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

關燈
然諸菩薩不顧 己利攝護衆生猶如大雲.而諸菩薩非如大雲不能畢竟成辦稼穡然諸菩薩畢竟生 長菩提分法如轉輪王出現於世.而諸菩薩非如輪王無有第二大丈夫衆然諸菩薩 解脫平等善根所生多同出現如末尼寶.而諸菩薩非如末尼寶珠與迦理沙般拏極 不相似然諸菩薩入無漏界所作平等受樂等故譬如已人雜林諸天.而諸菩薩非如 已入雜林諸天煩惱增長當來顛墜然諸菩薩伏諸煩惱無顛墜故所有煩惱如呪術 等所伏諸毒.而諸菩薩所有煩惱非如呪等所伏諸毒唯不爲害更無餘德然諸菩薩 由自煩惱能作一切衆生利益故此煩惱如大城中諸糞穢聚.如是菩薩所有功德麤 ******************** 同世間共所知事故得爲喻而此功德由殊勝故無有譬喻.是故當知菩薩功德一切 譬喻所不能及。

     復次雲何菩薩於正行中安立所學.謂諸菩薩具足法住於依世俗諦道理所說不 了義非所依聲聞乘相應經典已作依持已作善巧而復超度.於大乘相應甚深空性 相應依世俗勝義諦道理所說了義可依經典勤修學時名爲如理正勤修學。

    如是如 理勤修學時名正修行中道勝行.所以者何.由此正法貫穿十三中道行故.一者貫穿 補特伽羅空性二者貫穿補特伽羅與我性三者貫穿法空性四者貫穿法無我性五 者貫穿增益邊六者貫穿損減邊七者貫穿法現觀八者貫穿法現觀迴向大菩提性 九者貫穿如是行者煩惱衆苦不纏繞心性十者貫穿二無我勝解差别十一者貫穿 前無我性是後因性十二者貫穿到邊際空性十三者貫穿卽此威德。

    雲何貫穿補特 伽羅空性.謂由一種相不可得所顯故.此中不可得者謂於三種事一者有情事二者 ******************** 彼差别事三者彼受用事若內若外若二中間愚夫遍計所執實我都不可得。

    雲何貫 穿補特伽羅無我性.謂唯由一相可得所顯故.此中可得者謂卽於彼三事愚夫所遍 計緣生諸法中常住實性不可得故愚夫所計我異相性道理可得。

    雲何貫穿法空性. 謂唯由一相不可得所顯故.此中不可得者卽於彼事所取無常性若內若外若二中 間愚夫遍計所執言說自性都不可得。

    雲何貫穿法無我性.謂唯由一相可得所顯故. 此中可得者謂卽於彼事道理可得聖智所行.又卽於彼自內所證不可以言爲他宣 說彼由六相於諸凡愚遍計所執言說自性異相可得.何等六相.一者不可自尋思二 者不可說示他三者超過色根所行四者超過一切相五者趄過識所依六者超過煩 惱所行。

    雲何貫穿增益邊.謂由二種相一者差别增益所顯故二者自性增益所顯故. 何等名爲差别增益.謂由後後展轉八相.一者卽於彼事執常增益.二者執無常增益. 三者執常增益爲所依止執我增益.四者執無常增益爲所依止執無我增益.五者執 ******************** 無我增益爲所依止執真實心增益.六者執我增益爲所依止執不真實心增益.此復 二種一者決定二者尋求.尋求者謂遍計所依及遍計相應於所對治雜染法中由五 過失謂顛倒過失戲論過失發起惡心過失麤重過失無常性過失及於彼能對治清 淨法中.七者執真實心增益爲所依止執善等增益乃至執清淨增益.八者執不真實 心增益爲所依止執不善等增益乃至執雜染增益.是名八種差别增益.此中菩薩於 彼增益都不執著不勸他執亦不讚美.何等名爲自性增益.謂差别增益爲所依止由 諸愚夫遍計所執所有言說自性增益卽於彼事增益爲有。

