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嚴經品目
關燈
小
中
大
世阿賴耶.如金與環物一名
殊.性本清淨.清淨妙體密嚴則同.此賴耶之眼卽微妙常住之密嚴道場也。
此所謂 三番談法眼也。
如是讀阿賴耶卽密嚴品第八.讀經文竟。
經義以十談.一總.二教.三經.四如來藏阿賴耶.五法身.六唯智學.七定.八身土.九不 壞世間.十闢謬。
且初總者.一切法仗依.作佛轉二依.迷悟依於真如.染淨依於藏識. 轉迷爲悟而得菩提.轉染爲淨而得涅槃.教及如來藏賴耶法身是染淨邊事.經與 唯智學定土世間是迷悟邊事也。
何以迷悟依於真如染淨依於藏識耶.能依於所 所依於能故也。
無明無迷正智爲悟.迷悟皆變動不居.是故爲能.真如周徧常住.是 ******************** 故爲所。
藏識受熏持種.是故爲能.淨爲法界染是世間.染淨皆真幻可相.是故爲所。
何以轉依必以二也.體用異類故也.菩提是用涅槃是體故也。
然細分别.應談四涅 槃四體用.應以四涅槃配四體用而談也。
體中之體.自性涅槃是也.自性之名亦稱 本性.本來法爾畢竟不動.有佛無佛此性真常.有情無情此性皆在.是爲法住性.法 界性.法尼夜摩性。
體中之用無餘涅槃是也.有餘屬於無餘.無餘境界是體相之究 竟.然必擇滅解脫始得而躋.體必仗用以呈.非若自性無所雲呈.故曰體中之用也。
用中之用菩提是也。
用中之體無住涅槃是也.無餘是根本.無住乃增上.我皆令入 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根本於無餘滅度.而增上於我皆令入.事非異類詮可不殊.然 我皆令入則證真在最後一期.未至其期.則觀空不證而必箭箭注栝.不第菩提而 必一切智智.一切智智無非正智.正智緣如.緣則交融不可言二.明明智如不可言 一.或復言二帚琴摸象.或復言一淨穢吞鯨.諸佛說爲可憐愍者.正智萬行緣如契 ******************** 體.體是用中之體.化事已畢然後隱真.體乃畢竟之體也。
問.無住涅槃旣契真體.功 德盡於無際卽足爲究竟之歸.何以必歸極於無餘耶。
答.對斷見之談說功德無際. 辨體用之性必寂滅寂靜.寂滅寂靜法界然後清淨然後一真。
問.無餘涅槃.灰心滅 智.無益於世.而爲德本.亦何貴耶。
答.法爾如是.不可思議.不容私心.猜疑揀擇。
又況 無上依經.住無餘涅槃不捨衆生利益事.妙法華經.入滅如來與佛同化.現湧寶塔 大演法華.蓋因德無量.果位現行竟於未來而無有際.不如菩薩業必依身。
問.旣許 轉依爲二.則無住亦果.雲何非竟.必取無餘耶。
答.大涅槃經.因果以四句談.有因有 果有因因有果果.十二因緣是因.菩提是果.觀緣智是因因.大般涅槃是果果.對十 二因緣則菩提是果.對大般涅槃則菩提非果果.何爲果果.以菩提之果.顯涅槃之 果.最後之歸果.是涅槃之果也。
於此有問儒釋之辨.則作答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 下者是儒.我皆令入無餘涅槃是釋.斯事詳於另文。
二教者.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 ******************** 我.是諸佛至教.亦釋迦如來一代之聖教。
無著顯揚聖教.以二事明曰染曰淨.詮解 當情蘇迷不動。
蓋分别之謂染.無分别之謂淨.名從相起相從緣生.此二分别乃是 其染.離二智如乃是其淨。
徧計是名.依他是相.乃是其染.離二依圓.乃是其淨。
七六 五識皆分别生.乃是其染.賴耶無别.乃是其淨。
