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則明達如性.
[二]原刻作化.今依舊譯改.
[三]藏譯此句雲.自證甚微細.
********************
唱言我生盡 梵行亦已立 所作無不成 不受於後有.
解脫一切苦 斷滅於動搖 熏習皆已焚 [一]劫盡猶不轉.
生法二無我 照見悉皆[二]空 無始來積集 種種諸戲論
無邊衆過患 一切皆已除. 譬如熱鐵團 熱去鐵無損
如是解脫者 惑盡得清涼 入於無漏界 密嚴之妙國。
此土最微妙 非餘者所及. 惟佛與菩薩 清淨之所居 三摩地現前[三]以此而爲食.欲生斯刹者 善習勝瑜伽
復爲諸有緣 分别廣開示。
名本從相生 相復從緣起 從相生分别 不契圓成性。
根境瓶衣等 假法共和合 分别從此生 了知而别異. 若動若非動 一切諸世間 皆因癡暗生 愚冥以爲體. 短長等諸色 音聲與香界 注:[一]藏譯此句雲分别皆不起.今誤分别爲劫也.(二字梵文形近易誤)
[二]藏譯次有二句雲.離一切種子心聚則不轉.舊譯大同.疑今脫落.
[三]原刻此二字亙倒.今依舊譯改.
********************
甘苦堅滑等 意識之所緣 所有諸善惡 有爲無爲法
乃至於涅槃 斯爲智之境. 念念常遷轉 皆因識以生.
末那緣藏識 如磁石吸鐵 如蛇有二頭 各别爲其業
染意亦如是 執取阿賴耶 能爲我事業 增長於我所.
復與意識俱 爲因而轉謝 於身生煖觸 運動作諸業
飲食與衣裳 隨物而受用. 騰躍或歌舞 種種自嬉遊
持諸有情身 皆由意功力. 如火輪垂髮 乾闥婆之城
不了惟自心 妄起諸分别. 身相器世間 如動鞦韆勢
無力不堅固 分别亦復然 分别無所依 但行於自境.
譬如鏡中像 識種動而見 愚夫此迷惑 非諸明智者.
仁主應當知 此三皆識現 於斯遠離處 是卽圓成實。
******************** 持進等菩薩 及聖目乾連 尋聲與徧觀 百千萬億刹 種種寶嚴飾 綺麗無等雙 於彼微妙境 密嚴最殊勝. 極樂妙喜刹 下方俱胝國 一切諸世尊 皆讚如斯土 謂無有終始 威德化自然. 本昔佛所居 超出於三界 豐樂非執受 寂靜自無爲 自利及利他 功業悉成滿. 不於欲界中 成佛作佛事 要往密嚴土 證於無上覺. 俱胝諸世尊 欲中施佛事 先從於此國 化爲無量億 正定常相應. 神通以遊戲 徧於諸國土 如月無不現 隨諸衆生類 所應而化益。
十地華嚴等[一]大樹與神通
勝鬘及餘經 皆從此經出. 如是密嚴經 一切經中勝
仁主及諸王 宜應盡恭敬。
欲色無色界 無想等天宮 注:[一]勘藏譯作樹嚴.卽華嚴入法界品也.
********************
如來逈已超 而依密嚴住. 此土諸宮殿 如蓮備衆飾
是一切如來 淨智之妙相 佛及諸菩薩 常在於其中.
世尊恆住禪 寂靜最無上 依自難思定 現於衆妙色
色相無有邊 非餘所能見. 極樂莊嚴國 世尊無量夀
諸修觀行者 色相皆亦然. 或見天中天 赫奕含衆彩
瞻蔔雌黃色 真金明月光 孔雀頸如蓮 相思子之聚
虹電珊瑚色. 或現清羸身. 或著芻摩衣. 或寢草茅等.
或處蓮華上 猶如千日光. 或見諸菩薩 頂飾蟠龍髻
金剛帝青寶 莊嚴爲寶冠. 或見輪幢文 魚商佉等相.
或見光麗色 如蜺而拖空. 或以須彌山 置之於掌內.
或持大海水 安於牛迹中. 或現作人王 冕服當軒宇
********************
輔佐皆恭敬 共宣於國化. 或現密嚴場 寂靜修定者
說於自證境 先佛所知法. 或說得轉依 心慧皆解脫
自在三摩地 如幻無礙身. 或現境不染 斷諸取著業
以智燒見薪 不受於諸有 譬如膏炷盡 燈滅而涅槃.
