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受此律儀必須晝夜.謂至明旦日初出時.若不如斯依法受者.但生妙行
不得律儀.又若如斯盡晝夜受具制屠獵姦盜有情近住律儀深成有用。
言近住者. 謂此律儀近阿羅漢住.以隨學彼故.有說此近盡夀戒住。
如是律儀.或名長養.長養 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漸增多故.如有頌言.由此能長養自他善淨心是故薄伽 梵說此名長養。
何緣受此必具八支。
頌曰.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爲防諸性罪. 失念及憍逸。
論曰.八中前四.是屍羅支.謂離殺生至虛誑語.由此四種離性罪故.次有一種.是不 放逸支.謂離飲諸酒生放逸處.雖受屍羅.若飲諸酒則心放逸犯屍羅故.後有三種. 是禁約支.謂離塗飾香鬘乃至食非時食.以能隨順厭離心故。
何緣具受如是三[一]支。
若不具支便不能離性罪失念憍逸過失.謂初離殺至虛誑語能防性罪離貪瞋癡 注:[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爲防諸性罪失念及憍逸句.
********************
所起殺等諸惡業故.離飲酒能防失念.以飲酒時能令忘失應不應作諸事業故.後
離三種能防憍逸.以若受用種種香鬘高廣牀座習近歌舞心便憍舉尋卽毀戒.由
遠彼故心便離憍.若有能持依時食者.以能遮止恆食時故便憶自受近住律儀能
於世間深生厭離.若非時食二事俱無.數食能令心縱逸故。
有餘師說.離非時食名 爲齋體餘有八種說名齋支塗飾香鬘舞歌觀聽分爲二故。
若作此執便違契經經 中說離非時食已便作是說此第八支我今隨聖阿羅漢學隨行隨作。
若爾.有何别 齋體.而說此八名齋支。
總標齋號.别說爲支.以别成總得支名故.如車衆分及四支 軍五支散等.齋戒八支應知亦爾。
毗婆沙師作如是說離非時食是齋亦齋支.所餘 七支是齋支非齋.如正見是道亦道支.餘七支是道支非道.擇法覺是覺亦覺支.餘 六支是覺支非覺.三摩地是靜慮亦靜慮支.所餘支是靜慮支非靜慮.如是所說不 應正理.不可正見等卽正見等支.若謂前生正見等爲後生正見等支.則初刹那聖 ******************** 道等應不具有八支[一]等。
爲[二]唯近事得受近住.爲餘亦有受近住耶。
頌曰. 近住餘亦有. 不受三歸無。
論曰.諸有未受近事律儀.一晝夜中歸依三寶說三歸已受近住戒.彼亦受得近住 律儀.異此則無除不知者。
如契經說佛告大名諸有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歸佛 法僧.起殷淨心發誠諦語.自稱我是鄔波索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齊是名曰鄔波 索迦.爲但受三歸卽成近事。
外國諸師說.唯此卽成。
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離近事 律儀則非近事。
若爾應與此經相違。
此不相違.已發戒故。
何時發戒。
頌曰. 稱近事發戒. 說如苾芻等。
論曰起殷淨心發誠諦語.自稱我是鄔波索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爾時卽發近事 律儀.稱近事等言.便發律儀故.以經復說我從今者乃至命終[三]捨生言故.此經意說
捨殺生等略去殺等但說捨生.故於前時已得五戒.彼雖已得近事律儀.爲令了知
注:
[一]正理三十七.俱生見等八.唯見又能尋求法相.獨名爲道.餘七但隨順俱生說名爲支.光記若就實義見應名道.不可還望於自.亦名道支.若就假名.餘七亦名道.
[二]唯字原刻作住.今依麗刻改.
[三]捨生.正理三十七作護生.
