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受用
五根行處及彼境界.彼依意故.或不應執補特伽羅是五根境.如是便非五識所識.
有違宗過。
若爾意根境亦應别.如六生喻契經中言.如是六根.行處境界各有差别. 各别樂求自所行處及自境界。
非此中說眼等六根.眼等五根及所生識無有勢力 樂見等故.但說眼等增上勢力所引意識名眼等根.獨行意根增上勢力所引意識 ******************** 不能樂求眼等五根所行境界.故此經義無違前失。
又世尊說.苾芻當知吾今爲汝 具足演說一切所達所知法門.其體是何.謂諸眼色眼識眼觸眼觸爲緣內所生受 或樂或苦不苦不樂.廣說乃至意觸爲緣內所生受或樂或苦不苦不樂是名一切 所達所知.由此經故決判一切所達知法唯有爾所.此中無有補特伽羅故.補特伽 羅亦應非所識.以慧與識境必同故。
諸謂眼見補特伽羅應知眼根見此所有.於見 非我謂見我故彼便蹎墜惡見深坑.故佛經中自決此義謂唯於諸藴說補特伽羅. 如人契經作如是說.眼及色爲緣生於眼識.三和合觸俱起受想思.於中後四是無 色藴.初眼及色名爲色藴.唯由此量說名爲人.卽於此中隨義差别假立名想或謂 有情不悅意生儒童養者命者生者補特伽羅.亦自稱言我眼見色.復隨世俗說此 具夀有如是名.如是種族.如是姓類.如是飲食.如是受樂.如是受苦.如是長夀.如是 久住.如是夀際.苾芻當知此唯名想此唯自稱.但隨世俗假施設有.如是一切無常 ******************** 有爲從衆緣生由思所造.世尊恆勅依了義經.此經了義不應異釋。
又薄伽梵告梵 志言.我說一切有唯是十二處.若數取趣非是處攝.無體理成.若是處攝.則不應言 是不可說。
彼部所誦契經亦言.諸所有眼諸所有色廣說乃至苾芻當知如來齊此 施設一切建立一切有自體法.此中無有補特伽羅.如何可說此有實體。
頻毗婆羅 契經亦說.諸有愚昧無聞異生隨逐假名計爲我者.此中無有我我所性.唯有一切 衆苦法體將正已生乃至廣說。
有阿羅漢苾芻尼名世羅爲魔王說.汝墮惡見趣於 空行聚中妄執有有情智者達非有.如卽攬衆分假想立爲車.世俗立有情應知攬 諸藴。
世尊於雜阿笈摩中爲婆羅門婆柁梨說.婆柁梨諦聽能解諸結法謂依心故 染亦依心故淨.我實無我性顛倒故執有無有情無我唯有有因法.謂十二有支所 攝藴處界審思此一切無補特伽羅.旣觀內是空觀外空亦爾能修空觀者亦都不 可得。
經說執我有五種失.謂起我見及有情見.墮惡見趣同諸外道越路而行.於空 ******************** 性中心不悟入不能淨信.不能安住不得解脫.聖法於彼不能清淨。
此皆非量。
所以 者何。
於我部中曾不誦故。
汝宗許是量爲部爲佛言.若部是量.佛非汝師汝非釋子. 若佛言者.此皆佛言如何非量。
彼謂此說皆非真佛言。
所以者何。
我部不誦故。
此極 非理。
非理者何。
如是經文諸部皆誦.不違法性及餘契經.而敢於中輒興非撥我不 誦故非真佛言.唯縱兇狂.故極非理。
又於彼部豈無此經謂一切法皆非我性.若彼 意謂補特伽羅與所依法不一不異故說一切法皆非我.旣爾應非意識所識.二緣 生識經決判故.又於餘經如何會釋.謂契經說非我計我此中具有想心見倒。
計我 成倒說於非我.不言於我.何煩會釋。
非我者何。
謂藴處界。
便違前說補特伽羅與色 等藴不一不異.又餘經說苾芻當知一切沙門婆羅門等諸[一]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
唯於五取藴起.故無依我起於我見.但於非我法妄分别爲我.又餘經言諸有已憶
正憶當憶種種宿住一切唯於五取藴起.故定無有補特伽羅。
若爾何緣此經復說 注:[一]原刻作者.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我於過去世有如是色等。
此經爲顯能憶宿生一相續中有種種事.若見實有補特 伽羅於過去生能有色等.如何非墮起身見失.或應非撥言無此經.是故此經依總 假我言有色等如聚如流。
若爾世尊應非一切智.無心心所能知一切法.刹那刹那 異生滅故.若許有我可能徧知。
補特伽羅則應常住.許心滅時此不滅故.如是便越 汝所許宗.我等不言佛於一切能頓徧知故名一切智者.但約相續有堪能故.謂得 佛名諸藴相續成就如是殊勝堪能.纔作意時於所欲知境無倒智起故名一切智. 非於一念能頓徧知.故於此中有如是頌.由相續有能如火食一切.如是一切智非 由頓徧知。
