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詳說前科文中丁第二段.發心儀軌.又次有顯示不放逸品第四.四十九頌.詳說隨行學處中最初戒品之半.(科文乙後明成道所依.隨行學處.又五.丙初明修戒度.又二.丁初明勤護學處修不放逸.)今均缺文.
[三]二本用意護持品第五.
[四]科段.丁後明清淨方便修用意護持.又三.戊初明爲護戒故護心.又四.今己初略標.
[五]己次明不護有失守護有得故應護心.二本此頌雲.意象能招.阿鼻等果.野象狂放.不如其惡.
[六]二本此下二頌互倒.
********************
若怖一切寃 無邊苦惱集 皆因心所得 佛世尊正說.
地獄衆苦器 及熱鐵丸等 誰作復何生 [一]貪瞋癡所有.
由彼諸罪心 佛生諸世閒 三界心滅故 是故無怖畏.
若昔行檀施 今世而不貧 今貧勿煩惱 過去雲何悔.
[二]若人心少分 行檀波羅蜜 是故說果報 同一切布施.
[三]若人心持戒 嫌誰而牽殺.
[四]嗔心之寃家 殺盡等虛空.
大地量無邊 何皮而能蓋 屨用皮少分 隨行處處覆.
外我性亦然 所有誰能勸 但勸於自心 外我而自伏.
身貧而無福 彼果同所行 若心施一衣 感果而增福.
諸行若修持 心念恆不捨 一切無利心 虛假宜遠離.
[五]一切心法財 宜祕密觀察 離苦獲安樂 彼得超世閒.
注:
[一]二本缺此句.
[二]二本此頌意雲.以財物及果.施一切衆生.說心爲施度.故此義唯心.
[三]二本此頌意雲.不爲誰何.而殺魚等.此離害心.乃爲戒度.
[四]二本此頌意雲.瞋怨量如空.不能悉降伏.但除一念瞋.卽巳伏一切.
[五]二本此頌意雲.若不知法中.最勝心祕密.(卽自性空)願得樂離苦.悉皆成無義.
********************
我雲何修行 修行唯護心 是故我觀心 恆時而作護。
[一]喻獼猻身瘡 一心而將護 人中惡如是 恆常而護心.
[二]怖苦惱之瘡 我一心常護 破壞於衆合 心瘡乃無怖。
常作如是行 不行人中惡 人中罪不犯 自然而不怖. 我欲盡身命 利行而供養 别别身命盡 善心而不退。
[三]我欲守護心 合掌今專作 心念念之中 一切方便護。
[四]喻於重病人 諸事不寧忍 散亂心亦然 不堪諸事業.
心散亂不定 聞思惟觀察 如器之滲漏 於水不能盛.
由多聞之人 於信方便等 過失心不定 獲不寂靜罪.
心不決定故 迷惑賊所得 所有之福善 偷墮於無處.
煩惱衆盜賊 魔著故得便 由魔羅發起 破壞善生命。
[五]守彼意根門 惡不能牽去 念彼罪苦惱 次復獲安住.
注:
[一]己三明護心之相.
[二]己四明護所獲益.
[三]戊次明爲護心故當用意憶持.又四.今己初教誡用意.
[四]己次明不用意過失.
[五]己三明護念.
********************
善哉隨師教 獲得善念生 奉於教誨師 當一心供給.
於諸佛菩薩 刹那心決定 當怖畏憶念 慈哀現面前.
[一]塵心而不定 去去不復還.
若能守意門 護之住不散.
我今護此心 恆常如是住 喻木之無根 不生惡枝葉.
眼觀於色相 知虛假不實 物物恆諦觀 是故而不著.
因見而觀察 觀之令不惑 所來觀見已 安
常作如是行 不行人中惡 人中罪不犯 自然而不怖. 我欲盡身命 利行而供養 别别身命盡 善心而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