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故無能取無色界
他心宿住爲二[二]通境。
卽此五通於世界境作用廣狹諸聖不同.謂大聲聞麟喻大覺 不極作意如次能於一二三千諸世界境起行化等自在作用.若極作意如次能於 二千三千無數世界。
如是五通若有殊勝勢用猛利從無始來曾未得者由加行得. 若曾慣習無勝勢用及彼種類由離染得.若起現前皆由加行.佛於一切皆離染得. 隨欲現前不由加[三]行。
六中前三唯身念住.但緣色故.謂神境通緣四外處色香味觸. 天眼緣色.天耳緣聲。
若爾.何緣說死生智知有情類由現身中成身語意諸惡行等。
非天眼通能知此事.有别勝智是通眷屬依聖身起能如是知.是天眼通力所引.故 與通合立死生智名。
他心智通三念住攝.謂受心法.緣心等故。
宿住漏盡四念住攝. 注:[一]原刻作先.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作道.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三本次分三段牒頌曾修離染得五句.
********************
通緣五藴一切境故。
此六通中天眼天耳無記性攝.許此二體是眼耳識相應慧故。
若爾寧說依四靜慮。
隨根說故亦無有失.謂所依止眼耳二根由四靜慮力所引起 卽彼地攝.故依四地.通依根故說依四言.或此依通無間道說.通無間道依四地故。
餘之四通性皆是善。
若爾何故品類足言.通雲何謂善慧。
彼據多分.或就勝說。
如契 經說無學三明.彼於六通以何爲性。
頌曰. 第五二六明. 治三際愚故.[一]後真.二假說. 學有闇非明。
論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盡智證明.如其次第以無學位 攝第五二六通爲其自性。
六中三種獨名明[二]者.如次對治三際愚故.謂宿住智通治
前際愚.死生智通治後際愚.漏盡智通治中際愚。
此三皆名無學明者.俱在無學身 中起故.於中最後容有是真.通無漏故.餘二假說.體唯非學非無學故。
有學身中有 注:[一]陳藏二本次文開爲一頌雲.最後無學二.同名彼續生.於學不說明.續有無明故.梵本文略.
[二]三本次牒頌文治三際愚故句.
********************
愚闇故.雖有前二不立爲明.雖有暫時伏滅愚闇.後還被蔽故不名明。
契經說有三 種示導.彼於六通以何爲體。
頌曰. 第一[一]四六導. 教誡導爲尊. 定由通所成. 引利樂果故。
論曰.三示導者.一神變示導二記心示導三教誡示導.如其次第以六通中第一四 六爲其自性。
唯此三種引所化生令初發心最爲勝故.或此能引憎背正法及處中 者令發心故.能示能導得示導名.又唯此三令於佛法如次歸伏信受修行得示導 名.餘三不[二]爾。
於三示導教誡最尊.唯此定由通所成故.定能引他利樂果故。
謂前二 導呪術亦能.不但由通故非決定.如有呪術名健馱梨.持此便能騰空自在.復有呪 術名伊刹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教誡示導除漏盡通餘不能爲故是決定。
又前二 導有但令他暫時迴心非引勝果.教誡示導亦定令他引當利益及安樂果.以能如 實方便說故.由是教誡最勝非餘。
神境二言爲目何義。
頌曰. 注:[一]陳藏二本作三.蓋以他心爲第三種通也.
[二]三本次牒頌文教誡導爲尊向.
********************
神體謂等持. 境二謂行化. 行三意勢佛. 運身勝解通.
[一]化二謂欲色. 四二外處性. 此各有二種. 謂似自他身。
論曰.依毗婆沙所說理趣.神名所目唯勝等持.由此能爲神變事故.諸神變事說名 爲境。
此有二種.謂行及[二]化。
行復三種.一者運身.謂乘空行猶如飛鳥.二者勝解.謂極 遠方作近思惟便能速至.三者意勢.謂極遠方舉心緣時身卽能至.此勢如意得意 勢名。
於此三中意勢唯佛.運身勝解亦通餘乘.謂我世尊神通迅速隨方遠近舉心 卽至.由此世尊作如是說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故意勢行唯世尊有.勝解兼餘聖.運 身幷異生。
化復二種.謂欲色界.若欲界化外四處除聲.若色界化唯二謂色觸.以色 界中無香味故。
此二界化各有[三]二種.謂屬自身他身别故.身在欲界化有四種.在色
亦然.故總成八。
若生在色作欲界化.如何不有成香味失。
如衣嚴具.作而不成.有說 在色唯化二處。
化作化事爲卽是通不。
不爾。
雲何。
是通之果。
此有幾種.差别雲何。
頌 注:[一]三本次四句合爲半頌餘.文雲.欲繫化者二.四外處二類.色繫二.長行分兩段牒釋.
