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經卷第三

關燈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六 [二]佛喜精進增 安住禪定意 愍彼散心人 煩惱[三]芽閒住。

     [四]我今知身心 不生於散亂 是故遠世閒 亦遠離疑惑。

     [五]利益行可愛 愛不離世閒 智者乃思惟 是故此皆捨. 依於奢摩他 尾鉢奢曩等 如是而起行 破壞於煩惱 先求奢摩他 不藉世閒行. 無常而恆有 於愛何得要 若見於千生 不復起愛著. 不樂尾鉢捨 亦不住等持 見已不止足 是患過去渴. 如實而不見 安得盡煩惱 意緣於愛集 被煩惱燒然. 注: [一]二本顯示靜慮品第八.今譯品名衍般若二字. [二]科段.丙四明對治散亂修靜慮.又二.今丁初明次第生起之要. [三]據二本當作牙. [四]丁後明得定方便.又二.戊初明斷所治散亂.又三.今己初總說斷散亂. [五]己次明爲身寂靜故斷世間有情名利等貪.於寂生喜. ******************** 思惟彼下墮 短命須臾住 善友不長久 堅固法不成. 行與愚迷同 決定墮惡趣 何得同愚迷 以毒分牽故. 而於自眷屬 刹那獲怨恨 凡夫性異生 喜怒而無定. 多瞋承事難 遠離於善利 下劣心自讚 縛著憎愛罪. 彼不捨於瞋 當墮於惡趣 迷愚不攝心 爲此無功德. 自讚毀謗他 輪迴樂自得 愚迷之所持 住是等不善. 不善不和合 彼事皆獲得 一身我所樂 而意無所貪. 遠離於愚迷 當得愛承事 不爲於讚歎 住於何善事. 略如蜂造蜜 寂靜得成就 我行一切處 如未曾有者. 恆得於多人 讚歎而敬愛 若迷於處處 得意樂快樂 以此於世間 得生死怖畏. 是故彼智者 怖畏於生死 知千種苦惱 住之決定受. ******************** 若於刹那頃 自修於[一]精進 獲得好名稱 亦復多利養. 以彼同利人 毀我非功德 若此加毀謗 我謂讚歡喜. 雖毀謗不瞋 稱讚亦不喜 謂佛及有情 種種皆如是. 稱讚得功德 毀謗招苦報 世閒不思惟 是謂愚癡故. 自性苦同住 彼生何所樂. 愚迷非朋友 此乃如來說. [二]若在於愚迷 自利無不愛 若入利他門 如是爲自愛. [三]不毀於有情 不一心承奉 損於利物行 如煩惱壞善. 如彼天宮殿 及於樹根舍 隨彼愛樂心 從意得爲上. 自性之廣大 斯爲無礙處 彼所未曾見 亦不能觀察. 富貴喻坯器 雖成不堅牢 受用然自由 苦惱而速至. 如盜他人衣 分之著身上 行住不自在 苦惱當求離. 注: [一]原刻次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缺此頌. [三]下明於寂靜喜樂.二本此頌意謂住於林中與鹿鳥友.文與此異. ******************** 稱量於自身 彼實苦惱法 我此如是身 是身必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