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惡行煩惱垢故名爲清淨.說此二者爲息有情計邪牟尼邪清淨故。
又經中說有三 惡行.又經中言有三妙行俱身語意.相各雲何。
頌曰. 惡身語意業. 說名三惡行. 及貪瞋邪[二]見.
三妙行翻此。
論曰.一切不善身語意業.如次名身語意惡[三]行.然意惡行復有三種.謂非意業貪瞋
邪見.貪等離思别有體故。
譬喻者言.貪瞋邪見卽是意業.故思經中說此三種爲意 業故。
若爾則應業與煩惱合成一體。
許有煩惱卽是意業斯有何失。
毘婆沙師說彼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三清淨應知卽諸三妙行二句.
[二]二本次有句雲爲三意惡行.
[三]二本次牒頌文及貪瞋邪見句.(原作二句.)
********************
非理.若許爾者.便與衆多理教相違成大過失.然契經說是意業者顯思以彼爲門
轉故.由此能感非愛果故是聰慧者所訶厭故.此行卽惡故名惡[一]行。
三妙行者翻此 應知.謂身語意一切善業非業無貪無瞋正見。
正見邪見旣無故思欲益他損他.如 何成善惡。
能與損益爲根本故。
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雲何。
頌曰. 所說十業道.[二]攝惡妙行中. 麤品爲其性. 如應成善惡。
論曰.於前所說惡妙行中若麤顯易知攝爲十業道.如應若善攝前妙行.不善業道 攝前惡行。
不攝何等惡妙行耶。
且不善中身惡業道於身惡行不攝一分.謂加行後 起餘不善身業卽飲諸酒執打縛等.以加行等非麤顯故.若身惡行令他有情失命 失財失妻妾等說爲業道.令遠離故.語惡業道於語惡行不攝加行後起及輕.意惡 業道於意惡行不攝惡思及輕貪等。
善業道中.身善業道於身妙行不攝一分.謂加 行後起及餘善身業.卽離飲酒施供養等.語善業道於語妙行不攝一分.謂愛語等.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三妙行翻此句.
[二]二本缺此句.
********************
意善業道於意妙行不攝一分.謂諸善思。
十業道中前七業道爲皆定有表無表耶。
不爾。
雲何。
頌曰. 惡六定無表. 彼自作婬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無表。
論曰.七惡業道中六定有無表.謂殺生不與取虛誑語離間語麤惡語雜穢語.如是 六種若遣他爲根本成時自表無[一]故.若有自作彼六業道則六皆有表無表二.謂起
表時彼便死等.後方死等與遣使同.根本成時唯無表故。
唯欲邪行必俱二種.要是 自身所究竟故.非遣他作如自生喜。
七善業道若從受生必皆具二.謂表無表.受生 屍羅必依表故。
靜慮無漏所攝律儀名爲定生.此唯無表.但依心力而得生故。
加行 後起如根本耶。
不爾。
雲何。
頌曰. 加行定有表. 無表或有無. 後起此相違。
論曰.業道加行必定有表.此位無表或有或無.若猛利纏淳淨心起則有無表.異此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彼自作婬二句.
********************
則無。
後起翻前定有無表.此位表業或有或無.謂若後時起隨前業則有表業.異此 便無。
於此義中.如何建立加行根本後起位耶。
且不善中最初殺業.如屠羊者將行 殺時先發殺心.從牀而起.執持價直.趣賣羊廛.揣觸羊身.酬價捉取.牽還養飼.將入 屠坊.手執杖刀.若打若刺.或一或再.至命未終.如是皆名殺生加行。
隨此表業彼正 命終.此刹那頃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業道。
由二緣故令諸有情根本業道殺罪 所觸.一由加行.二由果滿.此刹那後殺無表業隨轉不絕名殺後起.及於後時剝截 治洗.若秤若賣.或煑或食.讚述其美.表業刹那.如是亦名殺生後起。
餘六業道隨其 所應三分不同準例應說。
貪瞋邪見纔現在前卽說名爲根本業道.故無加行後起 差[一]别。
此中應說.爲所殺生住死有時能殺生者彼刹那頃表無表業卽成業道.爲死 後耶。
若爾何失。
二俱有過.若所殺生正住死有能殺生者業道卽成.卽能殺者與所 殺生俱時命終.應成業道.然宗不許彼業道成.若所殺生命終已後能殺生者業道 注:[一]正理四十一.亦具三分.不善思能爲貪瞋前後助伴事故.
