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

關燈
復次菩薩邪行應當了知.菩薩正行應當了知.菩薩正行勝利應當了知.菩薩於正 行中安立法行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相應當了知.菩薩能生淨信譬喻應當了知.菩薩 於正行中安立所學應當了知.於諸聲聞所學菩薩所學殊勝差别應當了知.於諸菩 薩應所學中善學菩薩所有世間出世間智利益他事應當了知.卽於菩薩所教授中 聲聞所學應當了知.非善學沙門應當了知.善學沙門應當了知.住世俗律儀者應當 了知.住勝義律儀者應當了知.於諸如來調伏方便應當了知.於密意語應當了知.於 菩薩藏所教授中勝解勝利應當了知.如是略舉菩薩藏中所有教授。

     雲何邪行.當知略說後後引發有八種相.一者能退智資糧邪行.二者退智資糧故 能令忘念邪行.三者由忘念故能壞白法邪行.四者白法壞故能令非菩薩儀惡意現 行邪行.五者惡意現行故能令難可調伏邪行.六者難調伏故能令行於非道邪行.七 ******************** 者行非道故能令親近不賢良邪行.八者親近不賢良故能令菩薩不如其義邪行。

    復 次菩提以慧爲體慧能引發所餘一切波羅蜜多.是故於慧起邪行時當知菩薩於彼 菩提及能引發菩提諸法皆起邪行.有四種法能令菩薩智資糧退.何等爲四.一者自 不聽聞二者不令他聞三者爲聽聞障四者顛倒執著而有聽聞。

    依此能令智資糧退 四種法故於現法中或於後法復生四種智相違法.何等爲四.一者無所了知二者衆 緣闕乏三者能生感癡非福四者顛倒.自不聽聞爲依止故於現法中無所了知.不令 他聞爲依止故於後法中衆緣闕乏.爲聽聞障爲依止故能生後法感癡非福.顛倒執 著而有聽聞爲依止故於後法中更增顛倒。

    自不聽聞者憎背法故增背補特伽羅故 俱憎背故.不令他聞者恐他智勝故有憍傲故怖他輕毀故.爲聽聞障者誹毀於法及 補特伽羅故惡作矯亂相牽引故不令啓請及開許故方便毀呰能聽者故.顛倒執著 而聽聞者依自惡通達領解宣說執著善通達領解宣說故依他善通達領解宣說執 ******************** 著惡通達領解宣說故。

    此中若自不聽聞若不令他聞若爲聽聞障如是三法多分能 令退失聞所成智資糧.顛倒執著而有聽聞多分能令退失思修所成智資糧。

    復次有 四種法能令菩薩忘失正念.何等爲四.謂於四種補特伽羅四處迷亂.一於舉罪補特 伽羅二於教導補特伽羅三於欲作利益補特伽羅四於有德補特伽羅.謂於同梵行 所迷亂自過.於學現前迷亂學處.於彼大乘欲勝解者欲正行者顯無差别標舉分别 諸過失故發起迷亂勝解正行.於能說法補特伽羅迷亂顯彼所有密處。

    復次有四種 法能令苦薩壞鮮白法.謂與他競增上力故起諸白法非處加行.雖起白法處所加行 然有三種邪行過失.一者染著過失二者惡見過失三者受持過失。

    由二因緣應知染 著過失一者邪受用故二者多雜處故.由二因緣應知惡見過失一者誹撥正法補羅 伽羅故二者於不正法顯示執著爲正法故.由二因緣應知受持過失一者受持狹小 唯不了義經故二者於所未聞未曾領受諸了義經懸誹撥故。

    復次菩薩有四種非菩 ******************** 薩儀惡意現行.一者於大師所生不信順敬學相違惡意現行.二者於同梵行攝受舉 罪能教誡者如實發露已過相違惡意現行.三者於大智福諸善法中精進相違惡意 現行.四者於廣大甚深勝解中能令自障清淨相違惡意現行。

