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見所餘九種亦能上緣.上言正明上界
上地兼顯無有緣下隨眠.此九雖遍通緣自上.然理無有自上頓緣.於緣上中且約
界說.或唯緣一或二合緣.故本論言有諸隨眠是欲界繫緣色界繫.有諸隨眠是欲
注:
[一]此字依麗刻及藏本加.
[二]三本次牒頌文於中除二見兩句.
********************
界繫緣無色界繫.有諸隨眠是欲界繫緣色無色界繫.有諸隨眠是色界繫緣無色
界繫.約地分别準界應思。
生在欲界.若緣大梵起有情見或起常見.如何身邊見不 緣上界地。
不執彼爲我我所故.邊見必由身見起故。
若爾.計彼爲有情常.是何見攝。
對法者言.此二非見.是邪智攝。
何緣所餘緣彼是見.此亦緣彼而非見耶。
以宗爲量. 故作是說。
爲遍行體唯是隨眠。
不爾。
雲[一]何。
幷隨行法.謂上所說十一隨眠幷彼隨行 皆遍行攝.然除彼得.非一果故.由此故有作是問言.諸遍行隨眠皆遍行因不.答言 於此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未來世遍行隨眠.第二句者謂過現世彼俱有法.第三 第四如理應辯。
九十八隨眠中.幾緣有漏.幾緣無漏。
頌曰. 見滅道所斷 邪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六能緣無漏. 於中緣滅者. 唯緣自地滅. 緣道六九地. 由别治相因.[二]貪瞋.慢.二取. 並非無漏緣. 應離.境非怨. 靜.淨.勝性故。
注:[一]三本次牒頌文除得餘隨行兩句.
[二]三本此頌以非貪非瞋非慢二取分句標釋.次第有異.
********************
論曰.唯見滅道所斷邪見疑彼相應不共無明.各三成六能緣無漏.餘緣有漏.準此
自成。
於此六[一]中.緣滅諦者各以自地滅爲所緣.滅互相望非因果故.謂欲界繫三種
隨眠唯緣欲界諸行擇滅.乃至有頂三種隨眠唯緣有頂諸行擇滅。
緣道諦者.緣六 九地.謂欲界繫三種隨眠唯緣六地法智品道.若治欲界若能治餘皆彼所緣.以類 同故.色無色界八地各有三種隨眠.一一唯能通緣九地類智品道.若治自地若能 治餘皆彼所緣.以類同故。
何故緣滅自地非餘.緣道便通六九同類。
以諸地道互相 因故.雖法類品亦互相因.而類智品不治欲界.故類智品道非欲三所緣。
法智品旣 能治色無色.應爲彼八地各三所緣。
非此皆能治色無色.苦集法智品非彼對治故. 亦非全能治色無色.不能治彼見所斷故.二初無故非彼所緣.卽由此因顯遍行惑 有緣苦集諸地.無遮境互爲緣因.非能對治故。
何緣貪瞋慢戒禁取見取.見無漏斷 非無漏[二]緣。
以貪隨眠應捨離故.若緣無漏便非過失.如善法欲不應捨離.緣怨害事 注:[一]三本次牒於中緣滅者一頌.
[二]三本次分三段.牒釋貪瞋慢二取一頌.
********************
起瞋隨眠.滅道非怨故非瞋境.緣麤動事起慢隨眠.滅道寂靜故非慢境.於非淨法
執爲淨因名戒禁取.滅道真淨故不應爲戒禁取境.於非勝法執爲最勝名爲見取.
滅道真勝故亦不應爲見取境.是故貪等不緣無漏。
九十八隨眠中.幾由所緣故隨 增.幾由相應故隨增。
頌曰. 未斷遍隨眠. 於自地一切.[一]非遍於自部. 所緣故隨增.
非無漏上緣. 無攝有違故. 隨於相應法. 相應故隨增。
論曰.遍行隨眠普於自地五部諸法所緣隨增.以能遍緣自地法[二]故.所餘五部非遍
隨眠所緣隨增唯於自部.唯以自部爲所緣故。
此據總說.别分别[三]者.六無漏緣九上
緣惑.於所緣境無隨增義.所以者何.無漏上境.非所攝受及相違故。
謂若有法.爲此 地中身見及愛攝爲己有.可有爲此身見愛地中所有隨眠所緣隨增理.如衣潤濕 埃塵隨住.非諸無漏及上地法爲諸下身見愛攝爲己有.故緣彼下惑非所緣隨增。
注:[一]陳藏二本次二句互倒.梵本文略.
[二]二本次牒頌文非遍於自部句.
[三]三本次牒頌文非無漏上緣句.
