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
關燈
小
中
大
智意趣中起等覺慢所顯故
由此毀犯由謗正法獲得衰損由於如來智意趣中邪稱量故獲得衰損。
復說由於所 學不甚恭敬故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於所犯不發露不陳悔不除惡作所顯故由此 現行由於所緣有散亂故行不明了.又說由不如實顯已過故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 ******************** 於身財有所顧戀樂非諦語所顯故由此現行由於聖教有散亂故行不明了.又說由 於精進懈怠因緣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無堪忍所顯故由此現行由於衆苦不能堪 忍於諸善法有散亂故行不明了.又說由障淨因緣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於大乘無 增上意樂勝解所顯故由此現行於廣大乘有散亂故行不明了。
復說由唯聽聞究竟 修障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唯觀見免脫難論勝利聽聞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示 持法善友.又說由於教授左解修障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不堪受教堅持所犯不敬 教授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示住阿練若善友.又說由於屍羅不堅安住惡作修障 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於所學不甚恭敬虛受信施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示勤修 福業善友.又說由於自見安住見取修障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於清淨波羅蜜多諸 菩薩所不生恭敬不欲瞻仰不欲親近不欲聽聞不隨法行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 示禦衆善友。
復說由不宣說不隨宣說不順義就不平等說行於非道此何因緣由前 ******************** 後宣說厭倦不平等心於所宣說不知方便下乘勝解有染愛心教誡徒衆加行所顯 故.由此毀犯由善根不圓滿故由不攝受廣大善根故由棄捨廣大善根故生非福故 誑感所化諸有情類。
復說由四種親近不賢良故退失四事此何因緣由慳悋少聞不 善入聖教於佛語言不聽聞所顯故.由此毀犯不修善根故怖畏生死苦故於利他事 不能作故狹小善根故於諸法中有疑感故而有退失。
復說由於四種菩薩欲求信伏 欲求聲譽欲求染果欲求供養承事名稱是諸菩薩不如其義此何因緣由與我愛俱 於微細罪不見怖畏與其無我非勝解俱不顧他利於生死涅槃一向觀見過失功德 於現法中樂相雜住於當來世欣樂富貴攝受財法所顯故.由此毀犯矯現自身能正 持法乃至禦衆。
復次雲何正行勝利.此亦四種後後應知.如是正行菩薩能積集福智資糧故.以此 爲依障清淨故.以此爲依於一切門集成白法故.以此爲依起一切種利益有情加行 ******************** 故。
又能生長無量福故。
復有四法能令積集福智資糧.一者依此正行供養承事諸佛 如來.二者聞清淨.三者思清淨.四者修清淨。
復有四法能令障淨.一者於乘自然無動. 二者於諸有情遠離不行因緣.三者遠離邪行因緣.四者遠離不圓滿正行因緣。
