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五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業品第四之三
此别解脫靜慮無漏三種律儀從彼得一亦餘二不。
不爾。
雲何。
頌曰. 從一切二現. 得欲界律儀. 從根本恆時. 得靜慮無漏。
論曰.欲界律儀.謂别解脫.此從一切根本業道及從加行後起而得.從二得者.謂從 二[一]類.卽情非情性罪遮罪.從現得者.謂從現世藴處界得非從去來.由此律儀有情
處轉.去來非是有情處[二]故。
若得靜慮無漏律儀.應知但從根本業道.尚不從彼加行 後起得此律儀.況從遮罪.從恆時者.謂從過去現在未來藴處界得。
由此差别應作 四句.有藴處界從彼唯得别解律儀非餘二等.第一句者謂從現世加行後起及諸 注:[一]原刻作業.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三本次牒頌文.從根本恆時得靜慮無漏二句.
********************
遮罪.第二句者謂從去來根本業道.第三句者謂從現世根本業道.第四句者謂從
去來加行後起.非於正得善律儀時可有現世惡業道等.是故應言從現處得.理應
但說防護未來.定不應言防護過現。
諸有獲得律不律儀從一切有情支因有異不。
此定有異。
異相雲何。
頌曰. 律從諸有情. 支因說不定. 不律從一切. 有情支非因。
論曰.律儀定從一切有情得無少分[一]理。
支因說不定.支不定者.有從一切得.謂苾芻 律儀.有從四支得.謂所餘律儀.唯根本業道名律儀支故.因不定者.謂或有義從一 切因.或約餘義唯許從一.從一切者謂從無貪瞋癡必俱起故.唯從一者謂從下中 上心不俱起故.此中且就後三因說。
或有一類住律儀者於一切有情得律儀非一 切支非一切因.謂以下心或中或上受近事勤策戒.或有一類住律儀者於一切有 情得律儀由一切支非一切因.謂以下心或中或上受苾芻戒.或有一類住律儀者 注:[一]正理三十九.律儀定由調善意樂普緣一切有情方得.
********************
於一切有情得律儀由一切支及一切因.謂以三心受近事勤策苾芻戒.或有一類
住律儀者於一切有情得律儀由一切因非一切支.謂以三心受近事近住勤策戒.
無有不遍於諸有情得律儀者.以於一切諸有情所住善意樂方得律儀.異則不然.
以惡意樂不全息故。
若人不作五種定限方可受得别解律[一]儀.謂有情支處時緣定.
有情定者念我唯於某類有情當離殺等.言支定者念我唯於某律儀支當持不犯.
言處定者念我唯住某類方域當離殺等.言時定者念我唯於一月等時能離殺等.
言緣定者念我唯除鬬戰等緣能離殺等.如是受者不得律儀但得律儀相似妙行。
於非所能境如何得律[二]儀。
由普於有情發起增上不損命意樂故得律儀。
毗婆沙師 有作是說.若謂一向於所能境方可受得别解律儀.則此律儀應有增減.以所能境 與非所能二類有情有轉易故.如是便有别解律儀離得捨緣有得捨過。
彼說不然 如生草等先無後起或起已枯.於彼律儀無增無減能不能境所得律儀境轉易時 注:[一]光記五十一.若依經部作此五定亦得律儀.
[二]光記五十一.他方非所能害境.
********************
例亦應爾。
彼言不爾.所以者何.以諸有情前後性等.草等前後性不同故。
若爾有情 般涅槃已如前性類.今時旣無於彼律儀如何無減.故如是釋於理不然.前所說因 於理爲善。
若爾前佛及所度生已涅槃者.後佛於彼旣不發得别解律儀.如何屍羅 無減前過。
以一切佛别解律儀皆從一切有情處得.設彼有情今猶在者後佛從彼 亦得律儀.故後屍羅無減前過。
已說從彼得諸律儀.得不律[一]儀.定從一切有情業道
無少分境及不具支不律儀者.此定無有由一切因.下品等心無俱起故.若有一類
由下品心得不律儀後於異時由上品心斷衆生命.彼但成就下不律儀亦成殺生
上品表等.中品上品例此應知。
此中何名不律儀者。
謂諸屠羊屠雞屠豬.捕鳥捕魚 獵獸.劫盜魁膾典獄.縛龍煑狗及罝弶等.等言.類顯王典刑伐及餘聽察斷罪等人. 但恆有害心名不律儀者.由彼一類住不律儀.或有不律儀名不律儀者.言屠羊者 謂爲活命要期盡夀恆欲害羊.餘隨所應當知亦爾。
遍於有情界得諸律儀其理可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從一切有情支非因句.
********************
爾.由普欲利樂勝阿世耶而受得故.非屠羊等不律儀人於己至親有損害意.乃至
爲救自身命緣亦不欲殺.如何可說普於一切得不律儀。
由彼至親若爲羊等.於彼 亦可有損害心。
旣知至親現非羊等.如何於彼可有害心.又聖必無作羊等理.如何 於彼得不律儀.若觀未來羊等自體於現相續得不律儀.是則羊等於未來世亦有 至親及聖自體於彼決定無損害心.是則應觀未來自體不於現在得不律儀。
於羊 等現身旣有害意.如何不於彼得不律儀。
於母等現身旣無害意.如何亦於彼得不 律儀.於等事中應求異理.又屠羊等不律儀人於一生中不與不取.於己妻妾住知 足心.瘂不能言無語四過.如何彼亦得具支不律儀。
彼遍損善阿世耶故.雖瘂不言 而身表語所欲說義.故得具支。
若爾彼人或時先受二三學處.後但受殺.於餘不損 善阿世耶.如何具發七支惡戒。
毗婆沙者作如是言.必無缺支及餘一分可得名住 不律儀[一]人。
經部諸師作如是說.隨所期限支具不具及全分一分皆得不律儀.律儀 注:[一]正理三十九.一分得不律儀及律儀.則不律儀人亦名近事近事亦名不律儀人.又意樂壞故亦應成就其餘.又是處有惡意樂是處唯得惡屍羅則不應許互相遮止.此顯善惡屍羅非一一支徧能遮故.