或示修諸度 大會施無遮 持戒苦行等 種種諸儀則。
極樂莊嚴國 人非胎藏生 微妙金色身 光明淨圓滿. 彼衆之境界 皆悉具瑜伽 若比於密嚴 百分不及一. 極樂界中人 自然隨念食 牟尼勝自在 定爲甘露味. 種種寶樹林 遊憩於其下 金沙布其地 顯現殊勝刹 淨妙之寶蓮 開敷功德水 如是殊勝境 不可得爲喻. 彼皆蓮華生 恭敬無量夀 善修三摩地 愛樂佛功德. ******************** 專精回向者 悉皆生彼國 衆相以莊嚴 皎鏡無塵垢。
金剛藏說已[一]自現於己身.或如於指節. 或復如芥子
漸細如毫端 百分之一分. 或現善逝身 聲聞與緣覺
衆色及餘類 乃至種種形 各隨其所宜 而說於諸法。
[二]或說於菩薩入諸地了知 五法三自性 八識二無我
得於如幻定 隨意所成身 自在諸神通 十力四無畏
住於不退轉 得淨之所依 入於佛地中 無漏之藴界
永離餘變易 寂然而常住. 或說於菩薩 善妙而遊履
猶夢像水月 瑜祇所行道 得首楞嚴定 十種如幻身
十無盡願圓 證成等正覺 據妙蓮華座 相好甚端嚴
無量諸佛子 恭敬而圍繞. 或說諸菩薩 願力現衆形
注:
[一]舊譯此下錯爲長行.今譯據以改成頌文.仍多錯誤.
[二]藏譯缺此頌.
********************
徧遊於十方 歷事恆沙佛 是諸菩薩等 其身甚微妙
出入常自在 不住有無中 譬如天神仙 及諸健闥縛
依彼妙高住 或處於虛空 地行諸有情 對之而不見
如是諸菩薩 現形亦復然 非修觀行人 無能覩之者.
或說諸菩薩 得於勝靜慮 處處現受生 示入無餘界.
或說諸菩薩 能以於定力 自在轉所依 不住真實際
無量有情處 隨現差别身 身雖種種殊 其心一平等
猶如於地水 亦如於日月. 或說諸菩薩 常以大悲心
憐愍諸有情 輪回處生死 竛竮受窮獨 貪病衆苦煎
下賤與形殘 安之不憂惱 如蜂處舶上 飄然大海中
沿泝而往來 須臾數萬裡 爲說非我法 生死速無常
********************
令其知滅壞 刹那暫不住. 或說於諸佛 及以菩薩等
明見衆有情 醉在於渴愛 爲分别苦逼 於無相法中
妄取種種相 計著能所取 心恆被縲紲 不能得解脫
溺生死海中 馳蕩無休息 貧賤而孤露 往來無所依
譬如大海中 蛛蝥網難住 諸佛及菩薩 如彼住船者
普憐諸有情 運出生死難 隨其若幹類 爲現差别身
說施戒等門 種種諸勝行。
大乘密嚴經卷上 ********************
此土最微妙 非餘者所及. 惟佛與菩薩 清淨之所居 三摩地現前
名本從相生 相復從緣起 從相生分别 不契圓成性。
根境瓶衣等 假法共和合 分别從此生 了知而别異. 若動若非動 一切諸世間 皆因癡暗生 愚冥以爲體. 短長等諸色 音聲與香界 注:
******************** 持進等菩薩 及聖目乾連 尋聲與徧觀 百千萬億刹 種種寶嚴飾 綺麗無等雙 於彼微妙境 密嚴最殊勝. 極樂妙喜刹 下方俱胝國 一切諸世尊 皆讚如斯土 謂無有終始 威德化自然. 本昔佛所居 超出於三界 豐樂非執受 寂靜自無爲 自利及利他 功業悉成滿. 不於欲界中 成佛作佛事 要往密嚴土 證於無上覺. 俱胝諸世尊 欲中施佛事 先從於此國 化爲無量億 正定常相應. 神通以遊戲 徧於諸國土 如月無不現 隨諸衆生類 所應而化益。
十地華嚴等
欲色無色界 無想等天宮 注:
極樂莊嚴國 人非胎藏生 微妙金色身 光明淨圓滿. 彼衆之境界 皆悉具瑜伽 若比於密嚴 百分不及一. 極樂界中人 自然隨念食 牟尼勝自在 定爲甘露味. 種種寶樹林 遊憩於其下 金沙布其地 顯現殊勝刹 淨妙之寶蓮 開敷功德水 如是殊勝境 不可得爲喻. 彼皆蓮華生 恭敬無量夀 善修三摩地 愛樂佛功德. ******************** 專精回向者 悉皆生彼國 衆相以莊嚴 皎鏡無塵垢。
金剛藏說已
大乘密嚴經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