復有 四法能令一切門集成白法.一者修修所成.二者成熟有情卽彼所成.三者堪忍難事 卽彼所成.四者聞思無厭卽彼所成。
復有四法能令作一切種利有情事.謂於四處濟 拔有情.一者於疑惑猶預處.二者於極穢惡趣顛墜處.三者於下乘信解處.四者於憎 背聖教瞋恚心處。
復次雲何菩薩於正行中現在轉時獲得如是功德勝利.謂具法行中平等行善行 法住行相。
雲何菩薩具於法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凡所修行不越正法是故名爲具 足法行.當知此行有五行相.一者於不饒益樂行惡行諸有情所欲令入善攝受哀愍 故.二者於住種姓外緣闕乏諸有情所勸令發起菩提心故.三者於波羅蜜多殊勝中 ******************** 自了知故.四者於尊重處發起恭敬禮拜加行故.五者於諸外道怨敵有情安住聖教 無傾動故。
雲何菩薩具平等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遍於一切利衆生事平等修行是 故說名具平等行.當知此行有八行相.一者於諸有情平等親愛故.二者於諸有情以 無染汙無差别身無差别世無差别求親愛之心平等慰喻故.三者捨諸憒鬧舒顏和 悅於己受擔平等能運故.四者於未受擔平等能取故.五者於一切苦平等堪忍故.六 者於無量調伏方便平等能求故.七者展轉更互平等正語堪忍語故.八者一切善根 平等迴向大菩提故。
雲何菩薩具於善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於內成熟諸佛法故於 外成熟諸有情故修行善行是故說名具於善行.當知此行有七行相.一者無所依止 而惠施故.二者無所依止而持戒故.三者由哀愍心而修忍故.四者非於少分修精進 故.五者爲作利益諸有情處修靜慮故.六者見不相應修妙慧故.七者成熟方便善巧 處。
雲何菩薩具於法住此何行相.謂諸菩薩非但追求以爲究竟非但讀誦以爲究竟 ******************** 非但宣說以爲究竟非但尋思以爲究竟而於內心勝奢摩他正修習中發勤方便平 等修集是故說名具於法住.當知此住有十二行相.一者於住禁戒不住禁戒能教授 中無分别故.二者以此爲依恭敬領受所教授故.三者以此爲依身遠離故.四者以此 爲依心遠離故.五者以此爲依越聲聞乘相應作意大乘相應作意思惟故.六者以此 爲依不捨遠離軛與諸有情.共止住故及與所餘共止住故.七者以此爲依領受清淨 世間智大福資糧威德修果故.八者於世間智不知喜足尋求修治出世智故.又清淨 智者斷四種過失管禦大衆故.一者不能堪忍觸惱過失.二者不決定說教授過失.三 者不如其言所作過失.四者有染愛心過失.如是四種及前八種合有十二行相。
復次雲何菩薩能生淨信所有譬喻.謂諸菩薩從初發心初中後時作諸衆生引發 善根所依止故普於一切若怨若恩心無所著.猶如大地.而諸菩薩非如大地中庸而 轉衆生依之自施功力方得存活然諸菩薩生長善根淨信歡喜能滋潤故猶如大水. ******************** 而諸菩薩非如大水與諸稼穡成熟相違然諸菩薩爲欲成熟諸善根故於可厭法深 生厭患能燒練故猶如大火.而諸菩薩非如大火與諸佛土集會相違然諸菩薩能令 善根已成熟者引發聚集解脫觸得由能發起正教授故譬如大風.而諸菩薩非如大 風能引發已終歸滅盡然諸菩薩令自白法轉增盛故猶如朗月.而諸菩薩非如朗月 但於白分光明照曜非於黑分然諸菩薩其相平等於黑白分一切法中智普照故猶 如日輪.而諸菩薩非如日輪怖邏怙捉卽便旋轉然諸菩薩一切趣中終不怖畏煩惱 所執而旋轉故譬如師子.而諸菩薩非如師子怯於大擔然諸菩薩能擔一切大苦擔 故如善調龍.而諸菩薩非如龍象若遭利衰輭非輭語若樂若苦則爲愛恚之所塗染 然諸菩薩於諸世法不爲愛恚所塗染故如紅蓮華.而諸菩薩非如紅蓮斷其莖已不 復生長然諸菩薩雖伏煩惱由善根力之所任持於生死中復生長故猶如大樹根未 損壞.而諸菩薩非如大樹其根後時定當損壞然諸菩薩所有善根迴向涅槃大菩提 ******************** 故譬如衆流趣入大海.而諸菩薩非如衆流趣入大海卽成海性然諸菩薩依止涅槃 及大菩提諸善根力而遊戲故猶如諸天依蘇迷住.而諸菩薩非如諸天住蘇迷盧於 自自事中專行放逸多受快樂然諸菩薩方便般若所攝持故成辦一切佛所作故譬 如羣臣所輔大王.而諸菩薩非如羣臣所輔大王爲自利益守護國人