    由三種相應知於大師 所生不信順謂於有體尊勝得智.由三種相應知不如實發露已過.一者於彼攝受諸 有情所邪妄顯示已爲尊勝因此發起憍舉心故.二者於能舉罪諸有情所覆所犯故. 三者於能教誡諸有情所因彼驅擯增上力故發穢濁心作損惱故.由二種相應知退 失於諸善法發起精進謂於大智福諸有情所愛著利養恭敬故及欣樂彼故。

    復有四 種法能令菩薩難可調伏.謂於正修有四種障.一於聽聞執爲究竟二於教授左謬領 解三於屍羅不正安住多諸惡作四於自見安住見取.謂但聽聞心不寂靜故於聽聞 執爲究竟.由於教誡顛倒分别故於教授左謬領解.由於屍羅多作缺犯而受信施故 有惡作.與勝有情共興諍競故於自見多住見取.勝有情者謂根調伏勝及斷滅勝。

    復 ******************** 次菩薩有四種於諸有情行於非道.一者於未安立淨信有情而不爲說.二者於下乘 希求大乘諸有情所不隨所宜而有所說.三者於大乘希求下乘諸有情所不順其儀 而有所說.四者於住禁戒不住禁戒貪愛朋黨不平等說。

    由三種相當知是名安住禁 戒一者事業無愆故二者屍羅無缺故三者恭敬所學故.由二種相當知是名不住禁 戒一者屍羅缺故二者不恭敬所學故。

    復次菩薩由親近不賢良故退失四事.一者退 失於乘.二者退失利益有情加行.三者退失聖教.四者退失無間修諸善法。

    復次有四 種菩薩不如其義.一者任持正法二者住阿練若三者勤修福業四者管禦大衆.謂諸 菩薩欲令信伏雖任持正法亦不如義非如其義.若諸菩薩爲求聲譽雖住阿練若亦 不如義非如其義.若諸菩薩心專繫著有染之果雖勤修福業亦不如義非如其義.若 諸菩薩心專繫著供事名稱雖管禦大衆亦不如義非如其義。

     復次雲何正行.謂與上相違離别過失宣說對治.當知後後之所引發八種行相是 ******************** 名正行。

    謂說由自不聞令智退失此何因緣由於正法補特伽羅不恭敬所顯故由此 毀犯設不毀犯亦無勝解是故退失.又說由不令聞令智退失此何因緣由欲令他信 伏所顯故由此毀犯設不毀犯迴向邪法是故退失.又說由爲聞障令智退失此何因 緣由不欲不聞不持所顯故由此毀犯設不毀犯懈怠嬾惰是故退失.又說由邪執著 而有聽聞令智退失此何因緣由於修行不見功德但聞言說爲究竟所顯故由此毀 犯設不毀犯智不成實是故退失。

    復說由於舉罪者所迷亂自過令念忘失此何因緣 由於重事中怖畏衰損於輕事中怖畏呵責而設妄語所顯故由此毀犯由業障故有 所忘失設不毀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說由迷亂學處令念忘失此何因緣由非自 性隨轉虛妄見曲所顯故由此毀犯由業障故有所忘失設不毀犯由犯障故而有忘 失.又說由於大乘迷亂勝解正行令念忘失此何因緣由於菩薩不生恭敬隱覆實德 所顯故由此毀犯由業障故有所忘失設不毀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說由迷亂顯 ******************** 隱密處令念忘失此何因緣由欲令於大乘不生樂欲所顯故由此毀犯由業障故而 有忘失設不毀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

    復說由非處加行壞鮮白法此何因緣由樂已 利狹小不轉下乘聽聞心不謙下所顯故由此毀犯由不能得所未獲得諸鮮白法於 所聽受生賒緩故於已得退.又說由染愛過失壞鮮白法此何因緣由於正在家所得 利養不生喜定矯誑等法有希望所顯故由此毀犯由不聽聞所未聞法多諸事業輕 躁散亂於三摩地不能證得.又說由惡見過失壞鮮白法此何因緣由懷惡意瞻視於 他於諸聲聞大乘所學其心顛倒所顯故由此毀犯由不正行獲得衰損由誑惑他獲 得衰損.又說由受持過失壞鮮白法此何因緣由於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