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般若波羅蜜多品第七
[二]如來智慧仁 爲一切世閒 令求遠離苦 是故智慧生。
[三]真如及世間 今說此二法 知佛真如故 說法而智慧。
[四]彼世閒凡夫 見二種相應 害及勝害等 乃世相應事.
[五]彼二事見已 見之乃爲智.
智見世閒性 是喻於真如 此說無去來 智者無不見。
[六]色等甚分明 乃世相應事 不淨而爲淨 智者喻有利.
爲知世閒故 是說世閒性 爲見於真如 見以刹那住.
世閒行相應 此行無過失 如女人不淨 異世諸害事.
注:
[一]二本智度品第九.
[二]科段.丙五明諸行最勝修智度.又二.今丁初明佛教斷苦故生智.二本頌初二句意雲.上所述一切.佛爲智慧說.
[三]丁後明生智慧方便.又二.今戊初辨所知二諦.二本此頌意雲.世俗及勝義.說名爲二諦.勝義非覺境.覺但行世俗.
[四]戊後辨能知智慧.又三.今己初辨凡夫瑜伽師所見不同.而瑜伽師亦後後勝前.二本初頌意雲.行二諦者.見有二種.凡夫行者.後勝於前.
[五]二本此半頌意雲.瑜伽行者勝解異.後後轉勝於前前.
[六]己次釋一切法無自性應不成如幻難.又三.今庚初總解經部等如幻不成難.
********************
謂佛福虛幻 使我雲何信 有情苦幻境 雲何復生滅.
彼因集和合 乃得於幻緣 有情種子生 雲何有真實.
殺彼虛幻人 無心性等罪 平等心虛幻 罪福得生起.
真言力等持 幻境心無著 以彼種種幻 種種因業生.
何有於一[一]人 得於一切力 [二]若住於真如 或住於淨戒.
如是卽佛行 誰雲菩提行 因緣當斷盡 幻化不可得.
因緣若斷盡 無生而自得. [三]若不住疑妄 幻境而不立.
幻境若彼無 一切不可得. [四]如是卽真如 得現於心體.
心如是若分 虛幻何由見 心不自見心 世尊之所說.
如劍刃雖利 雖利不自斷. [五]自性由若斯 復喻如燈光.
破闇然得名 而不雲自照. [六]又若水精珠 體本唯清[七]澈.
因青而有青 影現隨衆色 非青而現青 如心而自作.
注:
[一]據二本當作因.
[二]二本此半頌意雲.應勝義涅槃.於世俗流轉.謂一事兩異也.此爲難辭.下文解答.
[三]庚次别解瑜伽宗勝義無心應緣幻不成難.二本此半頌意雲.若無錯亂識.由何緣如幻.此難辭.下解答.
[四]瑜伽宗再難.心外有行相.亦自心所現.下答依自證門廣破.
[五]瑜伽宗救.
[六]瑜伽宗再救.
[七]梵本次多一頌.意雲.青則我知爲青.非青亦知非青.謂相決定也.
********************
[一]又如彼燈光 智者知此說 智慧此開通 知者何所說.
[二]雖開而不開 如人無所覩 石女義不生 與此義不二.
[三]亦同無心識 緣念無所得 非念而别生 虛妄念如毒.
[四]謂若因若果 爲法而自說. 有談眼藥方 見瓶而無藥.
若見聞覺知 此有而非有 念斷於苦因 此實念當念.
念念而無别 此心當平等 前塵常惑人 了之無所有.
如幻而不實 妄心而自見. [五]住塵處輪迴 喻空無所依.
住塵性亦然 亦無有所得 若與不善俱 不善汝所得.
[六]若心有取捨 施一切如來 如是用心意 而有何功德。
[七]幻境一切知 煩惱雲何斷 於彼幻三毒 遠離而不作。
[八]知於煩惱心 彼作而未盡 於彼得見時 空有意無力.
煩惱性非盡 與空而相雜 至彼無所[九]學 彼後乃得盡.
注:
[一]瑜伽宗再救.意雲.如燈以照見爲明.心亦以自證爲知.
[二]此文再破.意雲.真諦中無見.何有明不明.
[三]瑜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