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
關燈
小
中
大
應知彼二復有差别.謂意樂故白法集成故智集成故 種類故種姓故持種故加行故威德故正行故福田故殊勝差别故因果故生依止故. 一向趣寂聲聞棄背諸行雜染利益有情事故一向安住寂靜意樂菩薩雖有垢染而 與彼相違.又彼聲聞唯有自身得增長故白法狹小菩薩爲欲增長一切有情樂故白 法無量.又彼聲聞由無爲智但爲除遣自身煩惱菩薩普爲一切十方諸有情類.又彼 聲聞雖緣最勝解脫法境作意集成而非佛子菩薩雖緣下劣諸行有情法境作意集 成而是佛子.又彼聲聞雖勤精進於諦善巧心善安定不成就佛種姓相故諸佛世尊 不堪攝受而諸菩薩與彼相違.又彼聲聞到究竟故根雖成熟於當來世而不能作佛 所作事菩薩初心刹那生已便能造作.又彼聲聞雖到究竟而不爲彼諸天人等供養 讚嘆如住始業修行菩薩.又諸菩薩雖復未到究竟之位然其威德及與智慧暎蔽一 ******************** 切聲聞獨覺.又彼聲聞療煩惱病智慧良藥雖復成滿而不能治一切衆生諸煩惱病 而諸菩薩與彼相違由能修行利益他事勝義行故.又彼聲聞雖到究竟於諸有情智 光明照然非諸天及餘世間真實福田如諸菩薩未盡煩惱.又於聲聞一切時中如來 最勝於最勝中諸菩薩衆彌復最勝彼由於此所集成故又由二緣應知彼勝彼能成 熟諸有情故亦能成熟諸佛法故由此因緣感菩提果隨所成熟諸有情類能令解脫 譬如有人能辦能熟覺慧希奇非彼端然而食用者此中道理當知亦爾.又彼聲聞雖 復一向受學修行清淨法因亦爲無量善友攝受而不能引大菩提果諸菩薩衆與彼 相違而能引發.又諸聲聞依菩薩生非諸菩薩依波聲聞。
復次雲何由世間出世間智能作利益他事.謂諸菩薩遍於十方或遊歷世界或遊 歷國土或遊歷生或勸請他爲大良醫善能療治煩惱鬼魅所著有情爲無有上宣說 三學清淨之道。
雲何世間智.謂於麤品所有雜染能爲止息對治.於中品者能爲制伏 ******************** 對治.雲何名爲麤品雜染.謂在家者貪瞋癡行性諸出家者見依止性及彼所依不正 作意依止性後有願依止性由揔别四顛倒故於非解脫執爲解脫依止性.雲何中品 雜染.謂已止息麤品雜染别别對治爲依止故於諸境界貪瞋癡纏依止性.於其所緣 正繫念故令不定者心得安定精勤修習菩提分法方能制伏.不依此修而自恃舉故 於所緣繫心令住.勇猛精進.從此於住能正攝受攝受住故於積聚中由一合執中煩 惱轉便能制伏.從此爲斷出世間法所對治故依止對治卽令堅住.從此能伏諸緣起 愚補特伽羅無我性愚及法無我性愚.從此能於邪道正道皆得決定.由如是相應知 麤品中品雜染止息制伏能對治智是名世間智。
雲何出世間智.謂如是制伏貪瞋癡 纏諸雜染已復能對治微細隨眠所有雜染此真實智名出世智.此復雲何.謂卽依彼 制伏對治三處善巧謂緣起善巧補特伽羅無我勝解善巧法無我勝解善巧.爲欲超 度無餘雜染對治四種無知故不待他教於內精勤觀察自心.四無知者一於共相無 ******************** 知二於自相無知三於雜染相無知四於清淨相無知。
由三種相應知心共相.一於緣 生者不現在前無作用故.二於現在者唯一刹那無作用故.三於貪等自緣所生非心 作故。
由三種相應知心自相.一者如前言說自性不可得故.二者如前由六種相如實 可得故。