復說由於所 學不甚恭敬故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於所犯不發露不陳悔不除惡作所顯故由此 現行由於所緣有散亂故行不明了.又說由不如實顯已過故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 ******************** 於身財有所顧戀樂非諦語所顯故由此現行由於聖教有散亂故行不明了.又說由 於精進懈怠因緣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無堪忍所顯故由此現行由於衆苦不能堪 忍於諸善法有散亂故行不明了.又說由障淨因緣惡意現行此何因緣由於大乘無 增上意樂勝解所顯故由此現行於廣大乘有散亂故行不明了。
復說由唯聽聞究竟 修障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唯觀見免脫難論勝利聽聞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示 持法善友.又說由於教授左解修障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不堪受教堅持所犯不敬 教授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示住阿練若善友.又說由於屍羅不堅安住惡作修障 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於所學不甚恭敬虛受信施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示勤修 福業善友.又說由於自見安住見取修障難可調伏此何因緣由於清淨波羅蜜多諸 菩薩所不生恭敬不欲瞻仰不欲親近不欲聽聞不隨法行所顯故由此毀犯矯誑顯 示禦衆善友。
復說由不宣說不隨宣說不順義就不平等說行於非道此何因緣由前 ******************** 後宣說厭倦不平等心於所宣說不知方便下乘勝解有染愛心教誡徒衆加行所顯 故.由此毀犯由善根不圓滿故由不攝受廣大善根故由棄捨廣大善根故生非福故 誑感所化諸有情類。
復說由四種親近不賢良故退失四事此何因緣由慳悋少聞不 善入聖教於佛語言不聽聞所顯故.由此毀犯不修善根故怖畏生死苦故於利他事 不能作故狹小善根故於諸法中有疑感故而有退失。
復說由於四種菩薩欲求信伏 欲求聲譽欲求染果欲求供養承事名稱是諸菩薩不如其義此何因緣由與我愛俱 於微細罪不見怖畏與其無我非勝解俱不顧他利於生死涅槃一向觀見過失功德 於現法中樂相雜住於當來世欣樂富貴攝受財法所顯故.由此毀犯矯現自身能正 持法乃至禦衆。
復次雲何正行勝利.此亦四種後後應知.如是正行菩薩能積集福智資糧故.以此 爲依障清淨故.以此爲依於一切門集成白法故.以此爲依起一切種利益有情加行 ******************** 故。
又能生長無量福故。
復有四法能令積集福智資糧.一者依此正行供養承事諸佛 如來.二者聞清淨.三者思清淨.四者修清淨。
復有四法能令障淨.一者於乘自然無動. 二者於諸有情遠離不行因緣.三者遠離邪行因緣.四者遠離不圓滿正行因緣。
復有 四法能令一切門集成白法.一者修修所成.二者成熟有情卽彼所成.三者堪忍難事 卽彼所成.四者聞思無厭卽彼所成。
復有四法能令作一切種利有情事.謂於四處濟 拔有情.一者於疑惑猶預處.二者於極穢惡趣顛墜處.三者於下乘信解處.四者於憎 背聖教瞋恚心處。
復次雲何菩薩於正行中現在轉時獲得如是功德勝利.謂具法行中平等行善行 法住行相。
