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經論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論曰.當說四頌總攝上義.略顯佛地淨法界相。
如來地中一切有爲無爲功德皆是 清淨法界攝持.皆是清淨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相故。
於四頌中前三頌半別顯 其相.後半總結。
別顯相中.有義.此中初半顯示清淨法界.次半顯示大圓鏡智.次半 顯示平等性智.次半顯示妙觀察智.次半顯示成所作智.次半顯示四智所攝眷屬 功德.後半顯示五法所成三身差別。
復有義者.此中顯示清淨法界有六種相總攝 一切佛地功德.謂自性相因相果相若作業相若相應相若差別相如其次第.初有 一頌.餘各半頌。
一切法真如.二障清淨相. ******************** 論曰.有義.此顯清淨法界.謂一切法空無我性所顯真如永離二障本性清淨.今復 離染能爲一切善法所依是故說名清淨法界。
一切法者.謂世出世有漏無漏藴界 處等。
真如卽是諸法實性無顛倒性.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體唯一味隨相分多。
或說 二種.謂生空無我法空無我.真如實非空無我性離分別故絕戲論故.但由修習空 無我觀滅障真如我我所執而證得故名空無我.或說三種.謂善不善無記真如.是 此三法真實性故。
或說四種.謂三界繫不繫真如.是此四法真實性故。
或說五種.謂 心真如廣說乃至無爲真如.亦是五法真實性故。
或說六種.謂色真如廣說乃至無 爲真如.五藴無爲真實性故。
或說七種.一流轉真如謂一切行無始世來流轉實性. 二實相真如謂一切法二空無我所顯實性.三唯識真如謂一切法唯識實性.四安 立真如謂有漏法苦諦實性.五邪行真如謂業煩惱集諦實性.六清淨真如謂善無 爲滅諦實性.七正行真如謂諸有爲無漏善法道諦實性。
或說八種.謂不生不滅不 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八遣相門所顯真如。
或說九種.謂九品道除九品障所 ******************** 顯真如。
或說十種.謂於十地除十無明所顯真如卽十法界.如攝大乘廣辯名相。
如 是增數乃至窮盡一切法門皆是真如差別之相.而真如體非一非多.分別言說皆 不能辯。
由離一切虛妄顛倒假名真如.能爲一切善法所依假名法界.離損減謗假 名實有.離增益謗假名空無.分析推求諸法虛假極至於此更不可度唯此是真假 名實際.是無分別最勝聖智所證境界假名勝義.如是廣說。
言二障者.一煩惱障二 所知障.惱亂身心令不寂靜名煩惱障.覆所知境無顛倒性令不顯現名所知障.煩 惱障者謂執實我薩迦耶見以爲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隨煩惱若所發業若 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煩惱爲根本故.所知障者謂執徧計所執諸法薩迦耶見以 爲上首所有無明法愛恚等諸心心法及所發業幷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法執及 無明等爲根本故。
有義.法執及無明等徧在一切善惡無記有漏心品及與二乘無 漏心品.皆不了達法無我故.皆似相分見分起故.有義.唯在不善無記有漏心品.瑜 伽師地說諸無明但有二種一者不善二者無記.復有二種一者染汙二不染汙.不 ******************** 言有善.不可非善善心相應.性相違故。
又善心品必與無癡善根相應.癡卽無明不 可一心癡無癡並.如貪無貪瞋無瞋等不相應故。
不可法執不與癡俱.若無無明無 倒執故。
如執有我定無明俱.此亦應爾。
又諸善心性無迷執皆信等俱順無我解與 二空觀爲前方便.不可法執導法空觀.我執未曾見此事故。
是故有漏無漏善心決 定不與二執無明愛等相應.違教理故。
一切異熟無記心品亦無法執及無明等.分 別力劣不能執故.若有倒執成法我見有無明等.阿賴耶識不應唯與五法相應.見 無明等慧等攝故。
又若此識有法執者.無所熏故應念念失不須對治則成大過.煩 惱障中無此事故。
又法空觀初現前時此識應斷.障治相違不俱行故.若爾所餘有 漏種子應無所依所修功德應無熏習.無所熏故。
不可說言熏習鏡智.相應淨識非 無記故.猶未得故.阿賴耶識旣無法執.餘轉識中異熟果者亦應如是.性類同故。
於 五識中亦無法執.無有猛利分別用故.不推求故。
攝大乘說能徧計心唯是意識.故 知五識不緣徧計所執自性.如無分別無推求見不能計我故亦不能計度諸法。
然 ******************** 由意識計我計法起愛恚等引五識中非見所攝愛恚等起.雖無有見而有愛恚無 明等法二障所攝.是故二執分別推求唯在第六第七意識.若愛恚等非見所攝不 推求者亦在五識。
諸我執等煩惱障體唯在不善有覆無記二心中有.若法執等所 知障體亦在無覆無記心中.二乘無學亦現行故。
