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一]藏譯次二頌雲.一切種賴耶.與習氣心俱.由染而清淨.自心常光明.如是如來姓.定不定清淨.常從住而起.如海中波浪.
[二]舊譯以下仍爲頌文.
********************
轉依獲安樂 寂靜常安住 無量諸佛子 圍遶以莊嚴
爲法自在王 衆中之最上。
非如外道說 壞滅爲涅槃 壞應同有爲 死有復生過. 十業上中下 三乘以出生 最上生密嚴. 地地轉昇進 得解脫智慧 如來微妙身. 雲何說涅槃 是滅壞之法.[一]涅槃若滅壞 有情有終盡
有情若有終 是亦有初際 應有非生法 而始作有情.
無有非有情 而生有情界. 有情界旣盡 佛無所知法
是則無能覺 亦無有涅槃. 妄計解脫者 而說於解脫
[二]如燈滅薪盡 亦如芭蕉種. 彼說解脫性 是壞有成無
於解脫妙樂 遠離不能證。
徧處及靜慮 無色無想定 逆順而入出 力通皆自在 於彼不退還 亦不恆沈沒. 注:[一]藏譯二句互倒.意謂有情盡則涅槃滅也.
[二]勘藏譯及舊譯下二句雲.譬如種已燋燈滅及薪盡.今譯倒訛.
********************
了達於法相 諸地得善巧 如是而莊嚴 當來密嚴刹.
若言解脫性 壞有以成無 斯人住諸有 畢竟不能出.
旣壞三和合 因等四種緣 眼色內外緣 和合所生識.
世間內外法 互力以相生 如是等衆義 一切皆違反。
若知唯識現 離於心所得 分别不現前 亦不住其性. 爾時所緣離 寂然心正受 捨於世間中 所取能取見. 轉依離麤重 智慧不思議 十種意成身 衆妙爲嚴好 作三界之主 而生於密嚴。
色心及心所[一]不相應無爲
於內外世間 諦觀[二]各别異.如是諸智者 來生密嚴國。
名相與分别 正智及如如.[三]牟尼三摩地 體性皆平等.
應當往密嚴 佛所稱讚土。
若壞三和合 及以四種緣 注:[一]原刻所作.今依舊譯及藏譯改.
[二]原刻作無.今依藏譯改.
[三]藏譯此二句雲.由住真實際.於自證行境.勝者及勝子.瑜伽薩埵者.
********************
不固於自宗 同諸妄分别. 惡習分别者 彼之五種論
譬喻不成立 諸義皆相違 [一]彼五悉成過 惑亂覺智眼.
著喻及似喻 顛倒不顛倒 如是虛妄執 一切依此壞.
捨離於自宗 依止他宗法 初際等諸見 皆從滅壞生。
大王應當知 有情在三界 如輪而運轉 初際不可得. 如來以悲願 普應諸有情 如淨月光明 無處不周徧 隨彼先業類 應機而說法. 若壞於涅槃 佛有何功利. 增上有三種 解脫亦復然. 四諦及神足 念處無礙解 四禪無色住 根力及神通 覺支諸地等 有爲無爲法 乃至衆聖人 皆依識而有. 苦法忍法智 苦類忍類智 集智四亦然 滅道亦如是 如是十六種 名之爲現觀。
注:[一]藏譯此句雲乃成五種通.謂壞宗因不成喻顛倒等也.
********************
學人數有十 第八七返有 家家一往來 一間而滅度
中般與生般 有行及無行 上流於處處 然後般涅槃.
如是一切種 諸智之品位 修行觀行者 下中上不同.
菩薩增上修 功德最殊[一]勝。
十一與十二[二]及以於十六
此諸修定者 復漸滅於心. [三]所盡非是心 亦非心共住
未來心未至 未至故非有 心緣不和合 非此非彼生.
第四禪無心 有因不能害 有因謂諸識 意識及五種
妄想不覺知 流轉如波浪。
定者觀賴耶 離能所分别 微妙無所有. 轉依而不壞 住密嚴佛刹 顯現如月輪. 密嚴諸智者 與佛常共俱 恆遊定境中 一味無差别. 難思觀行境 定力之所生。
王應常修習 相應微妙定. 注:[一]藏譯次有獨覺爲中聲聞爲下二句.
[二]藏譯雲五三十五等.
[三]藏譯次有二句雲.過去則已滅.心自性光明.下文心緣不和合作現在不和合.蓋此段就三世辨心也.