人法無我.是無分别.無染唯淨。
五法 攝於三性.三性攝於八識.八識之淨是阿賴耶.是故經談賴耶體性.而卽斷言.此卽 是諸佛.最勝之教理.衡量一切法.如稱如明鏡.照曜如明燈.試驗如金石。
稱言平等. 鏡徹深微.燈明破闇.金石表堅。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建立聖教.有經有論.有皇 皇聖言.有至正理.香海蘇迷.此案不動。
問.楞伽經言.如先佛所說一百八種句.又言 此百八句皆是過去諸佛所說.雲何諸佛至教是五法三性八識無我耶。
答.卽楞伽 言.此五種法.三性八識.及二無我.一切佛法.普皆攝盡.又瑜伽言.諸佛語言九事所 攝.謂藴處緣起.食及諦界.佛與弟子.菩提分法.會時八衆.楞伽亦言.言說法相者.謂 ******************** 說九部種種教法.以九事攝百八句盡.以五法攝九事畢盡.是故五法三性八識無 我如是以立教。
問.解深密經.三時說教.教有異耶。
答.阿含四諦.般若隱密.深密顯了. 無不攝於九事.唯善巧之不同.豈所事之或異。
問.四教五教.台賢所立.爲何如耶。
答. 凡諸建立.據於教理.教謂經論.理卽因明。
如五教十理之成八識.顯揚所成.善巧無 常.苦空無性.現觀瑜伽.不思議等.莫不皆謂薄伽梵說.如佛所說。
若四教之立.羌無 聖言.馳騁風雲.九州鐵錯。
天台旣已自言.以涅槃五喻成四教位.而復更以憑空四 教成涅槃喻.謂若不將四教釋喻.喻不可解.若解四位.彼喻泠然.若信五喻.此位亦 曉.彼此相須.可謂兼美。
是何言歟。
夫因明正理.以已成因成未成宗.未聞以未成宗. 成待成因.又未聞舉因立宗翻爲舉宗立因.更未聞宗因同時交互相成.但見過叢. 反矜兼美.所謂相似法.烏足以立教。
若夫五教.標竊天台.賢首過中又過.有何費力 於齒牙。
三經者.密嚴經言.十地華嚴等.大樹與神通.勝鬘及餘經.皆從此經出.如是 ******************** 密嚴經.一切經中勝。
此一行半頌.其義可得談。
密嚴經說.諸修觀行.於其欲色.空識 非想.種種宮殿.漸次除欲.入密嚴宮.受用無邊微妙勝境.而十地華嚴.初地作閻浮 提王.二地作轉輪聖王.乃至九地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十地作摩醯首羅天王. 修行施戒忍等十度.出現微妙不可思議無邊境界。
密嚴經說.諸修觀行.於密嚴國 皆同諸佛安樂清淨.刹土境界無不殊勝.而大樹經中五十三聖安住法界.乃至彌 勒樓閣.種種殊特不可思議。
密嚴經說.賴耶如來藏無二無别.而爲諸識所纏.而勝 鬘經言.在纏爲如來藏.是故佛說諸經密嚴所出。
然佛世尊.復說餘經皆出於此.是 則不獨弘演賴耶.有深密楞伽.阿毗達磨.如來功德莊嚴諸如是等。
更有餘經.不增 不減.不壞不滅.莊嚴三昧.法界體性.流轉諸有.無上依.如來藏.菩薩藏.同性.法身.佛 地.一切一切.亦復詮表依圓.智如八識.是亦得謂密嚴所出也。
夫至人立教.示人以 大王路也。
學人勤修.乘諸乘而歷諸位也。
成人取證.轉菩提涅槃二依也。
境行果三. ******************** 經藏之所以結集也.菩薩之所以造論也。
彌勒以是造瑜伽.無著以是造攝論也。
瑜 伽談境.談意與五識及阿賴耶.談六善巧六百六十法門.攝論談境.談賴耶.談三性. 則法相一大法門.而大乘密嚴經冠其首也。
攝論談行.彼入因果分談十度.則般若 一大法門.而大般若經其首也。
彼修差别分談十地.則瑜伽一大法門.而佛華嚴經 冠其首也。
瑜伽談行.聲聞地談四諦.則阿含一大法門.而四阿含經冠其首也.攝論 談果.彼果斷彼果智分談無住涅槃.談三身.瑜伽談果.有餘依無餘依地談有餘無
