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具觀察四聖諦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上品有異.唯觀欲苦.與世第一
相隣接故.由此義準煖等善根皆能具緣三界苦等義已成立.無簡别故.謂瑜伽師
於色無色對治道等一一聖諦行相所緣漸減漸略.乃至但有二念作意思惟欲界
苦聖諦境.齊此以前名中忍位.從此位無間起勝善根.一行一刹那名上品忍.此善
根起不相續故。
上品忍無間生世第一法.如上品忍緣欲苦諦修一行相唯一刹那. 此有漏故名爲世間.是最勝故名爲第一.此有漏法世間中勝.是故名爲世第一法. 有士用力離同類因引聖道生.故名最勝。
如是煖等四種善根念住性故皆慧爲體. 若幷助伴皆五藴性.然除彼得.勿諸聖者煖等善根重現前故。
此中煖法初安足時. 緣三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 來一.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由此種姓先未曾得.要同分者方能修故.後增進時 緣三諦隨一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 ******************** 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由此種姓先已曾得.不同分者亦能修故。
頂 初安足.緣四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後增進時.緣三 諦隨一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 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
忍初安足及後增進.緣四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 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然於增進略所緣時.隨略彼所緣.不修彼行相。
世第 一法緣欲苦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無異分故.似見道 故。
已辯所生善根相體.今次應辯此差别義.頌曰. 此順決擇分. 四皆修所成.[一]六地二或七.
[二]依欲界身九. 三女男得二. 第四女亦爾. 聖由失地捨.
異生由命終.
初二亦退捨. 依本必見諦. 捨已得非先. 二捨性非得。
注:[一]三本此二字開爲一句半雲.未來及中間定地.
[二]三本下三句合爲半頌.
********************
論曰.此煖頂忍世第一法四殊勝善根名順決擇分。
依何義建立順決擇分名。
決謂 決斷.擇謂簡擇.決斷簡擇謂諸聖道.以諸聖道能斷疑故及能分别四諦相故.分謂 分段.此言意顯所順唯是見道一分.決擇之分故得決擇分名.此四爲緣引決擇分 順益彼故得順彼名.故此名爲順決擇[一]分。
如是四種皆修所成非聞思所成.唯等引 地故.四中前二是下品攝.以俱可動猶可退故.忍中品攝勝前二故.有世第一爲其 上故.世第一法獨是上[二]品。
此四善根皆依六地.謂四靜慮未至中間.欲界中無闕等 引故.餘上地亦無見道眷屬故.又無色界心不緣欲界故.欲界先應徧知斷故.此四 善根能感色界五藴異熟爲圓滿因.不能牽引憎背有[三]故.或聲.爲顯二有異說.謂煖
頂二尊者妙音說依前六及欲七[四]地。
此四善根依欲身起.人天九處除北俱盧.前三 善根.三洲初起.後生天處亦續現前.第四善根.天處亦起.此無初後.一刹那故。
此四 善根.唯依男女.前三男女俱通得二.第四女身亦得二種.依男唯得男身善根.已得 注:[一]陳藏二本次牒頌文四皆修所成句.
[二]三本次牒頌文六地.
[三]陳藏二本次牒頌文二或七一語.
[四]二本次分八段牒頌依欲界身九等九句.
********************
女身非擇滅故。
聖依此地得此善根.失此地時善根方捨.失地言顯遷生上地.異生 於地若失不失但失衆同分必捨此善根.初二善根亦由退捨.由死退捨唯異生非 聖.由失地捨唯聖非異生.忍及世第一異生亦無退。
依根本地起煖等善根.彼於此 生必定得見諦.厭生死心極猛利故。
若先捨已後重得時.所得必非先之所捨.如捨 已重得别解脫律儀.以未曾熟修大功用成故.若先已得煖等善根.經生故捨.遇了 分位善說法師便生頂等.若不遇者還從本修。
失退二捨非得爲性.退必起過.失不 必然。
[一]得此善根有何勝利。
頌曰.[二]煖必至涅槃. 頂終不斷善. 忍不墮惡趣. 第一入離生。
論曰.四善根中若得煖法.雖有退斷善根造無間業墮惡趣等.而無久流轉.必至涅 槃故。
若爾.何殊順解脫分。
若無障礙去見諦近.此與見道行相同故。
若得頂法.雖有 退等.而增畢竟不斷善根。
若得忍時.雖命終捨.住異生位而增無退.不造無間不墮 注:[一]陳本卷第十七.