********************
所應學處故復爲說離殺生等五種戒相令識堅持.如得苾芻具足戒已重說學處
令識堅持.勤策亦然.此亦應爾.是故近事必具律儀。
頌曰 若皆具律儀. 何言一分等. 謂約能持說。
論曰若諸近事皆具律儀.何緣世尊言有四種.一能學一分.二能學少分.三能學多 分.四能學滿分。
謂約能持故作是說.能持先所受故說能學言.不爾應言受一分等. 理實約受等具律儀.以具律儀故名近事。
如是所執違越契經。
如何違經。
謂無經說 自稱我是近事等言便發五戒.此經不說我從今者乃至命終捨生言故。
經如何說。
如大名經.唯此經中說近事相.餘經不爾故違越經。
然餘經說我從今者乃至命終 捨生歸淨.是歸三寶發誠信言.此中顯示已見諦者由得證淨舉命自要表於正法 深懷愛重.乃至爲救自生命緣終不捨於如來正法.非彼爲欲說近事相故說如是 捨生等言.設說亦非分明理教.誰能準此不明了文便信前時已發五戒。
又約持犯 ******************** 戒說學一分等尚不應問況應爲答.誰有已解近事律儀必具五支.而不能解於所 學處持一非餘乃至具持名一分等。
由彼未解近事律儀受量少多.故應請問凡有 幾種鄔波索迦能學學處.答言有四鄔波索迦謂能學一分等.猶未能了復問何名 能學一分乃至廣說。
若闕律儀得名近事.苾芻勤策闕亦應成.彼旣不成.此亦應爾。
何緣近事乃至苾芻所受律儀支量定爾。
由佛教力施設故然。
若爾何緣不許由佛 教力施設雖闕律儀而名近事非苾芻[一]等。
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師不許闕律儀得成 近事。
此近事等一切律儀由何得成下中上品。
頌曰. 下中上隨心。
論曰.八衆所受别解脫律儀皆隨受心有下中上品.由如[二]是理.諸阿羅漢或有成就
下品律儀.然諸異生或成上品。
爲有但受近事律儀不受三歸成近事不。
不成近事. 除有不知。
諸有歸依佛法僧者爲歸何等。
頌曰. 注:
言近住者. 謂此律儀近阿羅漢住.以隨學彼故.有說此近盡夀戒住。
如是律儀.或名長養.長養 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漸增多故.如有頌言.由此能長養自他善淨心是故薄伽 梵說此名長養。
何緣受此必具八支。
頌曰.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爲防諸性罪. 失念及憍逸。
論曰.八中前四.是屍羅支.謂離殺生至虛誑語.由此四種離性罪故.次有一種.是不 放逸支.謂離飲諸酒生放逸處.雖受屍羅.若飲諸酒則心放逸犯屍羅故.後有三種. 是禁約支.謂離塗飾香鬘乃至食非時食.以能隨順厭離心故。
何緣具受如是三
若不具支便不能離性罪失念憍逸過失.謂初離殺至虛誑語能防性罪離貪瞋癡 注:
有餘師說.離非時食名 爲齋體餘有八種說名齋支塗飾香鬘舞歌觀聽分爲二故。
若作此執便違契經經 中說離非時食已便作是說此第八支我今隨聖阿羅漢學隨行隨作。
若爾.有何别 齋體.而說此八名齋支。
總標齋號.别說爲支.以别成總得支名故.如車衆分及四支 軍五支散等.齋戒八支應知亦爾。
毗婆沙師作如是說離非時食是齋亦齋支.所餘 七支是齋支非齋.如正見是道亦道支.餘七支是道支非道.擇法覺是覺亦覺支.餘 六支是覺支非覺.三摩地是靜慮亦靜慮支.所餘支是靜慮支非靜慮.如是所說不 應正理.不可正見等卽正見等支.若謂前生正見等爲後生正見等支.則初刹那聖 ******************** 道等應不具有八支
爲
頌曰. 近住餘亦有. 不受三歸無。
論曰.諸有未受近事律儀.一晝夜中歸依三寶說三歸已受近住戒.彼亦受得近住 律儀.異此則無除不知者。
如契經說佛告大名諸有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歸佛 法僧.起殷淨心發誠諦語.自稱我是鄔波索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齊是名曰鄔波 索迦.爲但受三歸卽成近事。
外國諸師說.唯此卽成。
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離近事 律儀則非近事。
若爾應與此經相違。
此不相違.已發戒故。
何時發戒。
頌曰. 稱近事發戒. 說如苾芻等。
論曰起殷淨心發誠諦語.自稱我是鄔波索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爾時卽發近事 律儀.稱近事等言.便發律儀故.以經復說我從今者乃至命終
頌曰 若皆具律儀. 何言一分等. 謂約能持說。
論曰若諸近事皆具律儀.何緣世尊言有四種.一能學一分.二能學少分.三能學多 分.四能學滿分。
謂約能持故作是說.能持先所受故說能學言.不爾應言受一分等. 理實約受等具律儀.以具律儀故名近事。
如是所執違越契經。
如何違經。
謂無經說 自稱我是近事等言便發五戒.此經不說我從今者乃至命終捨生言故。
經如何說。
如大名經.唯此經中說近事相.餘經不爾故違越經。
然餘經說我從今者乃至命終 捨生歸淨.是歸三寶發誠信言.此中顯示已見諦者由得證淨舉命自要表於正法 深懷愛重.乃至爲救自生命緣終不捨於如來正法.非彼爲欲說近事相故說如是 捨生等言.設說亦非分明理教.誰能準此不明了文便信前時已發五戒。
又約持犯 ******************** 戒說學一分等尚不應問況應爲答.誰有已解近事律儀必具五支.而不能解於所 學處持一非餘乃至具持名一分等。
由彼未解近事律儀受量少多.故應請問凡有 幾種鄔波索迦能學學處.答言有四鄔波索迦謂能學一分等.猶未能了復問何名 能學一分乃至廣說。
若闕律儀得名近事.苾芻勤策闕亦應成.彼旣不成.此亦應爾。
何緣近事乃至苾芻所受律儀支量定爾。
由佛教力施設故然。
若爾何緣不許由佛 教力施設雖闕律儀而名近事非苾芻
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師不許闕律儀得成 近事。
此近事等一切律儀由何得成下中上品。
頌曰. 下中上隨心。
論曰.八衆所受别解脫律儀皆隨受心有下中上品.由如
爲有但受近事律儀不受三歸成近事不。
不成近事. 除有不知。
諸有歸依佛法僧者爲歸何等。
頌曰.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