此所謂 三番談法眼也。
如是讀阿賴耶卽密嚴品第八.讀經文竟。
經義以十談.一總.二教.三經.四如來藏阿賴耶.五法身.六唯智學.七定.八身土.九不 壞世間.十闢謬。
且初總者.一切法仗依.作佛轉二依.迷悟依於真如.染淨依於藏識. 轉迷爲悟而得菩提.轉染爲淨而得涅槃.教及如來藏賴耶法身是染淨邊事.經與 唯智學定土世間是迷悟邊事也。
何以迷悟依於真如染淨依於藏識耶.能依於所 所依於能故也。
無明無迷正智爲悟.迷悟皆變動不居.是故爲能.真如周徧常住.是 ******************** 故爲所。
藏識受熏持種.是故爲能.淨爲法界染是世間.染淨皆真幻可相.是故爲所。
何以轉依必以二也.體用異類故也.菩提是用涅槃是體故也。
然細分别.應談四涅 槃四體用.應以四涅槃配四體用而談也。
體中之體.自性涅槃是也.自性之名亦稱 本性.本來法爾畢竟不動.有佛無佛此性真常.有情無情此性皆在.是爲法住性.法 界性.法尼夜摩性。
體中之用無餘涅槃是也.有餘屬於無餘.無餘境界是體相之究 竟.然必擇滅解脫始得而躋.體必仗用以呈.非若自性無所雲呈.故曰體中之用也。
用中之用菩提是也。
用中之體無住涅槃是也.無餘是根本.無住乃增上.我皆令入 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根本於無餘滅度.而增上於我皆令入.事非異類詮可不殊.然 我皆令入則證真在最後一期.未至其期.則觀空不證而必箭箭注栝.不第菩提而 必一切智智.一切智智無非正智.正智緣如.緣則交融不可言二.明明智如不可言 一.或復言二帚琴摸象.或復言一淨穢吞鯨.諸佛說爲可憐愍者.正智萬行緣如契 ******************** 體.體是用中之體.化事已畢然後隱真.體乃畢竟之體也。
問.無住涅槃旣契真體.功 德盡於無際卽足爲究竟之歸.何以必歸極於無餘耶。
答.對斷見之談說功德無際. 辨體用之性必寂滅寂靜.寂滅寂靜法界然後清淨然後一真。
問.無餘涅槃.灰心滅 智.無益於世.而爲德本.亦何貴耶。
答.法爾如是.不可思議.不容私心.猜疑揀擇。
又況 無上依經.住無餘涅槃不捨衆生利益事.妙法華經.入滅如來與佛同化.現湧寶塔 大演法華.蓋因德無量.果位現行竟於未來而無有際.不如菩薩業必依身。
問.旣許 轉依爲二.則無住亦果.雲何非竟.必取無餘耶。
答.大涅槃經.因果以四句談.有因有 果有因因有果果.十二因緣是因.菩提是果.觀緣智是因因.大般涅槃是果果.對十 二因緣則菩提是果.對大般涅槃則菩提非果果.何爲果果.以菩提之果.顯涅槃之 果.最後之歸果.是涅槃之果也。
於此有問儒釋之辨.則作答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 下者是儒.我皆令入無餘涅槃是釋.斯事詳於另文。
二教者.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 ******************** 我.是諸佛至教.亦釋迦如來一代之聖教。
無著顯揚聖教.以二事明曰染曰淨.詮解 當情蘇迷不動。
蓋分别之謂染.無分别之謂淨.名從相起相從緣生.此二分别乃是 其染.離二智如乃是其淨。
徧計是名.依他是相.乃是其染.離二依圓.乃是其淨。
七六 五識皆分别生.乃是其染.賴耶無别.乃是其淨。
人法無我.是無分别.無染唯淨。
五法 攝於三性.三性攝於八識.八識之淨是阿賴耶.是故經談賴耶體性.而卽斷言.此卽 是諸佛.最勝之教理.衡量一切法.如稱如明鏡.照曜如明燈.試驗如金石。