[二]陳藏二本次分四段牒頌行三意勢佛等六句.
[三]原刻作一.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曰.
[一]能化心十四.
[二]定果二至五. 如所
卽此五通於世界境作用廣狹諸聖不同.謂大聲聞麟喻大覺 不極作意如次能於一二三千諸世界境起行化等自在作用.若極作意如次能於 二千三千無數世界。
如是五通若有殊勝勢用猛利從無始來曾未得者由加行得. 若曾慣習無勝勢用及彼種類由離染得.若起現前皆由加行.佛於一切皆離染得. 隨欲現前不由加
六中前三唯身念住.但緣色故.謂神境通緣四外處色香味觸. 天眼緣色.天耳緣聲。
若爾.何緣說死生智知有情類由現身中成身語意諸惡行等。
非天眼通能知此事.有别勝智是通眷屬依聖身起能如是知.是天眼通力所引.故 與通合立死生智名。
他心智通三念住攝.謂受心法.緣心等故。
宿住漏盡四念住攝. 注:
此六通中天眼天耳無記性攝.許此二體是眼耳識相應慧故。
若爾寧說依四靜慮。
隨根說故亦無有失.謂所依止眼耳二根由四靜慮力所引起 卽彼地攝.故依四地.通依根故說依四言.或此依通無間道說.通無間道依四地故。
餘之四通性皆是善。
若爾何故品類足言.通雲何謂善慧。
彼據多分.或就勝說。
如契 經說無學三明.彼於六通以何爲性。
頌曰. 第五二六明. 治三際愚故.
論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盡智證明.如其次第以無學位 攝第五二六通爲其自性。
六中三種獨名明
此三皆名無學明者.俱在無學身 中起故.於中最後容有是真.通無漏故.餘二假說.體唯非學非無學故。
有學身中有 注:
契經說有三 種示導.彼於六通以何爲體。
頌曰. 第一
論曰.三示導者.一神變示導二記心示導三教誡示導.如其次第以六通中第一四 六爲其自性。
唯此三種引所化生令初發心最爲勝故.或此能引憎背正法及處中 者令發心故.能示能導得示導名.又唯此三令於佛法如次歸伏信受修行得示導 名.餘三不
於三示導教誡最尊.唯此定由通所成故.定能引他利樂果故。
謂前二 導呪術亦能.不但由通故非決定.如有呪術名健馱梨.持此便能騰空自在.復有呪 術名伊刹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教誡示導除漏盡通餘不能爲故是決定。
又前二 導有但令他暫時迴心非引勝果.教誡示導亦定令他引當利益及安樂果.以能如 實方便說故.由是教誡最勝非餘。
神境二言爲目何義。
頌曰. 注:
論曰.依毗婆沙所說理趣.神名所目唯勝等持.由此能爲神變事故.諸神變事說名 爲境。
此有二種.謂行及
行復三種.一者運身.謂乘空行猶如飛鳥.二者勝解.謂極 遠方作近思惟便能速至.三者意勢.謂極遠方舉心緣時身卽能至.此勢如意得意 勢名。
於此三中意勢唯佛.運身勝解亦通餘乘.謂我世尊神通迅速隨方遠近舉心 卽至.由此世尊作如是說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故意勢行唯世尊有.勝解兼餘聖.運 身幷異生。
化復二種.謂欲色界.若欲界化外四處除聲.若色界化唯二謂色觸.以色 界中無香味故。
此二界化各有
若生在色作欲界化.如何不有成香味失。
如衣嚴具.作而不成.有說 在色唯化二處。
化作化事爲卽是通不。
不爾。
雲何。
是通之果。
此有幾種.差别雲何。
頌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