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正理三十五.無漏色許非形顯爲體.卽無表色.
********************
微細相續.漸漸轉變差别而生.由此當來能感多果.故密意說恆時相續福業漸增
福業續[一]起。
若謂如何由餘相續德益差别令餘相續心雖異緣而有轉變.釋此疑難 與無表同.彼復如何由餘相續德益差别令餘相續别有真實無表法[二]生。
若於無依 諸福業事如何相續福業增長.亦由數習緣彼思故乃至夢中亦恆隨轉.無表論者 於無依福旣無表業.寧有無[三]表。
有說有依諸福業事亦由數習緣彼境思.故說恆時 相續增長.若爾經說諸有苾芻具淨屍羅成調善法.受他所施諸飲食已.入無量心 定身證具足住.由此因緣應知施主無量福善滋潤相續無量安樂流注其身.施主 爾時福恆增長.豈定常有續彼勝思.是故所言思所熏習微細相續漸漸轉變差别 而生定爲應理。
又非自作但遣他爲業道如何得成滿者.應如是說由本加行.使者 依教所作成時.法爾能令教者微細相續轉變差别而生.由此當來能感多果.諸有 自作事究竟時當知亦由如是道理.應知卽此微細相續轉變差别名爲業道.此卽 注:[一]正理三十五.果體種種.因應有異.非一心體有種種用.造非福時前福何依以爲轉變.
[二]正理三十五.身心亙相隨故.與大造俱生無表.後嗣前類.心雖異緣.福得增長.
[三]正理三十五.聞某方有佛.增上信禮起表無表.依此無表福增.此以福起爲勝因故.若惟歡喜.便無增理.
********************
於果假立因名.是身語業所引果故.如執别有無表論宗無表亦名身語業[一]道.然大
德說於取藴中由三時起思爲殺罪所觸.謂我當殺正殺殺已.非但由此業道究竟.
勿自母等實未被害由謂已害成無間業.然於自造無誤殺事起如是思殺罪便觸.
若依此說非不應理.何於無表偏懷憎嫉定撥爲無.而許所熏微細相續轉變差别.
然此與彼俱難了知今於此中無所憎嫉.然許業道是心種類.由身加行事究竟時
離於心身於能教者身中别有無表法生.如是所宗不令生喜.若由此引彼加行生
事究竟時.卽此由彼相續轉變差别而生.如是所宗可令生喜.但由心等相續轉變
差别能生未來果故.又先已說.先說者何.謂表業旣無寧有無表等。
又說法處不言 無色.由有如前所說定境無見無對法處攝色。
又言道支應無八者.且彼應說正在 道時如何得有正語業命.爲於此位有發正言起正作業求衣等不.不爾雲何由彼 獲得如是種類無漏無表.故由觀後由前勢力能起三正不起三邪.以於因中立果 注:[一]正理三十五.教者唯初發惡業思.若無無表.後發勝善心時.正使者殺業成.愛非愛及俱皆非果故.無力能牽引.無圓滿助因.果不成故.
********************
名故.於無表立語業命名.若爾雲何不受此義.雖無無表而在道時獲得如斯意樂
依止.故出觀後由前勢力能起三正不起三邪.以於因中立果名故.可具安立八聖
道[一]支.有餘師言.唯說不作邪語等事以爲道支.謂在定時由聖道力便能獲得決定
不作.此定不作依無漏道而得安立故名無漏.非一切處.要依真實别有法體方立
名數.如八世法.謂得不得及與毀譽稱譏苦樂.非此不得衣食等事别有實體.此亦
應然。
别解脫律儀亦應準此.謂由思願力先立要期能定遮防身語惡業.由斯故建 立别解脫律儀.若起異緣心應無律儀者此難非理.由熏習力欲起過時憶便止故。
戒爲堤塘義亦應準此.謂先立誓限定不作惡.後數憶念慚愧現前.能自制持令不 犯戒.故堤塘義由心受持.若由無表能遮犯戒.應無失念而破戒者。
且止此等衆多 諍論.毘婆沙師說有實物名無表色是我所宗。
前說無表大種所造性.爲表大種造 爲有異耶。
頌曰. 注:[一]正理三十五.正見等亦有如斯意樂依止.然觀中又有正見等.而無語業命.
