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anclass="h">[二]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得靜慮聖者成靜慮句.
[三]二本次牒頌文道生句.
********************
未至九無間. 俱生二名斷。
論曰.未至定中九無間道俱生靜慮無漏律儀.以能永斷欲廛惡戒及能起惑名斷 律儀.由此或有靜慮律儀非斷律儀應作四句.第一句者除未至定九無間道有漏 律儀所餘有漏靜慮律儀.第二句者依未至定九無間道無漏律儀.第三句者依未 至定九無間道有漏律儀.第四句者除未至定九無間道無漏律儀所餘一切無漏 律儀.如是或有無漏律儀非斷律儀.應作四句準前四句如應當知。
若爾世尊所說 略戒身律儀善哉善哉語律儀意律儀善哉善哉遍律儀.又契經說應善守護應善 安住眼根律儀.此意根律儀以何爲自性。
此二自性非無表色。
若爾是何。
頌曰.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儀。
論曰.爲顯如是二種律儀俱以正知正念爲體.故列名已復說合言.謂意律儀慧念 爲體.卽合二種爲根律儀.故離合言顯勿如次。
今應思擇表及無表誰成就何.齊何 ******************** 時分。
且辯成無表律儀不律儀.頌曰. 住别解無表. 未捨恆成現. 刹那後成過. 不律儀亦然. 得靜慮律儀. 恆成就過未. 聖初除過去. 住定道成中。
論曰.住别解脫補特伽羅未捨以來.恆成現[一]世.此别解脫律儀無表.初刹那後亦成
過去.前未捨言遍流至後.無散無表有成未來.不隨心色勢微劣故。
如說安住别解 律儀.住不律儀應知亦爾.謂至未捨惡戒以來恆成現世惡戒無表.初刹那後亦成 過[二]去。
諸有獲得靜慮律儀乃至未捨恆成過未.餘生所失過去定律儀今初刹那必 還得彼[三]故。
一切聖者無漏律儀過去未來亦恆成就.有差别者.謂初刹那必成未來 非成過[四]去.此類聖道先未起故.若有現住靜慮彼道.如次成現在靜慮道律儀.非出
觀時有成現[五]在。
已辯安住善惡律儀.住中雲何。
頌曰. 注:[一]三本次牒頌文刹那後成過句.
[二]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得靜慮律儀恆成就過未二句.
[三]三本次牒頌文聖初除過去句.
[四]三本次牒頌文住定道成中句.
[五]正理應但說在定道時成現定道無表.不應言住.住言唯果成非現起.
********************
住中有無表. 初成中後二.
論曰.言住中者.謂非律儀非不律儀.彼所起業未必一切皆有無表.若有無表.卽是
善戒或是惡戒種類所攝.彼初刹那但成現在.然現在世處過未中.故以成中說成
現[一]在.初刹那後未捨已來.恆成過現二世無表。
若有安住律不律儀亦有成惡善無 表不.設有成就爲經幾時。
頌曰. 住律不律儀 起染淨無表. 初成中後二 至染淨勢終。
論曰.若住律儀由勝煩惱作殺縛等諸不善業由此便發不善無表.住不律儀由淳 淨信作禮佛等諸勝善業由此亦發諸善無表.乃至此二心未斷來所發無表恆時 相續.然其初念唯成現在自茲已後通成過現。
[二]已辯無表.成表雲何。
頌曰. 表正作成中. 後成過非未. 有覆及無覆. 唯成就現在。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初成中後二句.
[二]陳本卷第十一.
********************
論曰.諸有安住律不律儀及住中者乃至正作諸表業來.恆成現[一]表.初刹那後至未
捨來恆成過去.必無成就未來表者.如無表[二]釋.有覆無覆二無記表定無有能成就
過未.法力旣劣得力亦微.是故無能逆追成[三]者。
此法力劣誰之所爲。
是心所爲。
若爾 有覆無記心等勿成過未。
此責非理.表昧鈍故依他起故.心等不然.無記表業從劣 心起.其力倍劣彼能起心.故表與心成有差别。
如前所說住不律儀.此不律儀名差 别者.頌曰. 惡行惡戒業. 業道不律儀。
論曰.此惡行等五種異名是不律儀名之差别.是諸智者所訶厭故果非愛故立惡 行名.障淨屍羅故名惡戒.身語所造故名爲業.根本所攝故名業道.不禁身語名不 律儀.然業道名唯目初念.通初後位立餘四名。
或成表業非無表等應作四句。
其事 雲何。
頌曰. 注:[一]三本次牒頌文後成過非未句.