稱言平等. 鏡徹深微.燈明破闇.金石表堅。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建立聖教.有經有論.有皇 皇聖言.有至正理.香海蘇迷.此案不動。
問.楞伽經言.如先佛所說一百八種句.又言 此百八句皆是過去諸佛所說.雲何諸佛至教是五法三性八識無我耶。
答.卽楞伽 言.此五種法.三性八識.及二無我.一切佛法.普皆攝盡.又瑜伽言.諸佛語言九事所 攝.謂藴處緣起.食及諦界.佛與弟子.菩提分法.會時八衆.楞伽亦言.言說法相者.謂 ******************** 說九部種種教法.以九事攝百八句盡.以五法攝九事畢盡.是故五法三性八識無 我如是以立教。
問.解深密經.三時說教.教有異耶。
答.阿含四諦.般若隱密.深密顯了. 無不攝於九事.唯善巧之不同.豈所事之或異。
問.四教五教.台賢所立.爲何如耶。
答. 凡諸建立.據於教理.教謂經論.理卽因明。
如五教十理之成八識.顯揚所成.善巧無 常.苦空無性.現觀瑜伽.不思議等.莫不皆謂薄伽梵說.如佛所說。
若四教之立.羌無 聖言.馳騁風雲.九州鐵錯。
天台旣已自言.以涅槃五喻成四教位.而復更以憑空四 教成涅槃喻.謂若不將四教釋喻.喻不可解.若解四位.彼喻泠然.若信五喻.此位亦 曉.彼此相須.可謂兼美。
是何言歟。
夫因明正理.以已成因成未成宗.未聞以未成宗. 成待成因.又未聞舉因立宗翻爲舉宗立因.更未聞宗因同時交互相成.但見過叢. 反矜兼美.所謂相似法.烏足以立教。
若夫五教.標竊天台.賢首過中又過.有何費力 於齒牙。
三經者.密嚴經言.十地華嚴等.大樹與神通.勝鬘及餘經.皆從此經出.如是 ******************** 密嚴經.一切經中勝。
此一行半頌.其義可得談。
密嚴經說.諸修觀行.於其欲色.空識 非想.種種宮殿.漸次除欲.入密嚴宮.受用無邊微妙勝境.而十地華嚴.初地作閻浮 提王.二地作轉輪聖王.乃至九地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十地作摩醯首羅天王. 修行施戒忍等十度.出現微妙不可思議無邊境界。
密嚴經說.諸修觀行.於密嚴國 皆同諸佛安樂清淨.刹土境界無不殊勝.而大樹經中五十三聖安住法界.乃至彌 勒樓閣.種種殊特不可思議。
密嚴經說.賴耶如來藏無二無别.而爲諸識所纏.而勝 鬘經言.在纏爲如來藏.是故佛說諸經密嚴所出。
然佛世尊.復說餘經皆出於此.是 則不獨弘演賴耶.有深密楞伽.阿毗達磨.如來功德莊嚴諸如是等。
更有餘經.不增 不減.不壞不滅.莊嚴三昧.法界體性.流轉諸有.無上依.如來藏.菩薩藏.同性.法身.佛 地.一切一切.亦復詮表依圓.智如八識.是亦得謂密嚴所出也。
夫至人立教.示人以 大王路也。
學人勤修.乘諸乘而歷諸位也。
成人取證.轉菩提涅槃二依也。
境行果三. ******************** 經藏之所以結集也.菩薩之所以造論也。
彌勒以是造瑜伽.無著以是造攝論也。
瑜 伽談境.談意與五識及阿賴耶.談六善巧六百六十法門.攝論談境.談賴耶.談三性. 則法相一大法門.而大乘密嚴經冠其首也。
攝論談行.彼入因果分談十度.則般若 一大法門.而大般若經其首也。
彼修差别分談十地.則瑜伽一大法門.而佛華嚴經 冠其首也。
瑜伽談行.聲聞地談四諦.則阿含一大法門.而四阿含經冠其首也.攝論 談果.彼果斷彼果智分談無住涅槃.談三身.瑜伽談果.有餘依無餘依地談有餘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