********************
欲界有六天 梵摩復十二 無色及無想 一切諸地中
若生密嚴國 於彼爲天主。
欲求密嚴土 應修十種智. 法智及類智 他心世俗智 苦集滅道智 盡智無生智。
仁主汝所生 捨軍怛羅族 月王與甘蔗 種姓而平等. 雖於彼族中 汝族最殊勝 當求密嚴國 勿懷疑退心 如羊被牽拽 喘懼而前卻。
末那在身中 似幻鹿而住 亦如幻樹影 河中之葦荻 如王戲園苑 運動身支分.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此法無自性 猶雲聚非實. 藏識一切種 習氣所纏覆 如彼摩尼珠 隨緣現衆色 雖住有情身 如鵝王無垢 是決定種姓 亦爲大涅槃。
名從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一]以諸形相故 而起於分别
注:
[一]藏譯次二句雲.相名相屬故.由諸緣分别.
********************
分别由二因 外相心習氣 第七末那識 應知亦復然
諸根意緣會 發生於五識 與心所相應 住身如宮室.
正智常觀察 一切諸世間 從於如是因 而生彼諸果.
真如非異此 諸法互相生 [一]與理相應心 明了能觀[二]見。
此卽是諸法 究竟圓成性 亦爲妄所計 一分法不生. 諸法性常空 非無亦非有 如幻亦如夢 及乾闥婆城 陽燄與毛輪 煙雲等衆物 種種諸形相 名句及文身 如是執著生 成於徧計性. 根境意和合 熏習成於種 與心無别異 諸識由此生 資於互因力 是謂依他起.[三]善證自覺智 現於法樂住 是卽說圓成 衆聖之境界
佛及諸佛子 證此名聖人。
若人證斯法 卽見於實際 注:[一]藏譯次二句雲.瑜伽者見爾
非如外道說 壞滅爲涅槃 壞應同有爲 死有復生過. 十業上中下 三乘以出生 最上生密嚴. 地地轉昇進 得解脫智慧 如來微妙身. 雲何說涅槃 是滅壞之法.
徧處及靜慮 無色無想定 逆順而入出 力通皆自在 於彼不退還 亦不恆沈沒. 注:
若知唯識現 離於心所得 分别不現前 亦不住其性. 爾時所緣離 寂然心正受 捨於世間中 所取能取見. 轉依離麤重 智慧不思議 十種意成身 衆妙爲嚴好 作三界之主 而生於密嚴。
色心及心所
名相與分别 正智及如如.
若壞三和合 及以四種緣 注:
大王應當知 有情在三界 如輪而運轉 初際不可得. 如來以悲願 普應諸有情 如淨月光明 無處不周徧 隨彼先業類 應機而說法. 若壞於涅槃 佛有何功利. 增上有三種 解脫亦復然. 四諦及神足 念處無礙解 四禪無色住 根力及神通 覺支諸地等 有爲無爲法 乃至衆聖人 皆依識而有. 苦法忍法智 苦類忍類智 集智四亦然 滅道亦如是 如是十六種 名之爲現觀。
注:
十一與十二
定者觀賴耶 離能所分别 微妙無所有. 轉依而不壞 住密嚴佛刹 顯現如月輪. 密嚴諸智者 與佛常共俱 恆遊定境中 一味無差别. 難思觀行境 定力之所生。
王應常修習 相應微妙定. 注:
欲求密嚴土 應修十種智. 法智及類智 他心世俗智 苦集滅道智 盡智無生智。
仁主汝所生 捨軍怛羅族 月王與甘蔗 種姓而平等. 雖於彼族中 汝族最殊勝 當求密嚴國 勿懷疑退心 如羊被牽拽 喘懼而前卻。
末那在身中 似幻鹿而住 亦如幻樹影 河中之葦荻 如王戲園苑 運動身支分. 意及於意識 心心法共俱 此法無自性 猶雲聚非實. 藏識一切種 習氣所纏覆 如彼摩尼珠 隨緣現衆色 雖住有情身 如鵝王無垢 是決定種姓 亦爲大涅槃。
名從於相生. 相從因緣起.
此卽是諸法 究竟圓成性 亦爲妄所計 一分法不生. 諸法性常空 非無亦非有 如幻亦如夢 及乾闥婆城 陽燄與毛輪 煙雲等衆物 種種諸形相 名句及文身 如是執著生 成於徧計性. 根境意和合 熏習成於種 與心無别異 諸識由此生 資於互因力 是謂依他起.
若人證斯法 卽見於實際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