如何得知約相續說知一切法.非我徧知。
說佛世尊有三世故。
於何處說。
如有頌言.若過去諸佛若未來諸佛若現在諸佛皆滅衆生憂.汝宗唯許藴有三世 非數取趣.故定應爾。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
若爾意根境亦應别.如六生喻契經中言.如是六根.行處境界各有差别. 各别樂求自所行處及自境界。
非此中說眼等六根.眼等五根及所生識無有勢力 樂見等故.但說眼等增上勢力所引意識名眼等根.獨行意根增上勢力所引意識 ******************** 不能樂求眼等五根所行境界.故此經義無違前失。
又世尊說.苾芻當知吾今爲汝 具足演說一切所達所知法門.其體是何.謂諸眼色眼識眼觸眼觸爲緣內所生受 或樂或苦不苦不樂.廣說乃至意觸爲緣內所生受或樂或苦不苦不樂是名一切 所達所知.由此經故決判一切所達知法唯有爾所.此中無有補特伽羅故.補特伽 羅亦應非所識.以慧與識境必同故。
諸謂眼見補特伽羅應知眼根見此所有.於見 非我謂見我故彼便蹎墜惡見深坑.故佛經中自決此義謂唯於諸藴說補特伽羅. 如人契經作如是說.眼及色爲緣生於眼識.三和合觸俱起受想思.於中後四是無 色藴.初眼及色名爲色藴.唯由此量說名爲人.卽於此中隨義差别假立名想或謂 有情不悅意生儒童養者命者生者補特伽羅.亦自稱言我眼見色.復隨世俗說此 具夀有如是名.如是種族.如是姓類.如是飲食.如是受樂.如是受苦.如是長夀.如是 久住.如是夀際.苾芻當知此唯名想此唯自稱.但隨世俗假施設有.如是一切無常 ******************** 有爲從衆緣生由思所造.世尊恆勅依了義經.此經了義不應異釋。
又薄伽梵告梵 志言.我說一切有唯是十二處.若數取趣非是處攝.無體理成.若是處攝.則不應言 是不可說。
彼部所誦契經亦言.諸所有眼諸所有色廣說乃至苾芻當知如來齊此 施設一切建立一切有自體法.此中無有補特伽羅.如何可說此有實體。
頻毗婆羅 契經亦說.諸有愚昧無聞異生隨逐假名計爲我者.此中無有我我所性.唯有一切 衆苦法體將正已生乃至廣說。
有阿羅漢苾芻尼名世羅爲魔王說.汝墮惡見趣於 空行聚中妄執有有情智者達非有.如卽攬衆分假想立爲車.世俗立有情應知攬 諸藴。
世尊於雜阿笈摩中爲婆羅門婆柁梨說.婆柁梨諦聽能解諸結法謂依心故 染亦依心故淨.我實無我性顛倒故執有無有情無我唯有有因法.謂十二有支所 攝藴處界審思此一切無補特伽羅.旣觀內是空觀外空亦爾能修空觀者亦都不 可得。
經說執我有五種失.謂起我見及有情見.墮惡見趣同諸外道越路而行.於空 ******************** 性中心不悟入不能淨信.不能安住不得解脫.聖法於彼不能清淨。
此皆非量。
所以 者何。
於我部中曾不誦故。
汝宗許是量爲部爲佛言.若部是量.佛非汝師汝非釋子. 若佛言者.此皆佛言如何非量。
彼謂此說皆非真佛言。
所以者何。
我部不誦故。
此極 非理。
非理者何。
如是經文諸部皆誦.不違法性及餘契經.而敢於中輒興非撥我不 誦故非真佛言.唯縱兇狂.故極非理。
又於彼部豈無此經謂一切法皆非我性.若彼 意謂補特伽羅與所依法不一不異故說一切法皆非我.旣爾應非意識所識.二緣 生識經決判故.又於餘經如何會釋.謂契經說非我計我此中具有想心見倒。
計我 成倒說於非我.不言於我.何煩會釋。
非我者何。
謂藴處界。
便違前說補特伽羅與色 等藴不一不異.又餘經說苾芻當知一切沙門婆羅門等諸
若爾何緣此經復說 注:
此經爲顯能憶宿生一相續中有種種事.若見實有補特 伽羅於過去生能有色等.如何非墮起身見失.或應非撥言無此經.是故此經依總 假我言有色等如聚如流。
若爾世尊應非一切智.無心心所能知一切法.刹那刹那 異生滅故.若許有我可能徧知。
補特伽羅則應常住.許心滅時此不滅故.如是便越 汝所許宗.我等不言佛於一切能頓徧知故名一切智者.但約相續有堪能故.謂得 佛名諸藴相續成就如是殊勝堪能.纔作意時於所欲知境無倒智起故名一切智. 非於一念能頓徧知.故於此中有如是頌.由相續有能如火食一切.如是一切智非 由頓徧知。
如何得知約相續說知一切法.非我徧知。
說佛世尊有三世故。
於何處說。
如有頌言.若過去諸佛若未來諸佛若現在諸佛皆滅衆生憂.汝宗唯許藴有三世 非數取趣.故定應爾。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