頭有刃僧伽梨所裹.我說彼癡學沙 門道亦復如是.謂有貪伺不息貪伺有恚不息恚有瞋不息瞋有不語不息不語有結 不息結有慳不息慳有嫉不息嫉有諛諂不息諛諂有無慚不息無慚有無愧不息無 愧有惡欲不息惡欲有邪見不息邪見持僧伽梨我不說是沙門.若持僧伽梨者有貪 ******************** 伺息貪伺有恚息恚有瞋息瞋有不語息不語有結息結有慳息慳有嫉息嫉有諛諂 息諛諂有無慚息無慚有無愧息無愧有惡欲息惡欲有邪見息邪見者.彼諸親親朋 友往詣而作是說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