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一一如其次第具離三見.二見.見疑.謂見苦諦 所斷具十.見集滅諦所斷各七.離有身見邊見戒取.見道諦所斷八.離有身見及邊 執見.修所斷四.離見及疑.如是合成三十六種.前三十二名見所斷.纔見諦時彼則 斷故.最後有四名修所斷.見四諦已後後時中數數習道彼方斷故.如是已顯十隨 眠中薩迦耶見唯在一部.謂見苦所斷.邊執見亦爾.戒禁取通在二部.謂見苦見道 所斷.邪見通四部.謂見苦集滅道所斷.見取疑亦爾.餘貪等四各通五部.謂見四諦 注: [一]三本以此二句與色無色除瞋句合爲第五頌.移在後出.長行文段隨以改易. [二]三本缺此句. ******************** 及修所斷。

    此中何相見苦所斷.乃至何相是修所斷。

    若緣見此所斷爲境.名見此所 斷.餘名修所斷。

    如是六中見分十二.疑分爲四.餘四各五.故欲界中有三十[一]六.色無 色界五部各除瞋.餘與欲同.故各三十一.由是本論以六隨眠行部界殊說九十八。

     於此所辯九十八中.八十八見所斷忍所害故.十隨眠修所斷智所害故.如是所說 見修所斷爲決定爾。

    不爾。

    雲何。

    頌曰. 忍所害隨眠 有頂唯見斷. 餘通見修斷. 智所害唯修。

     論曰.忍聲通說法類智忍.於忍所害諸隨眠中有頂地攝唯見所斷.唯類智[二]忍方能 斷故。

    餘八地攝通見修斷.謂聖者斷唯見非修.法類智忍如應斷故.若異生斷唯修 非見.數習世俗智所斷[三]故。

    智所害諸隨眠一切地攝.唯修所斷.以諸聖者及諸異生 如其所應皆由數習無漏世俗智所斷故。

    有餘師說.外道諸仙不能伏斷見所斷惑. 如大分别諸業契經說離欲貪諸外道類有緣欲界邪見現行.及梵網經亦說彼類 注: [一]陳藏二本次牒頌文色無色除瞋句.梵本略. [二]此字依麗刻及藏本加. [三]三本次牒頌本智所害唯修句. ******************** 有緣欲界諸見現行.謂於前際分别論者有執全常有執一分有執諸法無因生等. 非色界惑緣欲界生.於欲界境已離貪故.定是欲界諸見未斷。

    毗婆沙師釋彼經義. 起見時暫退.如提婆達多。

    由行有殊分見爲五.名先已列.自體如何。

    頌曰. 我我所.斷常. 撥無.劣謂勝. 非因道妄謂. 是五見自體。

     論曰.執我及我所.是薩迦耶見。

    壞故名薩.聚謂迦耶.卽是無常和合藴義.迦耶卽薩. 名薩迦耶.此薩迦耶卽五取藴.爲遮常一想故立此名.要此想爲先方執我故。

    毗婆 沙者作如是釋.有故名薩.身義如前.勿無所緣計我我所故說此見緣於有身.緣薩 迦耶而起此見故摽此見名薩迦耶.諸見但緣有漏法者皆應標以薩迦耶名.然佛 但於我我所執標此名者令知此見緣薩迦耶非我我所.以我我所畢竟無故.如契 經說苾芻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諸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唯於五取藴起。

    卽於 所執我我所事執斷執常名邊執見.以妄執取斷常邊故。

    於實有體苦等諦中起見 ******************** 撥無名爲邪見.一切妄見皆顛倒轉並應名邪.而但撥無名邪見者以過甚故.如說 臭[一]酥惡執惡等.此唯損減餘增益故。

    於劣謂勝名爲見取.有漏名劣聖所斷故.執劣 爲勝總名見取.理實應立見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見取。

    於非因道謂因道見一切 總說名戒禁取.如大自在生主或餘非世間因妄起因執.投水火等種種邪行非生 天因妄起因執.唯受持戒禁數相應智等非解脫道妄起道執.理實應立戒禁等取 名.略去等言但名戒禁取。

    是謂五見自體應知。

    若於非因起是因見.此見何故非見 集斷。

    頌曰. 於大自在等 非因妄執因. 從常我倒生. 故唯見苦斷。

     論曰.執大自在生主或餘爲世間因生世間者.必先計度彼體是常一我作者.方起 因執.纔見苦時於自在等常執我執永斷無餘.故彼所生因執亦斷。

    若爾有執投水 火等種種邪行是生天因.或執但由受持戒禁等便得清淨.不應見苦斷.然本論說. 注: [一]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 ******************** 有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士夫補特伽羅受持牛戒鹿戒狗戒便得清淨 解脫出離永超衆苦樂至超苦樂處.如是等類非因執因.一切應知是戒禁取見[一]苦 所斷.如彼廣說.此復何因是見苦斷。

    迷苦諦故。

    有太過失緣有漏惑皆迷苦故。

    復有 何相别戒禁取可說彼爲見道所斷.諸緣見道所斷法生彼亦應名迷苦諦故。

    又緣 道諦邪見及疑.若撥若疑無解脫道.如何卽執此能得永清淨.若彼撥無真解脫道 妄執别有餘清淨因.是則執餘能得清淨非邪見等.此緣見道所斷諸法理亦不成。

     又若有緣見集滅諦所斷邪見等執爲清淨因.此復何因非見彼斷.故所執義應更 思擇。

    如前所說常我倒生.爲但有斯二種顛倒。

    應知顛倒總有四種.一於無常執常 顛倒二於諸苦執樂顛倒三於不淨執淨顛倒四於無我執我顛倒。

    如是四倒其體 雲何。

    頌曰. 四顛倒自體 謂從於三見. 唯倒.推.增故. 想心隨見力。

     注: [一]原刻錯若.今依麗刻改. ******************** 論曰.從於三見立四倒體.謂邊見中唯取常見以爲常倒.諸見取中取計樂淨爲樂 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