********************
[一]此能造大種. 異於表所依。
論曰.無表與表異大種生.所以者何.從一和合有細麤果不應理故。
如表與大必同 時[二]生.無表亦然.爲有差别。
一切所造色多與大種俱時而生.然現在未來亦有少分 依過去者。
少分者何。
頌曰. 欲後念無表 依過大種生。
論曰.唯欲界繫初刹那後所有無表從過大生.此爲所依無表得起.現身大種但能 爲依.爲轉隨轉因隨其次[三]第.如輪行於地手地爲依。
何地身語業.何地大所造。
頌曰.[四]有漏自地依 無漏隨生處。
論曰.欲界所繫身語二業唯欲界繫大種所造.如是乃至第四靜慮身語二業唯是 彼地大種所[五]造.若身語業是無漏者.隨生此地應起現前.卽是此地大種所造.以無
漏法不墮界故.必無大種是無漏故.由所依力無漏生故。
此表無表其類是何.復是 注:[一]三本缺此半頌.
[二]原刻誤主.今依麗刻改.
[三]光記.四十六過去大種爲親轉因.由彼起故.現在大種爲疏隨轉因.隨彼無表轉故.
[四]三本此句作半頌雲.有漏身語業.自大種爲因.
[五]陳本藏本次牒頌文無漏隨生處句.
********************
何類大種所造。
頌曰.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一]散依等流性.
若謂如何由餘相續德益差别令餘相續心雖異緣而有轉變.釋此疑難 與無表同.彼復如何由餘相續德益差别令餘相續别有真實無表法
若於無依 諸福業事如何相續福業增長.亦由數習緣彼思故乃至夢中亦恆隨轉.無表論者 於無依福旣無表業.寧有無
有說有依諸福業事亦由數習緣彼境思.故說恆時 相續增長.若爾經說諸有苾芻具淨屍羅成調善法.受他所施諸飲食已.入無量心 定身證具足住.由此因緣應知施主無量福善滋潤相續無量安樂流注其身.施主 爾時福恆增長.豈定常有續彼勝思.是故所言思所熏習微細相續漸漸轉變差别 而生定爲應理。
又非自作但遣他爲業道如何得成滿者.應如是說由本加行.使者 依教所作成時.法爾能令教者微細相續轉變差别而生.由此當來能感多果.諸有 自作事究竟時當知亦由如是道理.應知卽此微細相續轉變差别名爲業道.此卽 注:
又說法處不言 無色.由有如前所說定境無見無對法處攝色。
又言道支應無八者.且彼應說正在 道時如何得有正語業命.爲於此位有發正言起正作業求衣等不.不爾雲何由彼 獲得如是種類無漏無表.故由觀後由前勢力能起三正不起三邪.以於因中立果 注:
别解脫律儀亦應準此.謂由思願力先立要期能定遮防身語惡業.由斯故建 立别解脫律儀.若起異緣心應無律儀者此難非理.由熏習力欲起過時憶便止故。
戒爲堤塘義亦應準此.謂先立誓限定不作惡.後數憶念慚愧現前.能自制持令不 犯戒.故堤塘義由心受持.若由無表能遮犯戒.應無失念而破戒者。
且止此等衆多 諍論.毘婆沙師說有實物名無表色是我所宗。
前說無表大種所造性.爲表大種造 爲有異耶。
頌曰. 注:
論曰.無表與表異大種生.所以者何.從一和合有細麤果不應理故。
如表與大必同 時
一切所造色多與大種俱時而生.然現在未來亦有少分 依過去者。
少分者何。
頌曰. 欲後念無表 依過大種生。
論曰.唯欲界繫初刹那後所有無表從過大生.此爲所依無表得起.現身大種但能 爲依.爲轉隨轉因隨其次
何地身語業.何地大所造。
頌曰.
論曰.欲界所繫身語二業唯欲界繫大種所造.如是乃至第四靜慮身語二業唯是 彼地大種所
此表無表其類是何.復是 注:
頌曰.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