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應學.我唯說
此名有學者.爲令了知學正所學無有退失名有學者.故薄伽梵重說學言。
聖者住 本性.如何名有學。
學意未滿故.如行者暫息.或學法得常隨逐故。
學法雲何.謂有學 者無漏有爲法.無學法雲何.謂無學者無漏有爲法.雲何涅槃不名爲學.無學異生 亦成就故.此復何緣不名無學.有學異生亦成就故。
如是有學及無學者.總成八聖 補特伽羅.行向住果各有四故.謂爲證得預流果向乃至所證阿羅漢果.名雖有八 事唯有五.謂住四果及初果向.以後三果向不離前果故.此依漸次得果者說.若倍 ******************** 離欲全離欲者.住見道中名爲一來不還果向.非前果攝。
如前所說修道二種有漏 無漏有差别故.由何等道離何地染。
頌曰. 有頂由無漏. 餘由二.離染。
論曰.唯無漏道離有頂染非有漏道.所以者何.此上更無世俗道故.自地不能治自 地故.自地煩惱所隨增故.若彼煩惱於此隨增此必不能治彼煩惱.若此力能對治 於彼則彼於此必不隨增.故自地道不治自[一]地.離餘八地通由二道.世出世道俱能
離故。
旣通由二離八地染.各有幾種離繫得耶。
頌曰. 聖二離八修. 各二離繫[二]得。
論曰.諸有學聖用有漏道離下八地修斷染時.能具引生二離繫得.用無漏道離彼 亦然.由二種道同所作故。
有餘師釋.以無漏道離彼染時.何緣證知亦生有漏離繫 得者.有捨無漏得.煩惱不成故.謂有學聖以無漏道離彼染時.若不引生同治有漏 注:[一]三本次牒頌文餘由二三字.
[二]三本下有四句.分屬此頌及次頌.文雲.餘說由出世.捨惑不應故.有頂半解脫.如上生不應.長行配釋可知.
********************
離繫得者.則以聖道具離八地後依靜慮得轉根時.頓捨先來諸鈍聖道.唯得靜慮
利果聖道.上惑離繫應皆不成.是則還應成彼煩惱。
此證非理.所以者何.彼聖設無 有漏斷得亦不成就上地煩惱.如分離有頂得轉根時及異生上生不成惑故.謂如 分離有頂地染後依靜慮得轉根時.無漏斷得旣已頓捨.彼地離繫無有漏得.而彼 地惑亦不成就.[一]又如異生生二定等.雖捨欲界等煩惱斷得.而不成就欲界等煩惱.
此亦應然.故不成證。
旣說聖者二離八修各能引生二離繫得.義準異生用有漏道 唯能引起有漏斷得.幷諸聖者用無漏道離見斷惑及有頂修唯能引生無漏斷得。
由何地道.離何地染。
頌曰. 無漏未至道. 能離一切地.[二]餘八離自上. 有漏離次下。
論曰.諸無漏道.若未至攝.能離欲界乃至有頂靜慮中間及四靜慮.三無色攝.隨其 注:[一]陳本卷第十八.
[二]三本缺此二句.
********************
所應各能離自及上地染.不離下.已離故.諸有漏道一切唯能離次下地.非自地等.
自地煩惱所隨增故.勢劣故.已離故。
諸依近分離下地染如無間道皆近分攝.諸解 脫道亦近分耶。
不爾。
雲何。
頌曰. 近分離下染. 初三後解脫. 根本或近分.[一]上地唯根本。
論曰.諸道所依近分有八.謂四靜慮無色下邊.所離有九.謂欲八定.初三近分離下 三染.第九解脫現在前時或入根本或卽近[二]分.上五近分各離下染.第九解脫現在
前時必入根本非卽近分.近分根本等捨根故.下三靜慮近分根本受根異故有不
能入.轉入異受少艱難故.離下染時必欣上故.若受無異必入根本。
諸出世道無間 解脫.前旣已說緣四諦境十六行相.義準自成.世道緣何作何行相。
頌曰. 世無間解脫. 如次緣下上. 作麤苦障行. 及靜妙離三。
論曰.世俗無間.及解脫道.如次能緣下地上地.爲麤苦障及靜妙離.謂諸無間道.緣 注:[一]陳藏二本缺此句.别有文雲由八自上滅.(今釋見前)梵本文略.
[二]二本次牒頌文根本或近分句.
