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卷下

關燈
此字.今沿舊譯衍文. ******************** 如是徧計性  我說爲世間。

       眼色等爲緣     因三和合起 聲依桴鼓發  芽從地種生    宮[一]殿與瓶衣  無非衆緣起. 有情及諸法  此悉依[二]他性。

     若法是無漏     其義不可捨 自覺聖智境  [三]此性名真實。

    諸法相差别     已說其自性 若離自性門  諸法不明了.    如衆物和合     現作幻化形 衆色雖不同  性皆無決定    世事悉如是     種種皆非實 妄情之所執  徧計無有餘.    譬如摩尼寶     隨色而像現 世間亦復然  但隨分别有    體用無所[四]在  是爲徧計性. 如乾闥婆城  非城而見似    亦非無有因     而能如是見 世間種種物  應知亦復然。

       日月等宮殿     諸山及寶山 煙雲相擊觸  未嘗有雜亂。

       無共無自他     體性皆非有 注: [一]原刻作寶.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原刻作地.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三]勘藏譯雲法無我性. [四]藏譯次有句雲.如幻夢與雲.又陽燄水月. ******************** 但是所分别    徧計之自性. 諸物非因生  亦非無有因 若有若非有    此皆情所執。

     名依於相起  二從分别生 正[一]智及如如  遠離於分别。

     心如相顯現  相爲意所依 意與五心生    猶如海波浪. 習氣無有始  境界亦復然 心因習氣生    境令心惑亂. 依止賴耶識  一切諸種子 心如境界現    是說爲世間. 七識阿賴耶  展轉互相生. 如是八種識    不常亦不斷  一切諸世間  似有而安布。

     有計諸衆生    我等三和合  發生種種識  了别於諸境. 或有妄計言    作者業因故  生於梵天等  內外諸世間. 世間非作者    業及微塵作  但是阿賴耶  變現似於境. 藏識非緣作    藏亦不作緣  諸識雖流轉  無有三和合。

     注: [一]原刻作知.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賴耶體常住  衆識與之俱.   如輪與水精     亦是星共月 從此生習氣  新新自增長    復增長餘識     餘識亦復然 如是生死轉  悟者心無轉。

       譬如火燒木     漸次而轉移 此木旣已燒  復更燒餘木.   [一]依止賴耶識  無漏心亦然 漸除諸有漏  永息輪回法.   此是現法樂     成就三摩地 衆聖由是生  從刹至於刹.   譬如微妙金     在礦不能見 智者巧陶鍊  其金乃明顯.   藏識亦如是     習氣之所纏 三摩地淨除  覺者常明見.   如酪未鑽搖    酥終不可得 是故諸智者  鑽酪而得酥.   藏識亦復然     諸識所纏覆 密嚴諸定者  [二]勤觀乃能得。

     密嚴是大明     妙智之殊稱 佛子勤修習  生於此刹中.   色及無色界     空識非非想 注: [一]藏譯此頌雲.依賴耶有心.有漏無漏等.由習氣熏習.流轉或還滅.次有一頌說賴耶爲諸法因.又依於施設及無漏法.故爲境與有境. [二]原刻作覲.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於彼常勤修  而來生是處.  此中諸佛子    威光猶日月 修行得正定  演說相應道   諸佛與灌頂    鹹皆授其位. 如來所證法  隨見而轉依   雖處密嚴場    應物而變化 隨彼愛樂法  住空而演說。

      [一]是時金剛藏  復告大衆言. 賴耶無始來  爲戲論熏習   諸業所繫縛    [二]輪轉無有窮. 亦如於大海  因風起波[三]浪 恆生亦恆滅    不斷亦不常. 由不悟自心  隨識境界現   若了於自心    如火焚薪[四]盡. 通達於無漏  則名爲聖人.  藏識變衆境    彌綸於世間 意執我我所  思量恆流轉.  諸識類差别    各各了自境 積集業爲心  徧積集名意   了别名爲識.    五識取現境 如翳見毛輪  隨見而迷惑   於似色心中    非色計於色。

