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四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業品第四之二
傍論已了復應辯前表無表相。
頌曰. 無表三.律儀. 不律儀.非二。
論曰.此中無表略說有三.一者律儀.二不律儀.三者非二.謂非律儀非不律儀.能遮 能滅惡戒相續.故名律儀。
如是律儀差别有幾。
頌曰. 律儀别解脫. 靜慮及道生。
論曰.律儀差别略有三種.一别解脫律儀.謂欲廛戒.二靜慮生律儀.謂色廛戒.三道 生律儀.謂無漏戒。
初律儀相差别雲何。
頌曰. ******************** 初律儀八種. 實體唯有四. 形轉名異故. 各别不相違。
論曰.别解脫律儀相差别有八.一苾芻律儀.二苾芻尼律儀.三正學律儀.四勤策律 儀.五勤策女律儀.六近事律儀.七近事女律儀.八近住律儀.如是八種律儀相差别. 總名第一别解脫律儀。
雖有八名實體唯四.一苾芻律儀.二勤策律儀.三近事律儀. 四近住律儀.唯此四種别解脫律儀.皆有體實.相各别故.所以者何.離苾芻律儀無 别苾芻尼律儀.離勤策律儀無别正學勤策女律儀.離近事律儀無别近事女律儀。
雲何知然.由形改轉.體雖無捨得而名有異故.形謂形相卽男女根.由此二根男女 形别.但由形轉令諸律儀名爲苾芻苾芻尼等.謂轉根位令本苾芻律儀名苾芻尼 律儀.或苾芻尼律儀名苾芻律儀.令本勤策律儀名勤策女律儀.或勤策女律儀及 正學律儀名勤策律儀.令本近事律儀名近事女律儀.或近事女律儀名近事律儀. 非轉根位有捨先得得先未得律儀因緣.故四律儀非異三體。
若從近事律儀受勤 ******************** 策律儀.復從勤策律儀受苾芻律儀.此三律儀爲由增足遠離方便立别别名.如隻 雙金錢及五十二十.爲體各别具足頓生。
三種律儀體不相雜其相各别具足頓生. 三律儀中具三離殺乃至具足三離飲酒.餘數多少隨其所應。
旣爾相望同類何别。
由因緣别相望有異。
其事雲何。
如如求受多種學處.如是如是能離多種憍逸處時 卽離衆多殺等緣起.以諸遠離依因緣發.故因緣别遠離有異.若無此事捨苾芻律 儀爾時則應三律儀皆捨.前二攝在後一中故.旣不許然故三各别。
然此三種互不 相違.於一身中俱時而轉.非由受後捨前律儀.勿捨苾芻戒便非近事[一]等。
近事近住 勤策苾芻四種律儀雲何安立。
頌曰. 受離五八十. 一切所應離.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芻。
論曰.應知此中如數次第.依四遠離立四律儀.謂受離五所應遠離安立第一近事 律儀.何等名爲五所應離.一者殺生二不與取三欲邪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
若受 注:[一]正理三十六.後師不受前二.頓受具足.亦名善受具足律儀.
********************
離八所應遠離安立第二近住律儀.何等名爲八所應離.一者殺生二不與取三非
梵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六塗飾香鬘舞歌觀聽七眠坐高廣嚴麗牀座八食非時
食。
若受離十所應遠離安立第三勤策律儀.何等名爲十所應離.謂於前八塗飾香 鬘舞歌觀聽開爲二種.復加受畜金銀等寶以爲第十。
若受離一切應離身語業.安 立第四苾芻律儀。
别解律儀名差别者.頌曰. 俱得名屍羅. 妙行業律儀. 唯初表無表. 名别解業道。
論曰.能平險業故名屍羅.訓釋詞者.謂[一]清涼故.如伽他言.受持戒樂身無熱惱故名
屍羅.智者稱揚.故名妙行.所作自體.故名爲業。
豈不無表亦名不作.如何今說所作 自體。
有慚恥者受無表力不造衆惡.故名不作.表思所造得所作名。
有餘釋言.是作 因故是作果故.名作無失。
能防身語.故名律儀。
如是應知别解脫戒通初後位無差 别名.唯初刹那表及無表得别解脫及業道名.謂受戒時初表無表别别棄捨種種 注:[一]清涼正理三十六作平治.
********************
惡故.依初别捨義立别解脫[一]名.卽於爾時所作究竟依業暢義立業道名.故初刹那
名别解脫亦得名曰别解律儀亦得名爲根本業道.從第二念乃至未捨.不名别解
脫名别解律儀.不名業道名爲後起。
誰成就何律儀頌曰 八成别解脫. 得靜慮聖者. 成靜慮.道生. 後二隨心轉。
論曰.八衆皆成就别解脫律儀.謂從苾芻乃至近住。
外道無有所受戒耶。
雖有不名 别解脫戒.由彼所受無有功能永脫諸惡.依著有[二]故。
靜慮生者.謂此律儀從靜慮生. 或依靜慮.若得靜慮者定成此律儀.諸靜慮邊亦名靜慮.如近村邑得村邑名.故有 說言於此村邑有稻田等.此亦應[三]然。
道生律儀聖者成就.此復有二.謂學無學。
於前 分别俱有因中說二律儀是隨心轉.於此三內其二者何。
謂靜慮生及道生二非别 解脫.所以者何.異心無心亦恆轉故。
靜慮無漏二種律儀亦名斷律儀.依何位建立。
頌曰. 注:[一]正理三十六.或捨惡.或應修.或超獄惡趣.名别解脫.