[二]陳本藏本次牒頌文有覆及無覆唯成就現在二句.
[三]正理三十六.必無成未來者.不隨心色勢微劣故.二無記表.得力劣故不引相續.滅已追言成.亦無功能逆得當法.
********************
成表非無表. 住中劣思作. 捨未生表聖. 成無表非表。
論曰.唯成就表非無表者.謂住非律儀非不律儀.以微劣思造善造惡.唯發表業.尚 無無表.況無記思所發表業.除有依福及成業
論曰.未至定中九無間道俱生靜慮無漏律儀.以能永斷欲廛惡戒及能起惑名斷 律儀.由此或有靜慮律儀非斷律儀應作四句.第一句者除未至定九無間道有漏 律儀所餘有漏靜慮律儀.第二句者依未至定九無間道無漏律儀.第三句者依未 至定九無間道有漏律儀.第四句者除未至定九無間道無漏律儀所餘一切無漏 律儀.如是或有無漏律儀非斷律儀.應作四句準前四句如應當知。
若爾世尊所說 略戒身律儀善哉善哉語律儀意律儀善哉善哉遍律儀.又契經說應善守護應善 安住眼根律儀.此意根律儀以何爲自性。
此二自性非無表色。
若爾是何。
頌曰.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儀。
論曰.爲顯如是二種律儀俱以正知正念爲體.故列名已復說合言.謂意律儀慧念 爲體.卽合二種爲根律儀.故離合言顯勿如次。
今應思擇表及無表誰成就何.齊何 ******************** 時分。
且辯成無表律儀不律儀.頌曰. 住别解無表. 未捨恆成現. 刹那後成過. 不律儀亦然. 得靜慮律儀. 恆成就過未. 聖初除過去. 住定道成中。
論曰.住别解脫補特伽羅未捨以來.恆成現
如說安住别解 律儀.住不律儀應知亦爾.謂至未捨惡戒以來恆成現世惡戒無表.初刹那後亦成 過
諸有獲得靜慮律儀乃至未捨恆成過未.餘生所失過去定律儀今初刹那必 還得彼
一切聖者無漏律儀過去未來亦恆成就.有差别者.謂初刹那必成未來 非成過
已辯安住善惡律儀.住中雲何。
頌曰. 注:
若有安住律不律儀亦有成惡善無 表不.設有成就爲經幾時。
頌曰. 住律不律儀 起染淨無表. 初成中後二 至染淨勢終。
論曰.若住律儀由勝煩惱作殺縛等諸不善業由此便發不善無表.住不律儀由淳 淨信作禮佛等諸勝善業由此亦發諸善無表.乃至此二心未斷來所發無表恆時 相續.然其初念唯成現在自茲已後通成過現。
頌曰. 表正作成中. 後成過非未. 有覆及無覆. 唯成就現在。
注:
此法力劣誰之所爲。
是心所爲。
若爾 有覆無記心等勿成過未。
此責非理.表昧鈍故依他起故.心等不然.無記表業從劣 心起.其力倍劣彼能起心.故表與心成有差别。
如前所說住不律儀.此不律儀名差 别者.頌曰. 惡行惡戒業. 業道不律儀。
論曰.此惡行等五種異名是不律儀名之差别.是諸智者所訶厭故果非愛故立惡 行名.障淨屍羅故名惡戒.身語所造故名爲業.根本所攝故名業道.不禁身語名不 律儀.然業道名唯目初念.通初後位立餘四名。
或成表業非無表等應作四句。
其事 雲何。
頌曰. 注:
論曰.唯成就表非無表者.謂住非律儀非不律儀.以微劣思造善造惡.唯發表業.尚 無無表.況無記思所發表業.除有依福及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