********************
住下地心求上地等是善法欲.非謂隨眠。
聖道涅槃及上地法與能緣彼下惑相違. 故彼二亦無所緣隨增理.如於炎石足不隨住。
有說隨眠是隨順義.非無漏上境順 諸下隨眠.故雖是所緣而無隨增理.如風病者服乾澀藥.病者於藥非所隨增。
已約 所緣辯隨增義.今次應辯相應隨[一]增.謂隨何隨眠於自相應法.由相應故於彼隨增。
諸說隨增.謂至未斷.故初頌首標未斷言。
頗有隨眠不緣無漏不緣上界.而彼隨增 但於相應非所緣不。
有謂緣上地諸遍行隨眠。
九十八隨眠中.幾不善.幾無記。
頌曰. 上二界隨眠. 及欲身邊見. 彼俱癡無記. 此餘皆不善。
論曰.色無色界一切隨眠唯無記性.以染汙法若是不善.有苦異熟苦異熟果.上二 界無他逼惱因.彼定無[二]故。
身邊二見及相應癡欲界繫者亦無記性.所以者何.此與 施等不相違故.爲我當樂現在勤修施戒等故.執斷邊見能順
生在欲界.若緣大梵起有情見或起常見.如何身邊見不 緣上界地。
不執彼爲我我所故.邊見必由身見起故。
若爾.計彼爲有情常.是何見攝。
對法者言.此二非見.是邪智攝。
何緣所餘緣彼是見.此亦緣彼而非見耶。
以宗爲量. 故作是說。
爲遍行體唯是隨眠。
不爾。
雲
幷隨行法.謂上所說十一隨眠幷彼隨行 皆遍行攝.然除彼得.非一果故.由此故有作是問言.諸遍行隨眠皆遍行因不.答言 於此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未來世遍行隨眠.第二句者謂過現世彼俱有法.第三 第四如理應辯。
九十八隨眠中.幾緣有漏.幾緣無漏。
頌曰. 見滅道所斷 邪見疑相應. 及不共無明. 六能緣無漏. 於中緣滅者. 唯緣自地滅. 緣道六九地. 由别治相因.
注:
於此六
緣道諦者.緣六 九地.謂欲界繫三種隨眠唯緣六地法智品道.若治欲界若能治餘皆彼所緣.以類 同故.色無色界八地各有三種隨眠.一一唯能通緣九地類智品道.若治自地若能 治餘皆彼所緣.以類同故。
何故緣滅自地非餘.緣道便通六九同類。
以諸地道互相 因故.雖法類品亦互相因.而類智品不治欲界.故類智品道非欲三所緣。
法智品旣 能治色無色.應爲彼八地各三所緣。
非此皆能治色無色.苦集法智品非彼對治故. 亦非全能治色無色.不能治彼見所斷故.二初無故非彼所緣.卽由此因顯遍行惑 有緣苦集諸地.無遮境互爲緣因.非能對治故。
何緣貪瞋慢戒禁取見取.見無漏斷 非無漏
以貪隨眠應捨離故.若緣無漏便非過失.如善法欲不應捨離.緣怨害事 注:
九十八隨眠中.幾由所緣故隨 增.幾由相應故隨增。
頌曰. 未斷遍隨眠. 於自地一切.
論曰.遍行隨眠普於自地五部諸法所緣隨增.以能遍緣自地法
此據總說.别分别
謂若有法.爲此 地中身見及愛攝爲己有.可有爲此身見愛地中所有隨眠所緣隨增理.如衣潤濕 埃塵隨住.非諸無漏及上地法爲諸下身見愛攝爲己有.故緣彼下惑非所緣隨增。
注:
聖道涅槃及上地法與能緣彼下惑相違. 故彼二亦無所緣隨增理.如於炎石足不隨住。
有說隨眠是隨順義.非無漏上境順 諸下隨眠.故雖是所緣而無隨增理.如風病者服乾澀藥.病者於藥非所隨增。
已約 所緣辯隨增義.今次應辯相應隨
諸說隨增.謂至未斷.故初頌首標未斷言。
頗有隨眠不緣無漏不緣上界.而彼隨增 但於相應非所緣不。
有謂緣上地諸遍行隨眠。
九十八隨眠中.幾不善.幾無記。
頌曰. 上二界隨眠. 及欲身邊見. 彼俱癡無記. 此餘皆不善。
論曰.色無色界一切隨眠唯無記性.以染汙法若是不善.有苦異熟苦異熟果.上二 界無他逼惱因.彼定無
身邊二見及相應癡欲界繫者亦無記性.所以者何.此與 施等不相違故.爲我當樂現在勤修施戒等故.執斷邊見能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