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先非有者此能緣識爲何所緣.若謂卽緣彼聲爲境求聲無者應更發聲.若謂聲 無住未來[一]位未來實有如何謂無.若謂去來無現世者此亦非理其體一故.若有少 注: [一]原刻作住.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分體差别者本無今有其理自成.故識通緣有非有境。

    然菩薩說世間所無我知我 見無是處者.意說他人懷增上慢亦於非有現相謂有.我唯於有方觀爲有.若異此 者則一切覺皆有所緣.何緣於境得有猶豫或有差别.理必應然.以薄伽梵於餘處 說.善來苾芻汝等若能爲我弟子無諂無誑有信有勤.我旦教汝令暮獲勝我暮教 汝令旦獲勝.便知有是有非有是非有有上是有上無上是無上。

    由此彼說識有境 故有去來者.亦不成因。

    又彼所言業有果故有去來者理亦不然.非經部師作如是 說卽過去業能生當果.然業爲先所引相續轉變差别令當果生.破我品中當廣顯 示。

    若執實有過去未來.則一切時果體常有.業於彼果有何功能.若謂能生.則所生 果本無今有其理自成.若一切法一切時有.誰於誰有能生功能。

    又應顯成[一]雨衆外 道所黨邪論.彼作是說有必常有無必常無.無必不生有必不滅。

    若謂能令果成現 在.如何令果成現在耶.若謂引令至餘方所.則所引果其體應常.又無色法當如何 注: [一]原刻錯兩.今依麗刻改. ******************** 引.又此所引應體本無.若謂但令體有差别.本無今有其理自成。

    是故此說一切有 部若說實有過去未來.於聖教中非爲善說.若欲善說一切有者.應如契經所說而 說。

    經如何說。

    如契經言梵志當知.一切有者唯十二處或唯三世如其所有而說有 言。

    若去來無.如何可說有能所繫及離繫耶。

    彼所生因隨眠有故.說有去來能繫煩 惱.緣彼煩惱隨眠有故.說有去來所繫縛事.若隨眠斷得離繫[一]名。

    毗婆沙師作如是 說.如現實有過去未來.所有於中不能通釋.諸自愛者應如是知法性甚深非尋思 境.豈不能釋便撥爲無.有異門故此生此滅.謂色等生卽色等滅.有異門故異生異 滅.謂未來生現在世滅.有異門故卽世名生.以正生時世所攝故.有異門故說世有 生.未來世有多刹那故。

    [二]傍論已了今應思擇諸事已斷彼離繫耶.設事離繫彼已斷 耶。

    若事離繫彼必已斷.有事已斷而非離繫。

    斷非離繫.其事雲何。

    頌曰. 於見苦已斷 餘遍行隨眠. 及前品已斷. 餘緣此.猶繫。

     注: [一]勘藏本次下牒頌此法性甚深句.陳梵二本文略. [二]陳本卷第十五. ******************** 論曰.且見道位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見苦所斷諸事已斷.見集所斷遍行隨眠若未 永斷能緣此者於此猶繫.及修道位隨何道生九品事中前品已斷餘未斷品所有 隨眠能緣此者於此猶繫.斷非離繫.如是應知。

    何事有幾隨眠隨增。

    若隨事别答便 費多言論.是故應造略毗婆沙.由此雖勞少少功力而能越渡大大問流.謂法雖多 略爲十六種.卽三界五部及無漏法.能緣彼識名數亦然.但應了知何法何識境.易 思何事何隨眠隨增.此中且應知何法何識境。

    頌曰. 見苦集修斷. 若欲界所繫. 自界三.色一. 無漏識所行. 色自下各三. 上一.淨識境. 無色通三界. 各三.淨識緣. 見滅道所斷. 皆增自識行. 無漏三界中. 後三.淨識境。

     論曰.若欲界繫見苦見集修所斷法各五識緣.謂自界三卽如前說.及色界一卽修 所斷.無漏第五皆容緣[一]故。

    若色界繫卽前所說三部諸法各八識緣.謂自下三皆如 注: [一]陳藏二本次牒頌文色自下各三兩句.梵本文略. ******************** 前說.及上界一卽修所斷.無漏第八皆容緣[一]故。

    若無色繫卽前所說三部諸法各十 識緣.謂三界三皆如前說.無漏第十皆容緣[二]故。

    見滅見道所斷諸法.應知一一增自 識緣.此復雲何.謂欲界繫見滅所斷爲六識緣.五卽如前增見滅斷.見道所斷爲六 識緣.五亦如前.增見道斷.色無色界見滅道斷.隨應爲九十一識[三]緣。

    若無漏法爲十 識緣.謂三界中各後三部.卽見滅道修所斷識.無漏第十皆容緣故。

    爲攝前義復說 頌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