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卷上

關燈
爾時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摩訶薩無量威力世中自在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從座而 起右膝著地白金剛藏而作是言.尊者.善能通達三乘世間.心得無違現法樂住內證 之智.爲大定師於定自在能隨順說諸地之相.常在一切佛國土中爲諸上首演深妙 法.是故我今勸請佛子說諸聖者不隨他行現法樂住內證之境.令我及諸菩薩摩訶 薩衆得見斯法安樂修行趣於佛地獲意成身及言說身自在力通皆得具足轉所依 注: [一]藏譯次有二十九頌.詳說智者觀法如夢無生滅等.離色無色禪.住無相瑜伽.乃入佛地.此與楞伽所說大同.今譯文缺. [二]藏譯不分品.舊譯妙身生品第二. ******************** 止不住實際.猶如衆色真多摩尼現諸色像.能於諸趣天王宮殿及一切佛密嚴國中 說密嚴行。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善哉天人主  [一]菩薩中殊勝   請說入密嚴    無我之法性. 應覺分别境  心之[二]所取相.  若捨於分别    卽見[三]世分别 了於世所緣  卽得三摩地.     我今爲開演    仁主應諦聽。

     熱時見陽燄  世間相亦然.     能相所相因    無而妄分别. 能覺生所覺  所覺依能現     離彼則無此    如光影相隨. 無心亦無境  能所量俱無     但依於一心    如是而分别. 能知所知法  惟心量所有     [四]所知心旣無  能知不可得。

     心爲法自性  [五]有性所擾濁.   八地得清淨    九地獲靜慮 覺慧爲十地  灌頂證如來.     法身得無盡    是佛之境界 注: [一]舊譯以下三頌誤作長行. [二]藏譯雲自性相.舊譯同. [三]藏譯雲世自性.舊譯同. [四]藏譯此二句意雲.所知旣唯心.能知心非有. [五]藏譯此句雲.補特伽羅等動搖.舊譯大同.又藏譯次有半頌雲.若時心遍計.能所分别斷. ******************** 究竟如虛空  心識亦如是.  無盡無所壞    衆德以莊嚴 恆在不思議  諸佛密嚴土.  譬如瓶破已    瓦體[一]而顯現 瓦破微塵顯  析塵成極微.  如是因有[二]漏  而成無漏法 如火燒薪盡  復於餘處然.  [三]證如得轉依  遠離於分别 住於不動智  密嚴中顯現。

     無生現衆色    不住諸世間 能斷一切見  歸依於無我.  相續流注斷    無壞亦無生 能盡一切見  歸依此無我.  諸惑皆已滅    寂靜不思議 能淨一切見  歸依此無我.  世間種種法    本來無我性 非由擊壞無  及喻之所顯  如火燒薪已    於中自息滅. 觀察於三有  無我智亦然  是名現法樂    內證之境界. 依此入諸地  淨除無始惡  捨離世所依    出世而安住 注: [一]藏譯作因.舊譯同. [二]原刻作爲.今依舊譯及藏譯改. [三]藏譯缺此二字.舊譯同. ******************** 其心轉清靜  恆居密嚴土。

     [一]爾時如實見菩薩摩訶薩及諸王等向金剛藏鹹作是言.我等今者皆欲歸依.惟願示 我歸依之處。

    於是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偈答曰。

     佛體非有無  已焚燒藴樹     超勝魔王衆  而住密嚴國 所覺淨無垢  仁主可歸依.     遠離於覺量  證於無所有 密嚴諸定者  仁主可歸依.     淨勝密嚴刹  衆聖所依處 觀行者充滿  應歸於密[二]嚴。

      當觀於世間  如畫有高下 夢中見美色  石女忽誕生     亦如乾闥城  火輪空中髮 如種種幻形  人馬華果樹     幻師所變化  一切悉非真 如奔電浮雲  皆僞而非實     如匠作瓶等.  由分别所成。

     仁主應諦聽  世間諸有情     習氣常覆心  生種種戲論. 注: [一]藏譯此下仍爲頌文.今沿舊譯誤. [二]舊譯下文誤作長行. ******************** 末那與意識  幷餘識相續.   [一]五法及三性  二種之無我 [二]恆共而相應.如風擊暴水   轉起諸[三]波浪  浪生流不停. 賴耶亦如是  無始諸習氣   猶如彼暴流    爲境風所動 而起諸識浪  恆無斷絕時.   八種流注心    雖無若幹體. 或隨緣頓起  或時而漸生.   取境亦復然    漸頓而差别. 心轉於舍宅  日月與星宿   樹枝葉華果    山林及軍衆 於如是等處  皆能漸頓生   多分能頓現    或漸起差别. 若時於夢中  見昔所更境   及想念初生    乃至於老死 算數與衆物  尋思於句義   觀於異文彩    受諸好飲食 於如是境界  漸次能了知   或有時頓生    而能取之者。

     心性本清淨  不可[四]得思議 是如來妙藏.   如金處於礦. 注: [一]藏譯次三句雲.五法之自性.轉識所行者.無我二莊嚴. [二]勘藏譯缺此句.今沿舊譯衍文. [三]原刻作識.今依舊譯及藏譯改. [四]藏譯此頌雲.仁主心叵思.自性常光明.是如來胎藏.如在鑛中金. ******************** 意生從藏識   餘六亦復然   識六種或多  差别於三界. [一]賴耶與能熏 及諸心法等   染淨諸種子  雖同住無染. 佛種姓亦然   定非定常淨.  如海水常住  波潮而轉移. 賴耶亦復然   隨諸地差别   修有下中上  捨染而明顯。

     金剛藏復言.   [二]如實見菩薩 見聞覺悟者  自性如實慧. 十方一切國   諸王衆會中   汝已從我聞  隨應廣爲說。

     若人聞法已   漸淨阿賴耶   或作人中王  轉輪四天下 或復爲帝釋   兜率蘇燄摩   乃至化樂宮 欲界自在主 或生色界處   或生無色天   無想有情中  靜慮受安樂 證真而不住   猶如師子吼   於諸定自在  法喜以相應 一心求密嚴   不染著三界.  至於密嚴已  漸次而開覺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