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卷中

關燈
[二]如釋迦已獲  人中勝師子 汝等鹹當得  生信勿懷疑  信卽爲佛體  必當得解脫. 注: [一]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二]勘藏譯舊譯.此二句意雲.如是已得釋迦師子. ******************** 或作轉輪王    及以諸粟散  乃至生梵宮    而爲彼天主. 轉生蓮華藏    在彼佛會中  蓮華而化生    獲大精進力. 由此降魔衆    及欲熏習因  志意無怯弱    證成[一]一道法 紹繼於佛事    得王諸國土  若欲得作佛    當淨佛性道 種[二]姓旣淨已  諸佛卽授記. 瑜祇轉覺悟    不久當成佛 一切修行者    而爲作依怙. 譬如彼[三]大地  亦爲衆所依 如於妙行者    能療一切病. 覺者亦如是    能除虛妄疾 得無分别心    支解不傾動。

     內外之境界    了達皆惟識 能遠離於我    亦離於我所  [四]無能害所害  及以於害具. 一切悉皆是    意識之境界  皆依阿賴耶    如是妄分别. 如珠合日光    相感而生火  此火非珠出    亦非從日生. 注: [一]勘藏譯舊譯此語雲一乘法. [二]原刻作性.今依麗刻及藏譯改. [三]原刻作天.今依麗刻改. [四]原刻作所.今依麗刻改. ******************** 心意識亦爾   根境意和合  能生於諸心   如海起波浪. 此性非陽燄   亦非於夢幻  非同如是等   迷惑之所取 非同龜鼈毛   及與於兔角. 又如雷電合   震發而生火 此火爲從[一]木 爲從雷電生  意無有定知   此[二]火從生處. 如火爲從木   造作於瓶等  欲等諸心法   與心而共生 和合無定性   當知亦如是. 心境不思議   密嚴者知見。

     有情之[三]藏護 無始妙俱生. 如涅槃虛空   擇滅無爲性 遠離於三世   清淨常圓滿. [四]如月有虧盈 顯現諸國土 循環體是一   其性無增減  愚夫所分别   見月有增減 往來於四洲   而實無盈缺. 如是之藏識   普現有情界 其體無增減   圓絜常光明  愚夫妄分别   恆於賴耶識 注: [一]原刻作水.今依藏譯改.次頌同. [二]原刻作大.今依麗刻改. [三]藏護謂阿賴耶. [四]藏譯下數白雲.身中之藏識.如新月初增.顯現各别土.依須彌輪轉.而體曾不減. ******************** 計著有增減  應知亦如是.    若有於此識   能正而了知 卽便得無漏  轉依位差别     如是差别法   得者甚爲難。

     [一]如月在雲中 其性恆明潔     藏識亦如是   與七識俱轉 熏習以相應  體性而無染.    猶如河中[二]木 隨水以漂流 而木與於流  體相各差别     藏識亦如是   [三]諸識習氣俱 而恆性清淨  不爲其所[四]染   清淨與雜染   皆依阿賴耶 聖者現法樂  等引之境界.    人天等諸趣   一切佛刹土 如是染淨法  [五]如來藏爲因   由彼悟成佛   爲諸乘種姓。

     一切諸衆生  有具於威力     自在諸功德   殊勝諸吉祥 乃至險惡處  上中下差别     賴耶恆住中   徧爲作依止. 悉是諸有情  無始時來[六]界.  以諸業習氣   而能自增長 注: [一]此二句依舊譯加.藏譯亦同有此文. [二]原刻作水.今依麗刻及藏譯改. [三]藏譯次三句意雲.與七識俱而無雜. [四]原刻作業.今依麗刻改. [五]勘藏譯舊譯皆雲卽彼爲因轉.不出如來藏之名. [六]原刻作果.今依舊譯藏譯改. ******************** 亦復而增長  所餘之七識.  由是諸愚夫    執以爲內我 能作所依我  輪回於生死。

      意識在身中    迅疾如風轉 業風所吹動  徧住於諸根   常與七識俱    流轉如波浪. 微塵與勝性  自在及時方   [一]悉是淨賴耶  於中妄分别. 賴耶由業力  及愛以爲因   成就諸世間    種種之品類. 愚夫恆不了  執之爲作者。

      此識之體相    微細甚難知. 未見於真實  心迷不能覺   常於根境意    而生於愛著。

     金剛藏復言  [二]無畏諸佛子 如是賴耶體    雲何不見聞. 衆身之所依  性淨恆無染   具足三十二    佛相及輪王. 徧於三界中  而現種種色.  猶如淨空月    衆星所環繞 藏識與諸識  住身亦如是.  亦如欲天主    天女衆圍繞 注: [一]藏譯此句雲.唯一善賴耶. [二]舊譯以下仍爲頌文. ******************** 顯於寶宮殿  藏識亦如是   如江海諸神  水中而自在 藏識處於世  當知亦如是.   如龍依水天. 如百川歸海. 如樹王依地  現心亦如是.   如日在宮殿  旋繞妙高山 諸天皆敬禮  佛地[一]心亦爾. 十種諸地中  修行一切行 在於菩薩身  顯現於[二]大法 徧利與安樂  如來常稱讚. 地地皆清淨  故號爲佛子   在於菩薩身  是卽名菩薩. 佛與諸菩薩  [三]皆是賴耶名 佛及最勝子  已授當授記 廣大阿賴耶  當成等正覺。

      卽此賴耶體  密嚴者能見 由最勝瑜祇  妙定相應故.   諸佛與緣覺  聲聞及外道 證理無畏人  所觀皆此識。

      種種諸識境  皆從心所變 瓶衣等衆物  如是性皆無   悉依阿賴耶  所見皆迷惑 注: [一]藏譯作藏亦爾.舊譯同. [二]藏譯作大乘.舊譯同. [三]藏譯此句雲.皆依賴耶說. ******************** 謂以諸熏習  妄生能所取.  體非如幻化    非陽燄毛輪 非生非不生  空[一]不空遠離 有無皆無性    長短等亦然. 智者觀幻事  此皆惟幻術   未曾有一物    與幻而同起. 有情所分别  如幻而可見   陽燄毛輪相    二俱不可得. 離一亦無二  無過世當世   此皆識變異    無幻無幻名 諸性無所得  是幻幻所作.  世間有迷惑    其心不自在 妄說有能幻  幻成種種物   動搖及往來    雖現皆非實. 如鐵因磁石  所向而轉移   藏識亦如是    隨於分别種 一切諸世間  無處不周徧.  如日摩尼寶    無思及分别 此識徧諸處  見之謂流轉   [二]不死亦不生  本非流轉法 如夢見生死  覺悟卽解脫   佛子若轉依    卽名解脫者。

     注: [一]原刻作性.今依舊譯藏譯改. [二]勘藏譯次二句意雲.雖有生死法.而無流轉者.今沿舊譯誤. ******************** 此卽是諸佛  最勝之教理. 審量一切法  如稱如明鏡 照曜如明燈  試驗如金石. 正道之標相  遠離於斷滅 修習勝定者  皆由清淨因 令離諸雜染  轉依而顯現。

     大乘密嚴經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