     注: [一]藏譯缺此二句.舊譯以下錯爲長行.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三]藏譯次有一頌.明賴耶相續不斷.如是諸識皆依賴耶.由習氣增.或起或滅. [四]勘藏譯次有二句雲.藏識現衆境.由轉依無漏.今譯脫文. ******************** 譬如摩尼珠 [一]日月光所照  隨其所應現   各雨自類物. 阿賴耶亦爾  如來清淨[二]藏 和合於習氣   變現周世間 與無漏相應  雨諸功德法。

      譬如乳變異   成酪至酪漿 藏識亦如是  變似於衆色.  如翳見毛輪   有情亦復爾 以惡習氣翳 [三]住藏識眼中  [四]於諸非色處. 此所見諸色 猶如於陽燄  遠離於有無   皆賴耶所現.   仁者依眼色 而生似色識  如幻住眼中   飄動猶熱燄.   色皆是藏識 與色習相應  變似體非有   愚夫妄分别.   諸昏醉放逸 坐臥及狂走  頓起諸事業   皆是賴耶識.   猶如盛赫日 舒光照於地  蒸氣如水流   渴獸望之走.   賴耶亦復爾 體性實非色  而似於色現   惡覺妄生著.   如磁石吸鐵 注: [一]藏譯次有句雲.有其清淨相.與下文合. [二]藏譯次數句雲.無漏善相應.則因以轉依.如是隨所現.相成種種色.習氣相應故.賴耶遍住世. [三]藏譯此句雲.藏識爲有境.常起於眼中. [四]藏譯此句雲.由色似現轉.舊譯大同. ******************** 迅速而轉移  雖無於情識  似情識而動.  如是賴耶識 爲生死所攝  往來於諸趣   非我而似我.  如海中漂物 無思隨水流  賴耶無分别   依身而運動。

      譬如二象鬬 被傷者永退  賴耶亦如是   斷染無流轉.  譬如淨蓮華 離泥而皎潔  人天皆受用  莫不鹹珍敬   如是賴耶識 出於習氣泥  轉依得清淨   佛菩薩所重.  譬如殊勝寶 野人所輕賤  若用飾冕旒   則爲王頂戴   如是賴耶識 是清淨佛性  凡位[一]恆雜染 佛果常寶持。

      如美玉在水 苔衣所纏覆  賴耶處生死   習氣縈不現   於此賴耶識 有二取相生  如蛇有二頭   隨樂而同往   賴耶亦如是 與諸色相俱. 一切諸世間   取之以爲色   惡覺者迷惑 注: [一]原刻錯烜.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 計爲我我所   若有若非有  自在作世間.  賴耶雖變現 體性恆甚深    於諸無知人  悉不能覺了。

     譬如於幻師 幻作種種獸   或行而或走  似有情非實  賴耶亦如是 幻作於世間    一切諸有情  體性無真實.  凡愚不能了 妄生於取著    起微塵勝性  有無異分别  及與於梵天 丈夫等諸見。

       分别皆是意  分别於世間  此之分别見 本來無有實.   譬如畫中質  亦如虹霓像  及以雲中物 翳眼見毛輪    女人窺鏡容  如夢觀衆色  如帝弓谷響 樹影與乾城    熱時陽燄水  池中明月像  如是諸計度 於賴耶妄[一]取. 觀察是等時  諦了惟藏識  [二]卽達世間相 所依一切法    是諸分别見  卽皆而轉滅。

     賴耶是意等 注: [一]原刻作耶.今依麗刻及舊譯改. [二]藏譯此句雲.見世爲自心.爾時心則滅.舊譯意同. ******************** 諸法習氣依  常爲於分别  心之所擾濁. 若離於分别 卽成無漏道  常恆而不變  猶若於虛空. 若於阿賴耶 獲得三摩地  則生無漏法.  如意定解脫  及以四無畏 十力幷善巧  自在與神通  如是諸功德. 起十究竟願. 意成微妙身.  永轉於所依. 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