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panclass="h">[一]道。
唯成無表非表業者.謂異生聖補 特伽羅表業未生或生已[二]捨。
俱成非句.如應當知。
說住律儀不律儀等成就表業無 表業已.此諸律儀由何而得。
頌曰.[三]定生得定地. 彼聖得道生. 别解脫律儀. 得由他教等。
論曰.靜慮律儀.由得有漏根本近分靜慮地心爾時便得.與心俱故.無漏律[四]儀.由得
無漏根本近分靜慮地心爾時便得.亦心俱故。
彼聲.爲顯前靜慮心.復說聖言.簡取 無漏六靜慮地有無漏心.謂未至中間及四根本定.非三近分.如後當[五]辯。
别解脫律 儀由他教等得.能教他者說名爲他.從如是他教力發戒.故說此戒由他教得.此復 二種.謂從僧伽補特伽羅有差别故.從僧伽得者謂比丘比丘尼及正學戒.從補特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捨未生表聖成無表非表二句.
[二]正理三十六.難.靜慮異生亦成無表非表.何故但標聖.非異生者亦可然.何故唯標異生.光記通理亦應有據顯偏明.或影顯.或隨舉.
[三]正理三十七.定生得定地.此言有失.律儀亦此地所收.是則得律儀由得律儀故.成何說.但應說得靜慮言.
[四]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彼聖得道生句.
[五]三本次牒頌文别解脫律儀得由他教等二句.
********************
伽羅得者謂餘五種戒。
諸毗奈耶毗婆沙師說有十種得具戒法.爲攝彼故復說等 言。
何者爲十。
一由自然謂佛獨覺.二由得入正性離生謂五苾芻.三由佛命善來苾 芻謂耶舍等.四由信受佛爲大師謂大伽葉.五由善巧酬答所問謂蘇陀夷.六由敬 受八尊重法謂大生主.七由遣使謂法授尼.八由持律爲第五人謂於邊國.九由十 衆謂於中國.十由三說歸佛法僧謂六十賢部共集受具戒。
如是所得别解律儀非 必定依表業而[一]發。
又此所說别解律儀應齊幾時要期而受。
頌曰. 别解脫律儀. 盡夀或晝夜. 論曰.七衆所持别解脫戒唯應盡夀要期而受.近住所持别解脫戒唯一晝夜要期 而受.此時定爾.[二]所以者何.戒時邊際但有二種.一夀命邊際.二晝夜邊際.重說晝夜
爲半月等。
時名是何法。
謂諸行增語.於四洲中光位闇位如其次第立晝夜名。
二邊 際中盡夀可爾.於命終後雖有要期而不能生别解脫戒.依身别故.别依身中無加 注:[一]正理三十七.此中或由本願力故.或由阿世耶極圓滿故.或薄伽梵威所加故.隨其所應得具足戒.
[二]所以者何.正理三十七.應定有律儀種姓.唯依此處餘處不生.是故不應徵其所以.
********************
行故.無憶念故.一晝夜後或五或十晝夜等中受近住[一]戒.何法爲障令彼衆多近住
律儀非亦得起。
必應有法能爲障礙.以薄伽梵於契經中說近住律儀唯一晝夜故。
於如是義應共尋思.爲佛正觀一晝夜後理無容起近住律儀故於經中說一晝夜. 爲觀所化根難調者且應授與一晝夜戒。
依何理教作如是言。
[二]過此戒生不違理故。
毗婆沙者作如是言.曾無契經說過晝夜有别受得近住律儀.是故我宗不許斯義。
依何邊際得不律儀。
頌曰. 惡戒無晝夜. 謂非.如善受。
論曰.要期盡夀造諸惡業得不律儀.非一晝夜如近住戒.所以者何.謂此非如善戒 受故.謂必無有立限對師受不律儀.如近住戒我一晝夜定受不律儀.此是智人所 訶厭業故。
若爾.亦無有立限對師我乃至命終定受惡戒.勿盡形夀得不律儀。
雖無 對師要期盡夀作諸惡業.由起畢竟壞善意樂得不律儀.非起暫時壞善意樂無師 注:[一]正理三十七.何緣劣慧貶量佛智說五說十.
[二]過此戒生不違理故.正理三十七.復減於此何理相違.何不爲難調者說唯一晝或一夜須臾.由此知有近住戒時若減若增便不發戒.