雲何菩薩具於法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凡所修行不越正法是故名爲具 足法行.當知此行有五行相.一者於不饒益樂行惡行諸有情所欲令入善攝受哀愍 故.二者於住種姓外緣闕乏諸有情所勸令發起菩提心故.三者於波羅蜜多殊勝中 ******************** 自了知故.四者於尊重處發起恭敬禮拜加行故.五者於諸外道怨敵有情安住聖教 無傾動故。
雲何菩薩具平等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遍於一切利衆生事平等修行是 故說名具平等行.當知此行有八行相.一者於諸有情平等親愛故.二者於諸有情以 無染汙無差别身無差别世無差别求親愛之心平等慰喻故.三者捨諸憒鬧舒顏和 悅於己受擔平等能運故.四者於未受擔平等能取故.五者於一切苦平等堪忍故.六 者於無量調伏方便平等能求故.七者展轉更互平等正語堪忍語故.八者一切善根 平等迴向大菩提故。
雲何菩薩具於善行此何行相.謂諸菩薩於內成熟諸佛法故於 外成熟諸有情故修行善行是故說名具於善行.當知此行有七行相.一者無所依止 而惠施故.二者無所依止而持戒故.三者由哀愍心而修忍故.四者非於少分修精進 故.五者爲作利益諸有情處修靜慮故.六者見不相應修妙慧故.七者成熟方便善巧 處。
雲何菩薩具於法住此何行相.謂諸菩薩非但追求以爲究竟非但讀誦以爲究竟 ******************** 非但宣說以爲究竟非但尋思以爲究竟而於內心勝奢摩他正修習中發勤方便平 等修集是故說名具於法住.當知此住有十二行相.一者於住禁戒不住禁戒能教授 中無分别故.二者以此爲依恭敬領受所教授故.三者以此爲依身遠離故.四者以此 爲依心遠離故.五者以此爲依越聲聞乘相應作意大乘相應作意思惟故.六者以此 爲依不捨遠離軛與諸有情.共止住故及與所餘共止住故.七者以此爲依領受清淨 世間智大福資糧威德修果故.八者於世間智不知喜足尋求修治出世智故.又清淨 智者斷四種過失管禦大衆故.一者不能堪忍觸惱過失.二者不決定說教授過失.三 者不如其言所作過失.四者有染愛心過失.如是四種及前八種合有十二行相。
復次雲何菩薩能生淨信所有譬喻.謂諸菩薩從初發心初中後時作諸衆生引發 善根所依止故普於一切若怨若恩心無所著.猶如大地.而諸菩薩非如大地中庸而 轉衆生依之自施功力方得存活然諸菩薩生長善根淨信歡喜能滋潤故猶如大水. ******************** 而諸菩薩非如大水與諸稼穡成熟相違然諸菩薩爲欲成熟諸善根故於可厭法深 生厭患能燒練故猶如大火.而諸菩薩非如大火與諸佛土集會相違然諸菩薩能令 善根已成熟者引發聚集解脫觸得由能發起正教授故譬如大風.而諸菩薩非如大 風能引發已終歸滅盡然諸菩薩令自白法轉增盛故猶如朗月.而諸菩薩非如朗月 但於白分光明照曜非於黑分然諸菩薩其相平等於黑白分一切法中智普照故猶 如日輪.而諸菩薩非如日輪怖邏怙捉卽便旋轉然諸菩薩一切趣中終不怖畏煩惱 所執而旋轉故譬如師子.而諸菩薩非如師子怯於大擔然諸菩薩能擔一切大苦擔 故如善調龍.而諸菩薩非如龍象若遭利衰輭非輭語若樂若苦則爲愛恚之所塗染 然諸菩薩於諸世法不爲愛恚所塗染故如紅蓮華.而諸菩薩非如紅蓮斷其莖已不 復生長然諸菩薩雖伏煩惱由善根力之所任持於生死中復生長故猶如大樹根未 損壞.而諸菩薩非如大樹其根後時定當損壞然諸菩薩所有善根迴向涅槃大菩提 ******************** 故譬如衆流趣入大海.而諸菩薩非如衆流趣入大海卽成海性然諸菩薩依止涅槃 及大菩提諸善根力而遊戲故猶如諸天依蘇迷住.而諸菩薩非如諸天住蘇迷盧於 自自事中專行放逸多受快樂然諸菩薩方便般若所攝持故成辦一切佛所作故譬 如羣臣所輔大王.而諸菩薩非如羣臣所輔大王爲自利益守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