無學位中無有不善有覆無記.此 就二乘名爲無覆.若望菩薩是染汙故亦
如來地中一切有爲無爲功德皆是 清淨法界攝持.皆是清淨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相故。
於四頌中前三頌半別顯 其相.後半總結。
別顯相中.有義.此中初半顯示清淨法界.次半顯示大圓鏡智.次半 顯示平等性智.次半顯示妙觀察智.次半顯示成所作智.次半顯示四智所攝眷屬 功德.後半顯示五法所成三身差別。
復有義者.此中顯示清淨法界有六種相總攝 一切佛地功德.謂自性相因相果相若作業相若相應相若差別相如其次第.初有 一頌.餘各半頌。
一切法真如.二障清淨相. ******************** 論曰.有義.此顯清淨法界.謂一切法空無我性所顯真如永離二障本性清淨.今復 離染能爲一切善法所依是故說名清淨法界。
一切法者.謂世出世有漏無漏藴界 處等。
真如卽是諸法實性無顛倒性.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體唯一味隨相分多。
或說 二種.謂生空無我法空無我.真如實非空無我性離分別故絕戲論故.但由修習空 無我觀滅障真如我我所執而證得故名空無我.或說三種.謂善不善無記真如.是 此三法真實性故。
或說四種.謂三界繫不繫真如.是此四法真實性故。
或說五種.謂 心真如廣說乃至無爲真如.亦是五法真實性故。
或說六種.謂色真如廣說乃至無 爲真如.五藴無爲真實性故。
或說七種.一流轉真如謂一切行無始世來流轉實性. 二實相真如謂一切法二空無我所顯實性.三唯識真如謂一切法唯識實性.四安 立真如謂有漏法苦諦實性.五邪行真如謂業煩惱集諦實性.六清淨真如謂善無 爲滅諦實性.七正行真如謂諸有爲無漏善法道諦實性。
或說八種.謂不生不滅不 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八遣相門所顯真如。
或說九種.謂九品道除九品障所 ******************** 顯真如。
或說十種.謂於十地除十無明所顯真如卽十法界.如攝大乘廣辯名相。
如 是增數乃至窮盡一切法門皆是真如差別之相.而真如體非一非多.分別言說皆 不能辯。
由離一切虛妄顛倒假名真如.能爲一切善法所依假名法界.離損減謗假 名實有.離增益謗假名空無.分析推求諸法虛假極至於此更不可度唯此是真假 名實際.是無分別最勝聖智所證境界假名勝義.如是廣說。
言二障者.一煩惱障二 所知障.惱亂身心令不寂靜名煩惱障.覆所知境無顛倒性令不顯現名所知障.煩 惱障者謂執實我薩迦耶見以爲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隨煩惱若所發業若 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煩惱爲根本故.所知障者謂執徧計所執諸法薩迦耶見以 爲上首所有無明法愛恚等諸心心法及所發業幷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法執及 無明等爲根本故。
有義.法執及無明等徧在一切善惡無記有漏心品及與二乘無 漏心品.皆不了達法無我故.皆似相分見分起故.有義.唯在不善無記有漏心品.瑜 伽師地說諸無明但有二種一者不善二者無記.復有二種一者染汙二不染汙.不 ******************** 言有善.不可非善善心相應.性相違故。
又善心品必與無癡善根相應.癡卽無明不 可一心癡無癡並.如貪無貪瞋無瞋等不相應故。
不可法執不與癡俱.若無無明無 倒執故。
如執有我定無明俱.此亦應爾。
又諸善心性無迷執皆信等俱順無我解與 二空觀爲前方便.不可法執導法空觀.我執未曾見此事故。
是故有漏無漏善心決 定不與二執無明愛等相應.違教理故。
一切異熟無記心品亦無法執及無明等.分 別力劣不能執故.若有倒執成法我見有無明等.阿賴耶識不應唯與五法相應.見 無明等慧等攝故。
又若此識有法執者.無所熏故應念念失不須對治則成大過.煩 惱障中無此事故。
又法空觀初現前時此識應斷.障治相違不俱行故.若爾所餘有 漏種子應無所依所修功德應無熏習.無所熏故。
不可說言熏習鏡智.相應淨識非 無記故.猶未得故.阿賴耶識旣無法執.餘轉識中異熟果者亦應如是.性類同故。
於 五識中亦無法執.無有猛利分別用故.不推求故。
攝大乘說能徧計心唯是意識.故 知五識不緣徧計所執自性.如無分別無推求見不能計我故亦不能計度諸法。
然 ******************** 由意識計我計法起愛恚等引五識中非見所攝愛恚等起.雖無有見而有愛恚無 明等法二障所攝.是故二執分別推求唯在第六第七意識.若愛恚等非見所攝不 推求者亦在五識。
諸我執等煩惱障體唯在不善有覆無記二心中有.若法執等所 知障體亦在無覆無記心中.二乘無學亦現行故。
無學位中無有不善有覆無記.此 就二乘名爲無覆.若望菩薩是染汙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