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有受.異大生. 定生依長養. 無受.無異大。
[二]表唯等流性. 屬身有執受。
論曰.今此頌中先辯無表是無執受無變礙故.亦等流性.亦言.顯此有是刹那.謂初 無漏.餘皆等流性.謂同類因生.此唯有情依內起故。
於中欲界所有無表等流有受. 别異大生.異大生言.顯身語七一一是别大種所[三]造。
定生無表差别有二.謂諸靜慮 無漏律儀.此二俱依定所長養.無受無異大種所生.無異大言.顯此無表七支同一 具四大種所生.所以者何.所依大種如心唯一無差别故。
應知有表唯是等流.此若 屬身是有執受.餘義皆與散無表同。
表業生時爲要破壞本身形量爲不爾耶。
若爾. 何失。
若破壞者異熟色斷應可更續.是則違越毘婆沙宗.若不破壞.如何得有一身 注:[一]藏本次文别爲一段.有復次一語生起頌文.
[二]陳本藏本缺此半頌.
[三]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定生依長養無受無異大二句.
********************
處所二形量成。
有别新生等流大種造有表業.不破本身。
若爾.隨依何身分處起有 表業應大於本.新生大種遍增益故.若不遍增益.如何遍生表。
身有孔隙.故得相容。
已辯業門二三五别.此性界地差别雲何。
頌曰.[一]無表記餘三. 不善唯在欲. 無表徧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無有覆表 以無等起故。
論曰.無表唯通善不善性.無有無記.所以者何.以無記心勢力微劣不能引發強業 令生可因滅時果仍續[二]起.所言餘者.謂表及思.三.謂皆通善惡無[三]記.於中不善在欲
非餘.已斷不善根無慚無愧故.善及無記諸地皆有.以於頌中不别遮故.[四]欲色二界
皆有無表.以無色中無大種[五]故.隨於何處有身語轉唯是處有身語律儀。
若爾.身生 欲色二界入無色定應有律儀.如起無漏心有無漏無表。
不爾.以彼不墮界故.於無 色界若有無表應有無表非大種生.不可說言有漏無表以别界地大種爲依。
又背 注:[一]三本此句作半頌.分兩段牒.
[二]陳本藏本次牒頌文餘三一語.
[三]二本次牒頌文.不善唯在欲句.
[四]二本頌文祗雲色亦無表.藏本次有釋雲.由亦聲故.欲界同有無表.今譯改文.
[五]以無色中無大種故.正理三十六作以無色界中有伏色想故厭背諸色入無色定.故彼定中不能生色.諭主無大種但遮有漏無表.無漏許别界大種所造故.
********************
諸色入無色定.故彼定中不能生色.由彼定有伏色想故。
毘婆沙師作如是說.爲治 惡戒故起屍羅.唯欲界中有諸惡戒.無色於欲具四種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 緣遠四對治遠.故無色中無無表[一]色。
表色唯在二有伺地.謂通欲界初靜慮中.非上 地中可言有[二]表.有覆無記表.欲界定無.唯於梵世中可得說有.曾聞大梵有誑諂言.
謂自衆中爲避馬勝所徵問故矯自歎等.上地旣無言.何得有聲處。
有外大種爲因 發聲。
有餘師言.上三靜慮亦有無覆無記表業無善無染.所以者何.非上地生能起 下地善及染心發身語表.劣故斷故。
前說爲善。
復以何因二定以上都無表業.於欲 界中無有有覆無記表業。
以無發業等起心故.有尋伺心能發表業.二定以上都無 此心.又發表心唯修所斷見所斷惑內門轉故.以欲界中決定無有有覆無記修所 斷惑.是故表業上三地都無欲界中無有覆無記表。
爲但由等起令諸法成善不善 性等。
不爾。
雲何。
由四種因成善性等.一由勝義二由自性三由相應四由等起。
何法 注:[一]三本次牒頌文表唯有伺二句.
[二]三本次牒頌文欲無有覆表句.
********************
何性何因成。
頌曰. 勝義善解脫. 自性慚愧根. 相應彼相應. 等起色業等. 翻此名不善. 勝無記二常。
論曰.勝義善者.謂真解脫.以涅槃中最極安隱衆苦永寂猶如無病.自性善者謂慚 愧根.以有爲中唯慚與愧及無貪等三種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性是善.猶如 良藥.相應善者.謂彼相應.以心心所要與慚愧善根相應方成善性.若不與彼慚等 相應善性不成.如雜藥水.等起善者.謂身語業不相應行.以是自性及相應善所等 起故.如良藥汁所引生乳。
若異類心所起得等.雲何成善.此義應[一]思。
如說善性四種 差别不善四種與此相違。
雲何相違。
勝義不善.謂生死法由生死中諸法皆以苦爲 自性.極不安隱.猶如痼疾.自性不善.謂無慚愧三不善根由有漏中唯無慚愧及貪 瞋等三不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是不善.猶如毒藥.相應不善.謂彼相應.由心 注:[一]正理三十六有二答.一約法俱得說.二約法前法後得說.