********************
令彼得不律儀.故不律儀無一晝夜.然近住戒由現對師要期受力.雖無畢竟壞惡
意樂而得律儀.設有對師要期暫受不律儀者亦必應得.然未曾見故不立有。
經部 師說.如善律儀無别實物名爲無表.此不律儀亦應非實卽欲造惡不善意樂相續 不捨名不律儀.由此後時善心雖起而名成就不律儀者.以不捨此阿世耶故。
說一 晝夜近住律儀欲正受時當如何受。
頌曰. 近住於晨旦. 下座從師受. 隨教說具支. 離嚴飾晝夜。
論曰.近住律儀於晨旦受.謂受此戒要日出時.此戒要經一晝夜故.諸有先作如是 要期謂我恆於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律儀.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言下座者. 謂在師前居卑劣座或蹲或跪曲躬合掌.唯除有病.若不恭敬不發律儀.此必從師 無容自受.以後若遇諸犯戒緣.由愧戒師能不違犯.受此戒者應隨師教.受者後說 勿前勿俱.如是方成從師教受.異此授受二俱不成.具受八支方成近住.隨有所闕 ******************** 近住不成。
受此律儀必離嚴飾憍逸處故.常嚴身具不必須捨.緣彼不能生甚憍逸 如新異故.
唯成無表非表業者.謂異生聖補 特伽羅表業未生或生已
俱成非句.如應當知。
說住律儀不律儀等成就表業無 表業已.此諸律儀由何而得。
頌曰.
論曰.靜慮律儀.由得有漏根本近分靜慮地心爾時便得.與心俱故.無漏律
彼聲.爲顯前靜慮心.復說聖言.簡取 無漏六靜慮地有無漏心.謂未至中間及四根本定.非三近分.如後當
别解脫律 儀由他教等得.能教他者說名爲他.從如是他教力發戒.故說此戒由他教得.此復 二種.謂從僧伽補特伽羅有差别故.從僧伽得者謂比丘比丘尼及正學戒.從補特 注:
諸毗奈耶毗婆沙師說有十種得具戒法.爲攝彼故復說等 言。
何者爲十。
一由自然謂佛獨覺.二由得入正性離生謂五苾芻.三由佛命善來苾 芻謂耶舍等.四由信受佛爲大師謂大伽葉.五由善巧酬答所問謂蘇陀夷.六由敬 受八尊重法謂大生主.七由遣使謂法授尼.八由持律爲第五人謂於邊國.九由十 衆謂於中國.十由三說歸佛法僧謂六十賢部共集受具戒。
如是所得别解律儀非 必定依表業而
又此所說别解律儀應齊幾時要期而受。
頌曰. 别解脫律儀. 盡夀或晝夜. 論曰.七衆所持别解脫戒唯應盡夀要期而受.近住所持别解脫戒唯一晝夜要期 而受.此時定爾.
時名是何法。
謂諸行增語.於四洲中光位闇位如其次第立晝夜名。
二邊 際中盡夀可爾.於命終後雖有要期而不能生别解脫戒.依身别故.别依身中無加 注:
必應有法能爲障礙.以薄伽梵於契經中說近住律儀唯一晝夜故。
於如是義應共尋思.爲佛正觀一晝夜後理無容起近住律儀故於經中說一晝夜. 爲觀所化根難調者且應授與一晝夜戒。
依何理教作如是言。
毗婆沙者作如是言.曾無契經說過晝夜有别受得近住律儀.是故我宗不許斯義。
依何邊際得不律儀。
頌曰. 惡戒無晝夜. 謂非.如善受。
論曰.要期盡夀造諸惡業得不律儀.非一晝夜如近住戒.所以者何.謂此非如善戒 受故.謂必無有立限對師受不律儀.如近住戒我一晝夜定受不律儀.此是智人所 訶厭業故。
若爾.亦無有立限對師我乃至命終定受惡戒.勿盡形夀得不律儀。
雖無 對師要期盡夀作諸惡業.由起畢竟壞善意樂得不律儀.非起暫時壞善意樂無師 注:
經部 師說.如善律儀無别實物名爲無表.此不律儀亦應非實卽欲造惡不善意樂相續 不捨名不律儀.由此後時善心雖起而名成就不律儀者.以不捨此阿世耶故。
說一 晝夜近住律儀欲正受時當如何受。
頌曰. 近住於晨旦. 下座從師受. 隨教說具支. 離嚴飾晝夜。
論曰.近住律儀於晨旦受.謂受此戒要日出時.此戒要經一晝夜故.諸有先作如是 要期謂我恆於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律儀.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言下座者. 謂在師前居卑劣座或蹲或跪曲躬合掌.唯除有病.若不恭敬不發律儀.此必從師 無容自受.以後若遇諸犯戒緣.由愧戒師能不違犯.受此戒者應隨師教.受者後說 勿前勿俱.如是方成從師教受.異此授受二俱不成.具受八支方成近住.隨有所闕 ******************** 近住不成。
受此律儀必離嚴飾憍逸處故.常嚴身具不必須捨.緣彼不能生甚憍逸 如新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