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二]原刻作等.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作從七生.今依麗刻改. ******************** 分别世界品第三([一]九十九頌) 地獄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獄洲異. 此上十七處  名色界.於中 三靜慮各三.  第四靜慮八. 無色界無處.  由生有四種.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續。

     於中地獄等  自名說五趣. 唯無覆無記.  有情非中有。

     身異及想異.  身異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  幷無色下三. 故識住有七.  餘非有損壞。

     應知兼有頂  及無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餘非不樂住。

     四識住當知  四藴唯自地. 說獨識非住.  有漏.四句攝。

    於中有四生.  有情謂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獄及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死生二有中  五藴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

     注: [一]據梵藏本實一百零二頌. ******************** 如穀等相續  處無間續生.   像實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處無二並.  非相續.二生.  說有健達縛.   及五.七.經故。

     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   本有謂死前.   居生刹那後。

     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三橫.   地獄頭歸下。

     一於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於一切位   及卵恆無知. 前三種入胎  謂輪王二佛.   業智俱勝故   如次.四餘生。

     無我.唯諸藴.  煩惱業所爲.   由中有相續   入胎如燈燄. 如引次第增.  相續由惑業.   更趣於餘世.   故有輪無初。

     如是諸緣起  十二支三際.   前後際各二.   中八.據圓滿。

     宿惑位無明.  宿諸業名行.   識正結生藴.   六處前名色. 從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處.   於三受因異.   未了知名觸. ******************** 在婬愛前受.  貪資具婬愛.  爲得諸境界  徧馳求名取. 有謂正能造  牽當有果業.  結當有名生.  至當受老死。

     傳許約位說.  從勝立支名。

      於前後中際.  爲遣他愚惑。

     三煩惱.二業.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從惑生惑業.  從業生於事.  從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此中意正說.  因起果已生。

      明所治無明.  如非親實等。

     說爲結等故.  非惡慧見故.  與見相應故.  說能染慧故。

     名無色四藴。

     觸六.三和生。

     五相應有對.  第六俱增語。

     明無明非二.  無漏染汙餘.  愛恚二相應.  樂等順三受。

     從此生六受.  五屬身餘心。

      此復成十八.  由意近行異。

     欲緣欲十八.  色十二.上三.  二緣欲.十二. 八自.二無色. 後二.緣欲六.  四自.一上緣. ******************** 初無色近分.  緣色四.自一. 四本及三邊.   唯一緣自境。

     十八唯有漏。

     餘已說當說。

     此中說煩惱.  如種復如龍.   如草根樹莖 及如糠[一]裹米. 業如有糠米.  如草藥如華.  諸異熟果事   如成熟飲食。

     於四種有中. 生有唯染汙.  由自地煩惱.  餘三.無色三。

      有情由食住. 段.欲.體唯三. 非色不能益.  自根解脫故. 觸思識三食  有漏通三界.  意成及求生   食香中有起. 前二益此世  所依及能依.  後二於當有   引及起如次。

     斷善根與續.  離染退死生.  許唯意識中.   死生唯捨受. 非定無心二.  二無記涅槃.  漸死足[二]臍心. 最後意識滅. 注: [一]原刻作裏.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齊.今依麗刻改. ******************** 下人天不生.     斷末摩水等。

       [一]正邪不定聚.  聖造無間餘。

     安立器世[二]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下八洛叉水.    餘凝結成金. 此水金輪廣     徑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圍此三倍。

        蘇迷盧處中.   次踰健達羅.   伊沙馱羅山. 朅地洛迦山.     蘇達梨舍那. 頞濕縛羯拏.     毗那[三]怛迦山. 尼民達羅山.   於大洲等外 有鐵輪圍山.     前七金所成. 蘇迷盧四實.     入水皆八萬.   妙高出亦然. 餘八半半下.    廣皆等高量。

       山間有八海.   前七名爲內. 最初廣八萬.    四邊各三倍.   餘六半半陿.   第八名爲外. 三洛叉二萬.    二千踰繕那。

       於中.大洲相.   南贍部如車. 注: [一]原刻作止.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界.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作恆.今依麗刻改. ******************** 三邊各二千. 南邊有三半.  東毗提訶洲   其相如半月.  三邊如贍部. 東邊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圓無缺.  徑二千五百.  周圍此三倍. 北俱盧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復有八.  四洲邊各二。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內.  無熱池縱廣  五十踰繕那。