[二]梵藏本缺此句.又次半頌合爲一句.陳本同今譯.
[三]三本次分三段牒頌頂終不斷善三句.(原作兩句)
********************
惡趣.然頌但說不墮惡趣言.義準已知不造無間業.造無
上品忍無間生世第一法.如上品忍緣欲苦諦修一行相唯一刹那. 此有漏故名爲世間.是最勝故名爲第一.此有漏法世間中勝.是故名爲世第一法. 有士用力離同類因引聖道生.故名最勝。
如是煖等四種善根念住性故皆慧爲體. 若幷助伴皆五藴性.然除彼得.勿諸聖者煖等善根重現前故。
此中煖法初安足時. 緣三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 來一.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由此種姓先未曾得.要同分者方能修故.後增進時 緣三諦隨一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 ******************** 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由此種姓先已曾得.不同分者亦能修故。
頂 初安足.緣四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後增進時.緣三 諦隨一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 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
忍初安足及後增進.緣四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 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十六.然於增進略所緣時.隨略彼所緣.不修彼行相。
世第 一法緣欲苦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四.隨一行相現在修未來四.無異分故.似見道 故。
已辯所生善根相體.今次應辯此差别義.頌曰. 此順決擇分. 四皆修所成.
注:
依何義建立順決擇分名。
決謂 決斷.擇謂簡擇.決斷簡擇謂諸聖道.以諸聖道能斷疑故及能分别四諦相故.分謂 分段.此言意顯所順唯是見道一分.決擇之分故得決擇分名.此四爲緣引決擇分 順益彼故得順彼名.故此名爲順決擇
如是四種皆修所成非聞思所成.唯等引 地故.四中前二是下品攝.以俱可動猶可退故.忍中品攝勝前二故.有世第一爲其 上故.世第一法獨是上
此四善根皆依六地.謂四靜慮未至中間.欲界中無闕等 引故.餘上地亦無見道眷屬故.又無色界心不緣欲界故.欲界先應徧知斷故.此四 善根能感色界五藴異熟爲圓滿因.不能牽引憎背有
此四善根依欲身起.人天九處除北俱盧.前三 善根.三洲初起.後生天處亦續現前.第四善根.天處亦起.此無初後.一刹那故。
此四 善根.唯依男女.前三男女俱通得二.第四女身亦得二種.依男唯得男身善根.已得 注:
聖依此地得此善根.失此地時善根方捨.失地言顯遷生上地.異生 於地若失不失但失衆同分必捨此善根.初二善根亦由退捨.由死退捨唯異生非 聖.由失地捨唯聖非異生.忍及世第一異生亦無退。
依根本地起煖等善根.彼於此 生必定得見諦.厭生死心極猛利故。
若先捨已後重得時.所得必非先之所捨.如捨 已重得别解脫律儀.以未曾熟修大功用成故.若先已得煖等善根.經生故捨.遇了 分位善說法師便生頂等.若不遇者還從本修。
失退二捨非得爲性.退必起過.失不 必然。
頌曰.
論曰.四善根中若得煖法.雖有退斷善根造無間業墮惡趣等.而無久流轉.必至涅 槃故。
若爾.何殊順解脫分。
若無障礙去見諦近.此與見道行相同故。
若得頂法.雖有 退等.而增畢竟不斷善根。
若得忍時.雖命終捨.住異生位而增無退.不造無間不墮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