********************
心所法要與無慚愧不善根相應方成不善性.異則不然.如雜毒水.等起不善.謂身
語業不相應行.以是自性相應不善所等起故.如毒藥汁所引生乳。
若爾便無一有 漏法是無記或善.皆生死攝故。
若據勝義誠如所言.撚於此中約異熟說.諸有漏法 若不能記異熟果者立無記名.於中若能記愛異熟說名爲善.故無有過。
勝義無記 謂二無爲.以太虛空及非擇滅唯無記性.更無異門。
於此應思.若等起力令身語業 成善不善.則諸大種例亦應
論曰.今此頌中先辯無表是無執受無變礙故.亦等流性.亦言.顯此有是刹那.謂初 無漏.餘皆等流性.謂同類因生.此唯有情依內起故。
於中欲界所有無表等流有受. 别異大生.異大生言.顯身語七一一是别大種所
定生無表差别有二.謂諸靜慮 無漏律儀.此二俱依定所長養.無受無異大種所生.無異大言.顯此無表七支同一 具四大種所生.所以者何.所依大種如心唯一無差别故。
應知有表唯是等流.此若 屬身是有執受.餘義皆與散無表同。
表業生時爲要破壞本身形量爲不爾耶。
若爾. 何失。
若破壞者異熟色斷應可更續.是則違越毘婆沙宗.若不破壞.如何得有一身 注:
有别新生等流大種造有表業.不破本身。
若爾.隨依何身分處起有 表業應大於本.新生大種遍增益故.若不遍增益.如何遍生表。
身有孔隙.故得相容。
已辯業門二三五别.此性界地差别雲何。
頌曰.
論曰.無表唯通善不善性.無有無記.所以者何.以無記心勢力微劣不能引發強業 令生可因滅時果仍續
若爾.身生 欲色二界入無色定應有律儀.如起無漏心有無漏無表。
不爾.以彼不墮界故.於無 色界若有無表應有無表非大種生.不可說言有漏無表以别界地大種爲依。
又背 注:
毘婆沙師作如是說.爲治 惡戒故起屍羅.唯欲界中有諸惡戒.無色於欲具四種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 緣遠四對治遠.故無色中無無表
表色唯在二有伺地.謂通欲界初靜慮中.非上 地中可言有
有外大種爲因 發聲。
有餘師言.上三靜慮亦有無覆無記表業無善無染.所以者何.非上地生能起 下地善及染心發身語表.劣故斷故。
前說爲善。
復以何因二定以上都無表業.於欲 界中無有有覆無記表業。
以無發業等起心故.有尋伺心能發表業.二定以上都無 此心.又發表心唯修所斷見所斷惑內門轉故.以欲界中決定無有有覆無記修所 斷惑.是故表業上三地都無欲界中無有覆無記表。
爲但由等起令諸法成善不善 性等。
不爾。
雲何。
由四種因成善性等.一由勝義二由自性三由相應四由等起。
何法 注:
頌曰. 勝義善解脫. 自性慚愧根. 相應彼相應. 等起色業等. 翻此名不善. 勝無記二常。
論曰.勝義善者.謂真解脫.以涅槃中最極安隱衆苦永寂猶如無病.自性善者謂慚 愧根.以有爲中唯慚與愧及無貪等三種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性是善.猶如 良藥.相應善者.謂彼相應.以心心所要與慚愧善根相應方成善性.若不與彼慚等 相應善性不成.如雜藥水.等起善者.謂身語業不相應行.以是自性及相應善所等 起故.如良藥汁所引生乳。
若異類心所起得等.雲何成善.此義應
如說善性四種 差别不善四種與此相違。
雲何相違。
勝義不善.謂生死法由生死中諸法皆以苦爲 自性.極不安隱.猶如痼疾.自性不善.謂無慚愧三不善根由有漏中唯無慚愧及貪 瞋等三不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是不善.猶如毒藥.相應不善.謂彼相應.由心 注:
若爾便無一有 漏法是無記或善.皆生死攝故。
若據勝義誠如所言.撚於此中約異熟說.諸有漏法 若不能記異熟果者立無記名.於中若能記愛異熟說名爲善.故無有過。
勝義無記 謂二無爲.以太虛空及非擇滅唯無記性.更無異門。
於此應思.若等起力令身語業 成善不善.則諸大種例亦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