********************
亦然.唯除八戒.由隨彼量善惡屍羅性相相違互相遮[一]故。
已說從彼得不律儀.得不 律儀及餘無表.如何方便未說當說。
頌曰. 諸得不律儀. 由作及誓受. 得所餘無表. 由田受重行。
論曰.諸不律儀由二因得.一者生在不律儀家由初現行殺等加行.二者雖復生在 餘家由初要期受殺等事謂我當作如是事業以求財物養活自身.當於爾時便發 惡戒。
[二]得餘無表由三種因.一者由田謂於如是諸福田所施園林等.彼善無表初施
便生如說有依諸福業事.二者由受謂自誓言若未禮佛不先食等.或
不爾。
雲何。
頌曰. 從一切二現. 得欲界律儀. 從根本恆時. 得靜慮無漏。
論曰.欲界律儀.謂别解脫.此從一切根本業道及從加行後起而得.從二得者.謂從 二
若得靜慮無漏律儀.應知但從根本業道.尚不從彼加行 後起得此律儀.況從遮罪.從恆時者.謂從過去現在未來藴處界得。
由此差别應作 四句.有藴處界從彼唯得别解律儀非餘二等.第一句者謂從現世加行後起及諸 注:
諸有獲得律不律儀從一切有情支因有異不。
此定有異。
異相雲何。
頌曰. 律從諸有情. 支因說不定. 不律從一切. 有情支非因。
論曰.律儀定從一切有情得無少分
支因說不定.支不定者.有從一切得.謂苾芻 律儀.有從四支得.謂所餘律儀.唯根本業道名律儀支故.因不定者.謂或有義從一 切因.或約餘義唯許從一.從一切者謂從無貪瞋癡必俱起故.唯從一者謂從下中 上心不俱起故.此中且就後三因說。
或有一類住律儀者於一切有情得律儀非一 切支非一切因.謂以下心或中或上受近事勤策戒.或有一類住律儀者於一切有 情得律儀由一切支非一切因.謂以下心或中或上受苾芻戒.或有一類住律儀者 注:
若人不作五種定限方可受得别解律
於非所能境如何得律
由普於有情發起增上不損命意樂故得律儀。
毗婆沙師 有作是說.若謂一向於所能境方可受得别解律儀.則此律儀應有增減.以所能境 與非所能二類有情有轉易故.如是便有别解律儀離得捨緣有得捨過。
彼說不然 如生草等先無後起或起已枯.於彼律儀無增無減能不能境所得律儀境轉易時 注:
彼言不爾.所以者何.以諸有情前後性等.草等前後性不同故。
若爾有情 般涅槃已如前性類.今時旣無於彼律儀如何無減.故如是釋於理不然.前所說因 於理爲善。
若爾前佛及所度生已涅槃者.後佛於彼旣不發得别解律儀.如何屍羅 無減前過。
以一切佛别解律儀皆從一切有情處得.設彼有情今猶在者後佛從彼 亦得律儀.故後屍羅無減前過。
已說從彼得諸律儀.得不律
此中何名不律儀者。
謂諸屠羊屠雞屠豬.捕鳥捕魚 獵獸.劫盜魁膾典獄.縛龍煑狗及罝弶等.等言.類顯王典刑伐及餘聽察斷罪等人. 但恆有害心名不律儀者.由彼一類住不律儀.或有不律儀名不律儀者.言屠羊者 謂爲活命要期盡夀恆欲害羊.餘隨所應當知亦爾。
遍於有情界得諸律儀其理可 注:
由彼至親若爲羊等.於彼 亦可有損害心。
旣知至親現非羊等.如何於彼可有害心.又聖必無作羊等理.如何 於彼得不律儀.若觀未來羊等自體於現相續得不律儀.是則羊等於未來世亦有 至親及聖自體於彼決定無損害心.是則應觀未來自體不於現在得不律儀。
於羊 等現身旣有害意.如何不於彼得不律儀。
於母等現身旣無害意.如何亦於彼得不 律儀.於等事中應求異理.又屠羊等不律儀人於一生中不與不取.於己妻妾住知 足心.瘂不能言無語四過.如何彼亦得具支不律儀。
彼遍損善阿世耶故.雖瘂不言 而身表語所欲說義.故得具支。
若爾彼人或時先受二三學處.後但受殺.於餘不損 善阿世耶.如何具發七支惡戒。
毗婆沙者作如是言.必無缺支及餘一分可得名住 不律儀
經部諸師作如是說.隨所期限支具不具及全分一分皆得不律儀.律儀 注:
已說從彼得不律儀.得不 律儀及餘無表.如何方便未說當說。
頌曰. 諸得不律儀. 由作及誓受. 得所餘無表. 由田受重行。
論曰.諸不律儀由二因得.一者生在不律儀家由初現行殺等加行.二者雖復生在 餘家由初要期受殺等事謂我當作如是事業以求財物養活自身.當於爾時便發 惡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