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隨眠品第五之三
如是已辯隨眠幷纏世尊說爲漏等[一]暴流等.爲唯爾所.爲復有餘。
頌曰. 由結等差别. 復說有五種。
論曰.卽諸煩惱.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義差别故復說五種。
且結雲何頌曰 結九.物取等. 立見取二結.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纏中唯嫉慳 建立爲二結.[二]或二數行故. 爲賤貧因故. 徧顯隨惑故. 惱亂二部故。
論曰.結有九種.一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六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 注:[一]原刻作瀑.今順前改.
[二]梵藏本缺此頌.
********************
慳結.此中愛結謂三界貪餘隨所應當辯其相。
見結謂三見.取結謂二取.依如是理 故有說言.頗有見相應法爲愛結繫非見結繫.非不有見隨眠隨增.曰有.雲何.集智 已生滅智未生.見滅道所斷二取相應法.彼爲愛結爲所緣繫非見結繫.徧行見結 已永斷故.非徧見結.所緣相應二俱無故.然彼有見隨眠隨增.二取見隨眠於彼隨 增故。
何緣三見别立見結.二取别立爲取結耶。
三見二取物取等故.謂彼三見有十 八物二取亦然故名物等.三等所取二等能取故名取等.所取能取有差别故立爲 二結。
何故纏中嫉慳二種建立爲結.非餘[一]纏耶。
二唯不善自在起故.謂唯此二兩義 具足餘皆不然.故唯立二。
若纏唯八此釋可然.許有十纏此釋非理.以忿覆二種亦 具兩義故。
由此若許具有十纏.應言嫉慳過失尤[二]重.謂此二種數現行故.又二能爲
賤貧因故.徧顯慼歡隨煩惱故.惱亂出家在家部故.或惱亂天阿素洛故.或惱人天
二勝趣故.或惱亂他及自部故。
佛於餘處依差别[三]門.卽以結聲說有五種.頌曰.
注:
[一]三本次牒由二唯不善一頌.
[二]勘陳本次牒或二數行故一頌.
[三]原刻下衍我字.今依麗刻刪.
********************
又五順下分. 由二不超欲. 由三復還下. 攝門根故三.
或不欲發趣. 迷道及疑道. 能障趣解脫. 故唯說斷三。
論曰.何等爲五.謂有身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恚。
何緣此五名順下分。
此五順益下分 界故.謂唯欲界得下分名.此五於彼能爲順[一]益.由後二種不能超欲界.設有能超由
前三還下.如守獄卒防邏人故。
有餘師說.言下分者謂下有情.卽諸異生及下界.卽 欲界前三能障超下有情.後二能令不超下界.故五皆得順下分名。
諸得頂流六煩 惱斷.何緣但說斷三結耶。
理實應言斷六煩惱.攝門根故但說斷三.謂所斷中類有 三種唯一通二通四部故說斷三種攝彼三門.又所斷中三隨三轉.謂邊執見隨身 見轉.見取隨戒取轉.邪見隨疑轉.說斷三種攝彼三根.故說斷三.已說斷六。
有作是[二]釋.凡趣異方有三種障.一不欲發.二迷正道依邪道故.三疑正道.趣解脫者亦有如
斯相似三障.謂由身見怖畏解脫不欲發趣.由戒禁取依執邪道迷失正路.由疑於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由二不超欲兩句.
[二]陳藏二本次牒或不欲發趣一頌.梵本文略.
********************
道深懷猶豫.佛顯豫流永斷如是趣解脫障.故說斷三。
佛於餘經如順下分說順上 分亦有五種.頌曰. 順上分亦五. 色無色二貪. 掉舉.慢.無明.[一]令不超上故.
論曰.如是五種若未斷時.能令有情不超上界.順益上界故.名順上分結。
已辯結.縛 雲何。
頌曰. 縛三由三受。
論曰.縛有三種.一貪縛謂一切貪.二瞋縛謂一切瞋.三癡縛謂一切癡。
何緣唯說此 三爲縛。
由隨三受說縛有三.謂於樂受貪縛隨增.所緣相應俱隨增故.於苦受瞋於 捨受癡應知亦爾.雖於捨受亦有貪瞋.非如癡故.約自相續樂等三受爲縛所緣作 此定說。
已分别縛.隨眠雲何。
頌曰.[二]隨眠前已說。
注:[一]三本缺此句.