********************
方成.是則不應先作是說隨此表業彼正命終此刹那頃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
業道.又應違害毗婆沙師釋本論中加行未息.謂本論說頗有已害生殺生未滅耶
曰有如已斷生命彼加行未息.毗婆沙者釋此文言此中於後起以加行聲說.應言
於根本說加行聲.許命終後根本未息故.如無有過此中應說。
此中說何名爲無過。
謂於根本說加行聲。
若爾.于時所有表業如何可成根本業道。
何爲不成。
以無用故。
無表於此有何用耶.故業道成非由有用.但由加行果圓滿時此二俱成根本業道。
又諸業道展轉相望容有互爲加
又經中說有三 惡行.又經中言有三妙行俱身語意.相各雲何。
頌曰. 惡身語意業. 說名三惡行. 及貪瞋邪
論曰.一切不善身語意業.如次名身語意惡
譬喻者言.貪瞋邪見卽是意業.故思經中說此三種爲意 業故。
若爾則應業與煩惱合成一體。
許有煩惱卽是意業斯有何失。
毘婆沙師說彼 注:
三妙行者翻此 應知.謂身語意一切善業非業無貪無瞋正見。
正見邪見旣無故思欲益他損他.如 何成善惡。
能與損益爲根本故。
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雲何。
頌曰. 所說十業道.
論曰.於前所說惡妙行中若麤顯易知攝爲十業道.如應若善攝前妙行.不善業道 攝前惡行。
不攝何等惡妙行耶。
且不善中身惡業道於身惡行不攝一分.謂加行後 起餘不善身業卽飲諸酒執打縛等.以加行等非麤顯故.若身惡行令他有情失命 失財失妻妾等說爲業道.令遠離故.語惡業道於語惡行不攝加行後起及輕.意惡 業道於意惡行不攝惡思及輕貪等。
善業道中.身善業道於身妙行不攝一分.謂加 行後起及餘善身業.卽離飲酒施供養等.語善業道於語妙行不攝一分.謂愛語等. 注:
十業道中前七業道爲皆定有表無表耶。
不爾。
雲何。
頌曰. 惡六定無表. 彼自作婬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無表。
論曰.七惡業道中六定有無表.謂殺生不與取虛誑語離間語麤惡語雜穢語.如是 六種若遣他爲根本成時自表無
唯欲邪行必俱二種.要是 自身所究竟故.非遣他作如自生喜。
七善業道若從受生必皆具二.謂表無表.受生 屍羅必依表故。
靜慮無漏所攝律儀名爲定生.此唯無表.但依心力而得生故。
加行 後起如根本耶。
不爾。
雲何。
頌曰. 加行定有表. 無表或有無. 後起此相違。
論曰.業道加行必定有表.此位無表或有或無.若猛利纏淳淨心起則有無表.異此 注:
後起翻前定有無表.此位表業或有或無.謂若後時起隨前業則有表業.異此 便無。
於此義中.如何建立加行根本後起位耶。
且不善中最初殺業.如屠羊者將行 殺時先發殺心.從牀而起.執持價直.趣賣羊廛.揣觸羊身.酬價捉取.牽還養飼.將入 屠坊.手執杖刀.若打若刺.或一或再.至命未終.如是皆名殺生加行。
隨此表業彼正 命終.此刹那頃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業道。
由二緣故令諸有情根本業道殺罪 所觸.一由加行.二由果滿.此刹那後殺無表業隨轉不絕名殺後起.及於後時剝截 治洗.若秤若賣.或煑或食.讚述其美.表業刹那.如是亦名殺生後起。
餘六業道隨其 所應三分不同準例應說。
貪瞋邪見纔現在前卽說名爲根本業道.故無加行後起 差
此中應說.爲所殺生住死有時能殺生者彼刹那頃表無表業卽成業道.爲死 後耶。
若爾何失。
二俱有過.若所殺生正住死有能殺生者業道卽成.卽能殺者與所 殺生俱時命終.應成業道.然宗不許彼業道成.若所殺生命終已後能殺生者業道 注:
此中說何名爲無過。
謂於根本說加行聲。
若爾.于時所有表業如何可成根本業道。
何爲不成。
以無用故。
無表於此有何用耶.故業道成非由有用.但由加行果圓滿時此二俱成根本業道。
又諸業道展轉相望容有互爲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