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隨眠品第五之二 諸有情類於此事中隨眠隨增名繫此事.應說過去現在未來何等隨眠能繫何事。

     頌曰. 若於此事中. 未斷貪瞋慢. [一]過現若已起. 未來意徧行. 五可生自世. 不生亦遍行. [二]餘過未徧行. 現正緣能繫。

     論曰.且諸隨眠總有二種.一者自相謂貪瞋慢.二者共相謂見疑癡.事雖有多此說 所繫.如應未斷流至後門。

    若此事中有貪瞋慢.於過去世已生未斷.現在已生能繫 注: [一]三本此句開爲半頌. [二]三本次二句合爲一句. ******************** 此事.以貪瞋慢是自相惑非諸有情定遍起[一]故。

    若未來世意識相應貪瞋慢三.遍於 三世乃至未斷皆能繫縛.未來五識相應貪瞋若未斷可生唯繫未來世.未來五識 相應貪生若未斷不生亦能繫三世。

    所餘一切見疑無明去來未斷遍縛三世.由此 三種是共相惑.一切有情俱遍縛故.若現在世正緣境時隨其所應能繫此事。

    應辯 諸事過去未來爲實有無方可說繫.若實是有則一切行恆時有故應說爲常.若實 是無如何可說有能所繫及離繫耶。

    毗婆沙師定立實有.然彼諸行不名爲常.由與 有爲諸相合故.爲此所立決定增明應略標宗顯其理趣.頌曰. 三世有.由說.  二.有境.果故. 說三世有故.  許說一切有。

     論曰.三世實有.所以者何.由契經中世尊說故.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過去色非有. 不應多聞聖弟子衆於過去色勤修厭捨.以過去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衆於過 去色勤修厭捨.若未來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衆於未來色勤斷欣求.以未來色 注: [一]三本次分四段.牒釋未來意徧行一頌. ******************** 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衆於未來色勤斷欣求。

    又具二緣識方生故.謂契經說識二 緣生.其二者何.謂眼及色廣說乃至意及諸法.若去來世非實有者能緣彼識應闕 二緣。

    已依聖教證去來有.當依正理證有去來.以識起時必有境故.謂必有境識乃 得生無則不生.其理決定.若去來世境體實無是則應有無所緣識.所緣無故識亦 應無。

    又已謝業有當果故.謂若實無過去體者.善惡二業當果應無.非果生時有現 因在。

    由此教理毗婆沙師定立去來二世實有。

    若自謂是說一切有宗決定應許實 有去來世.以說三世皆定實有.故許是說一切有宗。

    謂若有人說三世實有方許彼 是說一切有宗.若人唯說有現在世及過去世未與果業.說無未來及過去世已與 果業.彼可許爲分别說部.非此部攝。

    今此部中差别有幾.誰所立世最善可依。

    頌曰. 此中有四種. 類.相.位待異. 第三約作用. 立世最爲善。

     論曰.尊者法救作如是說由類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由類有殊非體 ******************** 有異.如破金器作餘物時形雖有殊而顯無異.又如乳變成於酪時捨味勢等非捨 顯色.如是諸法行於世時從未來至現在從現在入過去唯捨得類非捨得體。

    尊者 妙音作如是說.由相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過去正與過去相合而不 名爲離現未相.未來正與未來相合而不名爲離過現相.現在正與現在相合而不 名爲離過未相.如人正染一妻室時於餘姬媵不名離染。

    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由位 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至位位中作異異說.由位有别非體有異.如運 一籌置一名一置百名百置千名千。

    尊者覺天作如是說由待有别三世有異.彼謂 諸法行於世時前後相待立名有異.如一女人名母名女。

    此四種說一切有中.第一 執法有轉變故應置數論外道朋中.第二所立世相雜亂三世皆有三世相故.人於 妻室貪現行時於餘境貪唯有成就.現無貪起何義爲同.第四所立前後相待一世 法中應有三世.謂過去世前後刹那應名去來中爲現在.未來現在類亦應然.故此 ******************** 四中.第三最善.以約作用位有差别.由位不同立世有[一]異.彼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