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h">[一]正理三十七.此率己情.無經說故. [二]原刻誤提.今依麗刻改. ******************** 歸依成佛僧. 無學二種法. 及涅槃擇滅. 是說具三歸。

     論曰.歸依佛者.謂但歸依能成佛無學法.由彼勝故身得佛名.或由得彼法佛能覺 一切。

    何等名爲佛無學法。

    謂盡智等及彼隨行.非色等身前後等故。

    爲歸一佛一切 佛耶。

    理實應言歸一切佛.以諸佛道相無異故。

    歸依僧者.謂通歸依諸能成僧學無 學法.由得彼故僧成八種補特伽羅.不可破故。

    爲歸一佛僧一切佛僧耶。

    理實通歸 一切佛僧.以諸僧道相無異故.然契經說當來有僧汝應歸者.彼經但爲顯示當來 現見僧寶。

    歸依法者.謂歸涅槃.此涅槃言.唯顯擇滅自他相續煩惱及苦寂滅一相. 故通歸依。

    若唯無學法卽是佛者.如何於佛所惡心出血但損生身成無間罪。

    毗婆 沙者作是釋言.壞彼所依彼隨壞故。

    然尋本論不見有言唯無學法卽名爲佛.但言 無學法能成於佛.旣不遮佛體亦攝依身.故於此中不容前[一]難.若異此者.應佛與僧 住世俗心非僧非[二]佛.又應唯執成苾芻戒卽是苾芻.然如有欲供養苾芻者彼唯供 注: [一]正理三十七.能成佛言已遮佛體攝依身故.名依義立是真佛體.若就依身未成佛時亦有依身何不名佛. [二]正理三十七.得於諸位曾無閒斷.寜住世俗心便非僧佛. ******************** 養成苾芻屍羅.如是有欲歸依佛者亦應但歸成佛無學法。

    有餘師說.歸依佛者.總 歸依如來十八不共法。

    此能歸依何法爲體。

    語表爲[一]體。

    如是歸依以何爲義。

    救濟爲 義.由彼爲依.能永解脫一切苦故。

    如世尊言.衆人怖所逼.多歸依諸山.園苑及叢林. 孤樹制多等。

    此歸依非勝.此歸依非尊.不因此歸依.能解脫衆苦。

    諸有歸依佛.及歸 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恆以慧觀察。

    知苦知苦集.知永超衆苦.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 槃。

    此歸依最勝.此歸依最尊.必因此歸依.能解脫衆苦。

    是故歸依.普於一切受律儀 處爲方便門。

    何緣世尊於餘律儀處立離非梵行爲其所學.唯於近事一律儀中但 制令其離欲邪行。

    頌曰. 邪行最可訶. 易離得不作。

     論曰.唯欲邪行世極訶責.以能侵毀他妻等故.感惡趣故.非非梵行。

    又欲邪行易遠 離故.諸在家者耽著欲故離非梵行難可受持.觀彼不能長時修學故不制彼離非 注: [一]正理三十七.自立誓限爲自性故. ******************** 梵行。

    又諸聖者於欲邪行一切定得不作律儀.經生聖者亦不行故.離非梵行則不 如是.故於近事所受律儀但爲制立離欲邪行.勿經生聖者犯近事律儀.不作律儀. 謂定不作。

    諸有先受近事律儀後取妻妾.於彼妻妾先受戒時得律儀不。

    理實應得. 勿但於一分得别解律儀。

    若爾.雲何後非犯戒。

    頌曰. 得律儀如誓. 非總於相續。

     論曰.如本受誓而得律儀.本受誓雲何.謂離欲邪行.非於一切有情相續言我皆當 離非梵行.由此普於有情相續唯得離欲邪行戒.非離非梵行律儀.故後娶妻妾非 毀犯前戒。

    何緣但制離虛誑語非離間語等爲近事律儀。

    亦由前說三種因故.謂虛 誑語最可訶故.諸在家者易遠離故.一切聖者得不作故。

    復有别因.頌曰. 以開虛誑語. 便越諸學處。

     論曰.越諸學處被檢問時.若開虛誑語.便言我不作.因斯於戒多所違越.故佛爲欲 ******************** 令彼堅持於一切律儀制離虛誑語.雲何令彼.若犯戒時便自發露.能防後犯。

    復以 何緣不於遠離遮罪建立近事律儀。

    誰言此中不離遮罪。

    離何遮罪。

    謂離飲酒。

    何緣 於彼諸遮罪中不制離餘.唯遮飲酒。

    頌曰. 遮中唯離酒. 爲護餘律儀。

     論曰.諸飲酒者心多縱逸.不能守護諸餘律儀.故爲護餘令離飲酒。

    寧知飲酒遮罪 攝耶。

    由此中無性罪相故.以諸性罪唯染心行.爲療病時雖飲諸酒不爲醉亂能無 染心。

    豈不先知酒能醉亂而故欲飲卽是染心。

    此非染心.由自知量爲療病故分限 而飲不令醉亂故非染心。

    諸持律者言飲酒是性罪。

    如彼尊者鄔波離言.我當如何 供給病者.世尊告曰.唯除性罪餘隨所應皆可供給.然有染疾釋種須酒.世尊不開 彼飲酒故。

    又契經說.諸有苾芻稱我爲師.不應飲酒.乃至極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 亦不應飲.故知飲酒是性罪攝。

    又諸聖者.雖易多生.亦不犯故.如殺生等。

    又經說.是 ******************** 身惡行故。

    對法諸師言非性罪。

    然爲病者總開遮戒.復於異時遮飲酒者爲防因此 犯性罪故。

    又令醉亂量無定限.故遮乃至飲茅端所沾量。

    又一切聖皆不飲者以諸 聖者具慚羞故.飲酒能令失正念故.乃至少分亦不飲者以如毒藥量無定故。

    又經 說是身惡行者.酒是一切放逸處故.由是獨立放逸處名.餘不立此名.皆是性罪故。

     然說數習墮惡趣者.顯數飲酒能令身中諸不善法相續轉故.又能發引惡趣業故. 或能令彼轉增盛故。

    如契經說.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依何義說。

    醖食成酒名爲 窣羅.醖餘物所成名迷麗耶酒.卽前二酒未熟已壞不能令醉不名末陀.若令醉時 名末陀酒.簡無用位重立此名.然以檳榔及稗子等亦能令醉.爲簡彼故須說窣羅 迷麗耶酒.雖是遮罪而令放逸廣造衆惡.爲令殷重遮斷故.說放逸處言.酒是放逸 所依處故。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