********************
自次下地諸有漏法作麤苦等三行相中隨一行相.若諸解脫道.緣彼次上地諸有
漏法作靜妙等三行相中隨一行相.非寂靜故說名爲麤.由大劬勞方能越故.非美
妙故說名爲苦.由多麤重能違害故.非出離故說名爲障.由此能礙越自地故.如獄
厚壁能障出離.靜妙離三.翻此應釋。
傍論已了應辯本義.盡智無間有何智生。
頌曰. 不動盡智後. 必起無生智. 餘盡或正見. 此應果皆有。
論曰.不動種姓諸阿羅漢盡智無間起無生智.非更有盡智無學正見生.除不動法 餘阿羅漢盡智無間有盡智生.或卽引生無學正見.非無生智後容退故。
前不動種 姓無正見生耶。
有正見生而不說者.一切應果皆有此故.謂不動法無生智後有無 生智起.或無學正見。
前說四果是誰果耶此四應知是沙門果。
何謂沙門性.此果體 是何.果位差别總有幾種。
頌曰. 淨道沙門性. 有爲無爲果. 此有八十九. 解脫道及滅。
******************** 論曰.諸無漏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曰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如契經說以能 勤勞息除種種惡不善法.廣說乃至故名沙門.異生不能無異究竟趣涅槃故.非真 沙[一]門。
有爲無爲是沙門果.契經說此差别有四.理實就位有八十九.皆解脫道擇
聖者住 本性.如何名有學。
學意未滿故.如行者暫息.或學法得常隨逐故。
學法雲何.謂有學 者無漏有爲法.無學法雲何.謂無學者無漏有爲法.雲何涅槃不名爲學.無學異生 亦成就故.此復何緣不名無學.有學異生亦成就故。
如是有學及無學者.總成八聖 補特伽羅.行向住果各有四故.謂爲證得預流果向乃至所證阿羅漢果.名雖有八 事唯有五.謂住四果及初果向.以後三果向不離前果故.此依漸次得果者說.若倍 ******************** 離欲全離欲者.住見道中名爲一來不還果向.非前果攝。
如前所說修道二種有漏 無漏有差别故.由何等道離何地染。
頌曰. 有頂由無漏. 餘由二.離染。
論曰.唯無漏道離有頂染非有漏道.所以者何.此上更無世俗道故.自地不能治自 地故.自地煩惱所隨增故.若彼煩惱於此隨增此必不能治彼煩惱.若此力能對治 於彼則彼於此必不隨增.故自地道不治自
旣通由二離八地染.各有幾種離繫得耶。
頌曰. 聖二離八修. 各二離繫
論曰.諸有學聖用有漏道離下八地修斷染時.能具引生二離繫得.用無漏道離彼 亦然.由二種道同所作故。
有餘師釋.以無漏道離彼染時.何緣證知亦生有漏離繫 得者.有捨無漏得.煩惱不成故.謂有學聖以無漏道離彼染時.若不引生同治有漏 注:
此證非理.所以者何.彼聖設無 有漏斷得亦不成就上地煩惱.如分離有頂得轉根時及異生上生不成惑故.謂如 分離有頂地染後依靜慮得轉根時.無漏斷得旣已頓捨.彼地離繫無有漏得.而彼 地惑亦不成就.
旣說聖者二離八修各能引生二離繫得.義準異生用有漏道 唯能引起有漏斷得.幷諸聖者用無漏道離見斷惑及有頂修唯能引生無漏斷得。
由何地道.離何地染。
頌曰. 無漏未至道. 能離一切地.
論曰.諸無漏道.若未至攝.能離欲界乃至有頂靜慮中間及四靜慮.三無色攝.隨其 注:
諸依近分離下地染如無間道皆近分攝.諸解 脫道亦近分耶。
不爾。
雲何。
頌曰. 近分離下染. 初三後解脫. 根本或近分.
論曰.諸道所依近分有八.謂四靜慮無色下邊.所離有九.謂欲八定.初三近分離下 三染.第九解脫現在前時或入根本或卽近
諸出世道無間 解脫.前旣已說緣四諦境十六行相.義準自成.世道緣何作何行相。
頌曰. 世無間解脫. 如次緣下上. 作麤苦障行. 及靜妙離三。
論曰.世俗無間.及解脫道.如次能緣下地上地.爲麤苦障及靜妙離.謂諸無間道.緣 注:
傍論已了應辯本義.盡智無間有何智生。
頌曰. 不動盡智後. 必起無生智. 餘盡或正見. 此應果皆有。
論曰.不動種姓諸阿羅漢盡智無間起無生智.非更有盡智無學正見生.除不動法 餘阿羅漢盡智無間有盡智生.或卽引生無學正見.非無生智後容退故。
前不動種 姓無正見生耶。
有正見生而不說者.一切應果皆有此故.謂不動法無生智後有無 生智起.或無學正見。
前說四果是誰果耶此四應知是沙門果。
何謂沙門性.此果體 是何.果位差别總有幾種。
頌曰. 淨道沙門性. 有爲無爲果. 此有八十九. 解脫道及滅。
******************** 論曰.諸無漏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曰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如契經說以能 勤勞息除種種惡不善法.廣說乃至故名沙門.異生不能無異究竟趣涅槃故.非真 沙
有爲無爲是沙門果.契經說此差别有四.理實就位有八十九.皆解脫道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