頌曰. 無表三.律儀. 不律儀.非二。
論曰.此中無表略說有三.一者律儀.二不律儀.三者非二.謂非律儀非不律儀.能遮 能滅惡戒相續.故名律儀。
如是律儀差别有幾。
頌曰. 律儀别解脫. 靜慮及道生。
論曰.律儀差别略有三種.一别解脫律儀.謂欲廛戒.二靜慮生律儀.謂色廛戒.三道 生律儀.謂無漏戒。
初律儀相差别雲何。
頌曰. ******************** 初律儀八種. 實體唯有四. 形轉名異故. 各别不相違。
論曰.别解脫律儀相差别有八.一苾芻律儀.二苾芻尼律儀.三正學律儀.四勤策律 儀.五勤策女律儀.六近事律儀.七近事女律儀.八近住律儀.如是八種律儀相差别. 總名第一别解脫律儀。
雖有八名實體唯四.一苾芻律儀.二勤策律儀.三近事律儀. 四近住律儀.唯此四種别解脫律儀.皆有體實.相各别故.所以者何.離苾芻律儀無 别苾芻尼律儀.離勤策律儀無别正學勤策女律儀.離近事律儀無别近事女律儀。
雲何知然.由形改轉.體雖無捨得而名有異故.形謂形相卽男女根.由此二根男女 形别.但由形轉令諸律儀名爲苾芻苾芻尼等.謂轉根位令本苾芻律儀名苾芻尼 律儀.或苾芻尼律儀名苾芻律儀.令本勤策律儀名勤策女律儀.或勤策女律儀及 正學律儀名勤策律儀.令本近事律儀名近事女律儀.或近事女律儀名近事律儀. 非轉根位有捨先得得先未得律儀因緣.故四律儀非異三體。
若從近事律儀受勤 ******************** 策律儀.復從勤策律儀受苾芻律儀.此三律儀爲由增足遠離方便立别别名.如隻 雙金錢及五十二十.爲體各别具足頓生。
三種律儀體不相雜其相各别具足頓生. 三律儀中具三離殺乃至具足三離飲酒.餘數多少隨其所應。
旣爾相望同類何别。
由因緣别相望有異。
其事雲何。
如如求受多種學處.如是如是能離多種憍逸處時 卽離衆多殺等緣起.以諸遠離依因緣發.故因緣别遠離有異.若無此事捨苾芻律 儀爾時則應三律儀皆捨.前二攝在後一中故.旣不許然故三各别。
然此三種互不 相違.於一身中俱時而轉.非由受後捨前律儀.勿捨苾芻戒便非近事
近事近住 勤策苾芻四種律儀雲何安立。
頌曰. 受離五八十. 一切所應離.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芻。
論曰.應知此中如數次第.依四遠離立四律儀.謂受離五所應遠離安立第一近事 律儀.何等名爲五所應離.一者殺生二不與取三欲邪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
若受 注:
若受離十所應遠離安立第三勤策律儀.何等名爲十所應離.謂於前八塗飾香 鬘舞歌觀聽開爲二種.復加受畜金銀等寶以爲第十。
若受離一切應離身語業.安 立第四苾芻律儀。
别解律儀名差别者.頌曰. 俱得名屍羅. 妙行業律儀. 唯初表無表. 名别解業道。
論曰.能平險業故名屍羅.訓釋詞者.謂
豈不無表亦名不作.如何今說所作 自體。
有慚恥者受無表力不造衆惡.故名不作.表思所造得所作名。
有餘釋言.是作 因故是作果故.名作無失。
能防身語.故名律儀。
如是應知别解脫戒通初後位無差 别名.唯初刹那表及無表得别解脫及業道名.謂受戒時初表無表别别棄捨種種 注:
誰成就何律儀頌曰 八成别解脫. 得靜慮聖者. 成靜慮.道生. 後二隨心轉。
論曰.八衆皆成就别解脫律儀.謂從苾芻乃至近住。
外道無有所受戒耶。
雖有不名 别解脫戒.由彼所受無有功能永脫諸惡.依著有
靜慮生者.謂此律儀從靜慮生. 或依靜慮.若得靜慮者定成此律儀.諸靜慮邊亦名靜慮.如近村邑得村邑名.故有 說言於此村邑有稻田等.此亦應
道生律儀聖者成就.此復有二.謂學無學。
於前 分别俱有因中說二律儀是隨心轉.於此三內其二者何。
謂靜慮生及道生二非别 解脫.所以者何.異心無心亦恆轉故。
靜慮無漏二種律儀亦名斷律儀.依何位建立。
頌曰.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