[二]同上.
********************
論曰.隨眠有六.或七或十.或九十八.如前已說。
隨眠旣已說.隨煩惱雲何。
頌曰. 隨煩惱此餘. 染心所.行[一]藴。
論曰.此諸煩惱亦名隨煩惱.以皆隨心爲惱亂事故.復有此餘異諸煩惱.染汙心所 行藴所攝.隨煩惱起故.亦名隨煩惱.不名煩惱.非根本故.廣列彼相如雜事中。
後當 略論纏煩惱垢攝者。
且應先辯纏相雲何。
頌曰. 纏八.無慚.愧. 嫉.慳.幷悔.眠. 及掉舉.惛沉. 或十.加忿覆. 無慚慳掉舉
頌曰. 由結等差别. 復說有五種。
論曰.卽諸煩惱.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義差别故復說五種。
且結雲何頌曰 結九.物取等. 立見取二結.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纏中唯嫉慳 建立爲二結.
論曰.結有九種.一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六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 注:
見結謂三見.取結謂二取.依如是理 故有說言.頗有見相應法爲愛結繫非見結繫.非不有見隨眠隨增.曰有.雲何.集智 已生滅智未生.見滅道所斷二取相應法.彼爲愛結爲所緣繫非見結繫.徧行見結 已永斷故.非徧見結.所緣相應二俱無故.然彼有見隨眠隨增.二取見隨眠於彼隨 增故。
何緣三見别立見結.二取别立爲取結耶。
三見二取物取等故.謂彼三見有十 八物二取亦然故名物等.三等所取二等能取故名取等.所取能取有差别故立爲 二結。
何故纏中嫉慳二種建立爲結.非餘
二唯不善自在起故.謂唯此二兩義 具足餘皆不然.故唯立二。
若纏唯八此釋可然.許有十纏此釋非理.以忿覆二種亦 具兩義故。
由此若許具有十纏.應言嫉慳過失尤
佛於餘處依差别
論曰.何等爲五.謂有身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恚。
何緣此五名順下分。
此五順益下分 界故.謂唯欲界得下分名.此五於彼能爲順
有餘師說.言下分者謂下有情.卽諸異生及下界.卽 欲界前三能障超下有情.後二能令不超下界.故五皆得順下分名。
諸得頂流六煩 惱斷.何緣但說斷三結耶。
理實應言斷六煩惱.攝門根故但說斷三.謂所斷中類有 三種唯一通二通四部故說斷三種攝彼三門.又所斷中三隨三轉.謂邊執見隨身 見轉.見取隨戒取轉.邪見隨疑轉.說斷三種攝彼三根.故說斷三.已說斷六。
有作是
佛於餘經如順下分說順上 分亦有五種.頌曰. 順上分亦五. 色無色二貪. 掉舉.慢.無明.
已辯結.縛 雲何。
頌曰. 縛三由三受。
論曰.縛有三種.一貪縛謂一切貪.二瞋縛謂一切瞋.三癡縛謂一切癡。
何緣唯說此 三爲縛。
由隨三受說縛有三.謂於樂受貪縛隨增.所緣相應俱隨增故.於苦受瞋於 捨受癡應知亦爾.雖於捨受亦有貪瞋.非如癡故.約自相續樂等三受爲縛所緣作 此定說。
已分别縛.隨眠雲何。
頌曰.
注:
隨眠旣已說.隨煩惱雲何。
頌曰. 隨煩惱此餘. 染心所.行
論曰.此諸煩惱亦名隨煩惱.以皆隨心爲惱亂事故.復有此餘異諸煩惱.染汙心所 行藴所攝.隨煩惱起故.亦名隨煩惱.不名煩惱.非根本故.廣列彼相如雜事中。
後當 略論纏煩惱垢攝者。
且應先辯纏相雲何。
頌曰. 纏八.無慚.愧. 嫉.慳.幷悔.眠. 及掉舉.惛沉. 或十.加忿覆. 無慚慳掉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