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經卷第四

關燈
再難.無自證則念不成.下答.如中鼠毒.聞雷而病.異受異念亦成. [四]瑜伽宗又難.遠見他心.近應自證.下答.如眼塗藥.不能自見. [五]庚三别解瑜伽宗勝義無有情應流轉不成難. [六]此頌答破.二本意雲.若心離二取.應一切衆生.皆已是如來.說唯心何用. [七]己三解一切法無自性應證如幻不成正道難.又五.今庚初敘難.二本此頌意雲.但知如幻.雲何斷惑.如交幻女.亦有貪欲. [八]庚次答不證空不得解脫. [九]據二本當作得. ******************** 彼性而無得 亦復不能見 彼性若無住 雲何住此[一]身. 若性而無有 身住於無性 是性如去來 隨現而無著. [二]劫樹與摩尼 能如意圓滿 佛變化亦然 當爲斯行願. 喻[三]法呪林樹 呪成而枯壞 毒等雖久害 彼彼皆消除. 菩薩之修行 所作諸事業 菩提行最勝 佛樹能成就. 以彼平等行 而住於寂靜 及作不思議 供養得何果. 隨彼所行因 而得於彼果 供養等真實 得果而稱實。

     [四]雲何得法空 實得解脫法. [五]不離牟尼道 當得於菩提. 汝不求大乘 何法求圓滿 二乘得成就 成就非圓滿. 若彼所作因 怖畏於大乘 别怖怖非實 此怖實名怖. 此法要當知 大乘之所論 離此爲他法 知彼外道論. [六]法乃僧根本 僧知法出離 心若有著處 涅槃不可得. 注: [一]二本作心. [二]庚三明證空乃得解脫.文初解無所得亦自然起利他用供養亦可得福. [三]據二本當作鳥.謂金翅鳥咒成塔柱.鳥死仍有消毒之用. [四]庚四明不證空不得見諦.初設小乘人難.意雲.見諦乃解脫.見空復何爲. [五]此文總答意雲.經說無智道.則無菩提故.道卽證空之智.此引大乘教證.故下文旁辨大乘是佛所說. [六]下依教理成立有空則有菩提. ******************** 解脫心無著 煩惱得消滅 煩惱業消除 斯由解脫力. 愛取不相緣 以此無執持 愛業而羸劣 是無有癡愛. 受愛得相緣 此受而有得 安住有著心 是得名處處. 若心之不空 復得名爲著 心性若雲空 如識而無得. [一]如應正等覺 所說之妙法 是義乃大乘 大乘行平等. 說法之一時 了一切過患 一味之平等 諸佛無不說. 迦葉大尊者 如言之不知 彼汝雲不覺 不受當何作. 解脫力若怖 輪迴得成就 迷彼苦空事 而得於此果. 迷空彼若此 不得謗於法 此空審觀察 是故得不疑。

     [二]離[三]暗知煩惱 因法知於空 欲速一切知 彼言審觀察. [四]若物生於苦 是苦怖得生 彼苦因空[五]作 彼何得生怖. 若於彼物怖 斯卽名我[六]所 如是我無所 苦怖雲何得。

     注: [一]下二頌仍辨大乘是佛說.初頌意謂大小乘教相有無相同應俱是佛說.次頌意謂聲聞不明此理亦不成非佛說. [二]庚五以觀空爲佛道故勸修.又三.今辛初以空爲二障對治勸修. [三]二本意謂所知障煩惱障. [四]此下斷除初業者於空恐怖. [五]據二本當作滅. [六]據二本此字衍文.次句同. ******************** [一]牙齒髮爪甲 骨肉幷血髓 鼻洟唾膿涎 脂肪及腸胃. 便痢汗熱風 九漏幷六識. 如是諸法等 一切皆無我. [二]說彼智與聲 聲恆受一切 若說聲智離 彼離雲何知. 若智之不知 彼智難知故 彼智旣決定 乃近於智智. 此智非聲受 彼聲何以聞 彼聲近於心 彼知色如是. 若受於色聲 而色復何受 如彼一父子 思惟無真實. [三]有情塵所翳 無父亦無子 知聲色如是 亦無於自性. 彼色如是知 喻樂暫和合 彼自性如是 彼一而言有. 餘色鹹不實 此說色下品 彼一切智心 煩惱悉清淨. 思惟一覺心 彼等彼若無 愛若虛不實 雲何住於見. [四]無我而無心 此心喻畫像 是心智相應 清淨愚癡破.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