    雲何貫穿損減.謂由一相 損減實事所顯故.此中損減實事者謂卽於彼邪法無我性起於勝解執著一切種一 切法相都無所有。

    雲何貫穿法現觀.謂由三種相.一者卽於彼事及第四生事所治能 治有爲無無安立中自性不可得所顯故.二者彼差别不可得所顯故.三者卽彼串習 故如實通達智所顯故.此中自性不可得者謂諸愚夫遍計所執自性.此中差别不可 ******************** 得者謂卽彼自性滅生集成二分不可得.此中智通達者謂卽彼自性相不作意不思 擇加行自內所證智通達。

    雲何貫穿法現觀迴向大菩提性.謂由一種相思擇所得能 治所治不斷故.此中能治所治者謂空是煩惱對治無願是有願對治無相是諸相對 治如是一切名無造作此復是後有業對治亦是生身流轉刹那生流轉對治滅名槃 行無自性此復以生死流轉爲所對治若諸菩薩由此對治故起思擇不斷所治此由 悲愍諸衆生故希求大菩提。

    雲何貫穿如是行者煩惱衆苦不纏繞心.謂由一種相雖 不永斷所對治法而能如實通達故.此中如實通達者謂卽於彼法由法無我加行觀 彼自性無染無苦。

    雲何貫穿差别.謂由四種相一者見差别所顯故二者卽此極遠損 減差别所顯故三者於斷迷失差别所顯故四者於心迷失差别所顯故.此中見差别 者謂住補特伽羅與我及涅槃於當來身起斷滅增上慢又於所取觀察故於能取言 說自性畢竟遠離空性所攝不觀察故名不善觀察所知境界由執著諸法故求煩惱 ******************** 斷而諸菩薩則不如是.此中極遠損減差别者謂住補特伽羅無我於我見異生下中 更下由二因緣謂苦不解脫故安住苦故前後二種執著失壞故而諸菩薩則不如是. 此中於斷迷失差别者謂住補特伽羅無我執法無我無自性故便生驚怖謂無言說 自性追求斷滅而諸菩薩則不如是.此中於心迷失差别者謂如是於斷迷失住補特 伽羅無我於自遍計所起境界中爲想顛倒等之所顛倒而諸菩薩則不如是。

    雲何貫 穿因性.謂由二種相一者觀察能取所顯故二者彼如實通達所顯故.此中觀察能取 者謂卽觀察此無我智遠離言說自性故遠離彼分别故應捨相故有刹那故.此中彼 如實通達者謂觀察所取能取二種如理作意思惟爲因各别內證決定智生。

    雲何貫 穿到邊際空性.謂由一種相卽彼法無我智如實顯現故.此中如實顯現者謂顯現業 煩惱相似相故不可言說法故離言說自性故如是不執著故有刹那故。

    雲何貫穿卽 彼空性威德.謂由一種相業煩惱斷對治所顯故.此中斷者謂彼刹那光明想生能斷 ******************** 無始時來所集一切諸業煩惱。

     復次有幾種聲聞聲聞所學菩薩所學有何差别.謂有四種聲聞.聲聞所學菩薩所 學當知差别有十三種。

    雲何名爲四種聲聞.一者變化聲聞二者增上慢聲聞三者迴 向菩提聲聞四者一向趣寂聲聞.變化聲聞者爲欲化度由彼所化諸有情故或諸.菩 薩或諸如來化作聲聞.增上慢聲聞者謂但由補特伽羅無我智及執著邪法無我智 計爲清淨.迴向菩提聲聞者謂從本來是極微劣慈悲種姓由親近如來住故於廣大 佛法中起大功德想熏修相續雖到究竟住無漏界而蒙諸佛覺悟引入方便開導由 此因故便能發趣廣大菩提彼於如是廣大菩提雖能發趣由樂寂故於此加行極成 遲鈍不如初始發心有佛種姓者.一向趣寂聲聞者謂從本來是最極微劣慈悲種姓 故一向棄背利益衆生事故於生死苦極怖畏故唯有安住涅槃意樂畢竟不能趣大 菩提.如二王子相似處生平等平等受王快樂一於王政[一]諸論工巧處等皆悉善知第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