三者一切聖者無差别智之所得故。
由三種相應知心雜染相.一者生故二者 轉故三者行故.於諸趣中種種自體生故名雜染生.卽於此中生者自然刹那有流轉 故一切所緣難伏轉故貪愛勢力之所轉故名雜染轉.若於彼行若如是行名雜染行. 謂於一時行於善中.或於一時行不善中.或於一時行境界中.或於一時行造業中.或 於一時行煩惱中.又於煩惱行貪瞋等無決定行非卽於此行有貪已復行無貪行無 貪已復行有貪如是等.又於隨順樂等法中得爲增上現行.又生自苦斷壞衆樂.不由 執著故但由顛倒故.由此引發自身衆苦無有厭足.或於善中而安置時卽便棄捨思 求瑕隙.爲令不善現前行故.於其瑕隙及衰盛中爲諸愛恚之所損惱.又隨放逸勢力 ******************** 一切所作諸善根本皆令損壞.又極樂著色等境故.雖於極利益甘露界中數數思擇 而難可安立於此義中示現假合所設譬喻其事應知。
由三種相應知心清淨相.一者 不得得相故二者無爲相故三者種性相故。
若由别異如理勤修求心清淨不能證得. 若由如是如理勤修便能證得。
又不觀見言說自性見真如相.此由九種相當觀無爲 相.一者不行世故.二者非如在滅盡定言說自性不可得故真如相可得故是無二相. 三者非生身相故.四者超過生身因自性相故.五者超過當來生故.六者超過死沒故. 七者超過刹那展轉不遠離故.八者超過趣轉易故.九者超過業煩惱行故。
此中種性 相當知是無學界相.於現法中超過五事.一者超過所作二者超過非所作三者超過 所作加行四者超過所作非加行五者超遇非所作加行.於後法中超過六事.一者超 過能發起後有行二者超過彼行三者超過彼果生四者超過依彼衰盛五者超過於 彼所依一切無記動搖中修學期願受用六者超過彼所依自體差别。
復由四位九相 ******************** 應知種姓相.何等四位.一不清淨淨位二清淨位三通達位四究竟位.雲何九相.謂不 清淨位於一切相等隨行故譬如虛空.若清淨位平等一味及身心遠離.若通達位隨 順趣究竟由一切煩惱自性離繫離垢故超過薩迦耶見及超過彼爲根本諸惡見趣. 若究竟位安樂成滿及超過三種變壞.何等名爲三種變壞.一者老死等變壞二者顛 倒處變壞三者清淨退失變壞。
復次雲何於菩薩教授中聲聞所學.謂諸貪憂毗奈耶故是增上戒學加行.厭患作 意故是增上心學加行.補特伽羅無我性故或法無我性故是增上慧學加行。
此中貪 憂是能發起所有毀犯又如正不除遣如已不除遣如正除遣如已除遣由此四相應 知.自心不如理作意所起貪欲薩迦耶見及與瞋恚若由境界或復由他而起妄計如 是名正不除遣.若由境界或由他不饒益加行之所引奪如是名已不除遣.由隨一不 除遣故當知隨一亦不除遣由隨一除遣故當知隨一亦復除遣.又若不除遣雖住律 ******************** 儀於增上戒尚名毀犯何況安住不律儀者。
又增上心學於所緣境散亂錯誤是能障 礙.依補特伽羅無我修增上慧者薩迦耶見是能障礙.依法無我修增上慧者自性差 别分别計縛是能障礙。
於此三學正修遣中有八種違逆學法有八種隨順學法.何等 爲八.一者唐捐躭著二者躭著故縛三者縛故障礙四者障礙故垢五者垢故災雹六 者雹故瘡皰七者瘡皰故熱惱八者熱惱故諸煩惱病難可療治.與此相違當知卽是 八種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