     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謂煻煨屍糞   鋒刃烈河增.  各住彼四方.  餘八寒地獄。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洲等. 雨際第二月.  後九夜漸增.  寒第四亦然.  夜減.晝翻此. 晝夜增臘縛.  行南北路時.  近日自影覆.  故見月輪缺。

     ******************** 妙高層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堅手及持鬘.  恆憍大王衆. 如次居四級.  亦住餘七山。

     妙高頂八萬.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峯.  金剛手所住. 中宮名善見.  周萬踰繕那. 高一半金城.  雜飾地柔輭. 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 外四苑莊嚴.  衆車麤雜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十. 東北圓生樹.  西南善法堂。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宮殿。

    六受欲.交抱. 執手笑視婬。

     初如五至十.  色圓滿有衣。

     欲生三人天.  樂生三九處。

     如彼去下量.  去上數亦然。

    離通力依他.  下無昇見上。

     四大洲日月.  蘇迷盧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說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壞。

     ******************** 贍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東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次. 欲天俱盧舍     四分一一增.    色天踰繕那. 初四增半半.    此上增倍倍.    唯無雲減三。

     北洲定千[一]年. 西[二]東半半減.  此洲夀不定.    後十.初叵量. 人間五十年     下天一晝夜.    乘斯夀五百. 上五倍倍增.    色無晝夜殊.    劫數等身量. 無色初二萬.    後後二二增.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爲劫。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夀爲一晝夜.    夀量亦同彼. 極熱半中劫.    無間中劫全.    傍生極一中    鬼[三]月日五百. 頞部陀夀量     如一婆訶麻     百年除一[四]盡.  後後倍二十。

     諸處有中夭.    除北俱盧洲。

        極微字刹那.    色名時極少。

     極微微金水.    兔羊牛隙塵.    蟣蝨麥指節.   後後增七倍. 注: [一]原刻作歲.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洲.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四]原刻作晝.今依麗刻改. ******************** 二十四指肘. 四肘爲弓量. 五百俱盧舍. 此八踰繕那。

     百二十刹那 爲怛刹那量. 臘縛此六十. 此三十須臾. 此三十晝夜. 三十晝夜月. 十二月爲年. 於中半減[一]夜。

     應知有四劫. 謂壞成中大. 壞從獄不生. 至外器都盡. 成劫從風起. 至地獄初生. 中劫從無量  減至夀唯十. 次增減十八. 後增至八萬. 如是成已住. 名中二十劫. 成壞壞已空  時皆等住劫. 八十中大劫. 大劫三無數。

     減八萬至百  諸佛現世間. 獨覺增減時. 麟角踰百劫。

     輪王八萬上. 金銀銅鐵輪. 注: [一]原刻此下誤出寒熱雨際中一頌.今據釋論刪. ******************** 一二三四洲.     逆次獨如佛.   他迎自往伏.  諍陣勝.無害. 相不正圓明.     故與佛非等。

      劫初如色天.  後漸增貪味. 由[一]惰貯賊起.   爲防雇守田。

      業道增夀減. 至十三災現.     刀疾饑如次   七日月年止。

     三災[二]水火風.  上三定爲頂.   如次內災等. 四無不動故.    然彼器非常.   情俱生滅故.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後風。

     分别業品第四([三]百三十一頌) 世别由業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卽是意業.  所作謂身語。

     此身語二業  俱表無表性。

     身表許别形.  非行動爲體. 以諸有爲法  有刹那.盡故。

     應無無因故.  生因應能滅.  形亦非實有.  應二根取故. 注: [一]原刻作墮.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釋論改. [三]據梵藏本實一百二十七頌. ******************** 無别極微故.    語表許言聲。

     說三無漏色.    增非作等故。

      此能造大種.   異於表所依。

     欲後念無表    依過大種生。

     有漏自地依.    無漏隨生處。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    散依等流性.  有受異大生.   定生依長養. 無受無異大. 表唯等流性.    屬身有執受。

      無表記.餘三.  不善唯在欲. 無表[一]徧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無有覆表    以無等起故。

      勝義善解脫.   自性慚愧根. 相應彼相應.    等起色業等.  翻此名不善.   勝無記二常。

     等起有二種.    因及彼刹那.  如次第應知.   名轉名隨轉. 見斷識唯轉.    唯隨轉五識.  修斷意通二.   [二]無漏異熟非. 注: [一]原刻作通.今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