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經論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
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造作意化化意業相。
隨所觀察一切有情所行之行.若諸惡行不行 有得行卽有失.若諸善行行卽有得不行有失.如是觀察爲欲令彼取得捨失.於得 造作任持對治.於失造作遠離對治。
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起化故名化意業.雖諸 如來於一切事無有功用而令衆生心等變現似有造作故名造作。
或復此智相分 中現變化意業似能觀察一切有情諸行得失.令彼了知得勝義利。
又如衆生發起意業由是衆生發起諸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發意化業.由是如來爲 欲宣說彼對治故顯彼所樂名句字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 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發起意化化意業相。
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發身語二種業故就用 說名發起意業.或此意業由智發起是故說名發起意業.能起化故.或智相分現似 彼故。
此化意業爲欲宣說彼對治者.爲說有情諸行對治。
此所說法名句字身以爲 ******************** 自性.是故顯示名句字身。
如來隨彼有情所樂說名身等令起愛樂發生對治.是則 如來成所作智相分中現變化意業發名身等宣說有情諸行對治.由此力故令諸 有情自心變似佛所說法深生愛樂發起對治.是故說名發起意業。
又如衆生受領意業由是衆生受領苦樂.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意化業.由是如來於 定不定反問置記爲記別故隨其所應受領去來現在等義.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 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受領意化化意業相。
受相應思能動其心令受苦樂是故說名受領 意業.成所作智受相應思能起化故名化意業.或相分中現化意業名化意業。
於四 記問爲記別故.隨其所應如實了知一切問已.領三世等無量法義如實了知一一 自體.如實知已隨其所應一一記別無有顛倒。
言四記者.一一向記二分別記三反 問記四默置記.一向記者如有問言一切生者決定滅耶佛法僧寶良福田耶如是 等問應一向記此義決定.分別記者如有問言一切滅者定更生耶佛法僧寶唯有 ******************** 一耶如是等問應分別記此義不定.反問記者如有問言菩薩十地爲上爲下佛法 僧寶爲勝爲劣如是等問應反問記汝望何問.默置記者如有問言實有性我爲善 爲惡石女兒色爲黑爲白如是等問應默置記不應記故長戲論故。
應知此中身語 化業或自身相應或他身相應或不相應.意化業唯自他相應.由此卽釋三種神變 謂神通教誡記說神變。
此佛化業於一切種恆時隨逐不可思議.作用數量國土差 別不可思議故.利有情用無休息轉不思議故。
一切如來三種化業爲欲成熟有情 爲先說名第一方便善巧.是故契經說佛世尊名大智藥.能療一切煩惱病故。
爾時妙生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爲獨如來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而諸菩 薩亦能如是。
佛告妙生.菩薩亦能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今依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爲問。
前辯佛地但說如來清淨法界體爲一味佛鏡 智等於中受用和合一味無動無作.妙生菩薩意疑此事爲唯如來亦通菩薩故作 此問。
或前但說有五種法攝大覺地.清淨法界體唯一味.鏡智依此緣此而生無分 ******************** 別故亦唯一相.平等性智通緣真如離二分別亦唯一相.其餘二智爲饒益他亦依 真如無異分別亦唯一相.如是唯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應不通餘.爲欲審定故作 此問。
此中旣言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證[一]知於餘無有受用和合一[二]味。
智能 受用所應受用和合一味真如境界故名受用。
共同一事故名爲和.雖同一事或復 離別爲顯於中常不離別故復言合.所緣能緣平等平等畢竟和合不離別故。
味者 堅實.卽所受用所緣法界真如一味。
事謂事用.智者卽是能受用智.正取鏡智平等 性智.兼取餘二.多緣真故。
或一味者能受用智無分別故.事者是果緣淨法界而生 起故。
或能受用卽是捨受無苦無樂平等一類故名一味.事者果也.卽此相應圓鏡 智等由彼力生故名彼果。
或是行捨無功用相於一切處一味而轉能受用智說名 事智.或智自能領受己體故名受用.自他二種分別無故說名一味.事者果也.從衆 因緣遠離二想恆時轉故。
菩薩亦能等者.此中意說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非獨如來. 若諸菩薩亦能如是。
雲何但言有五種法攝大覺地。
此中意說佛地唯是五法所攝. 注:[一]原刻作智.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下衍事字.今依麗刻删.
********************
不說五法唯攝佛地.亦能攝諸菩薩地故。
妙生菩薩復白佛言.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佛告妙生.證得無生法忍菩薩.由 彼菩薩無生法中得忍解時對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從此已上彼諸 菩薩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爲顯未得大乘無生法忍菩薩或住功用有加行道菩薩未有受用和合一味
論曰.此中顯示造作意化化意業相。
隨所觀察一切有情所行之行.若諸惡行不行 有得行卽有失.若諸善行行卽有得不行有失.如是觀察爲欲令彼取得捨失.於得 造作任持對治.於失造作遠離對治。
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起化故名化意業.雖諸 如來於一切事無有功用而令衆生心等變現似有造作故名造作。
或復此智相分 中現變化意業似能觀察一切有情諸行得失.令彼了知得勝義利。
又如衆生發起意業由是衆生發起諸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發意化業.由是如來爲 欲宣說彼對治故顯彼所樂名句字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 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發起意化化意業相。
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發身語二種業故就用 說名發起意業.或此意業由智發起是故說名發起意業.能起化故.或智相分現似 彼故。
此化意業爲欲宣說彼對治者.爲說有情諸行對治。
此所說法名句字身以爲 ******************** 自性.是故顯示名句字身。
如來隨彼有情所樂說名身等令起愛樂發生對治.是則 如來成所作智相分中現變化意業發名身等宣說有情諸行對治.由此力故令諸 有情自心變似佛所說法深生愛樂發起對治.是故說名發起意業。
又如衆生受領意業由是衆生受領苦樂.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意化業.由是如來於 定不定反問置記爲記別故隨其所應受領去來現在等義.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 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受領意化化意業相。
受相應思能動其心令受苦樂是故說名受領 意業.成所作智受相應思能起化故名化意業.或相分中現化意業名化意業。
於四 記問爲記別故.隨其所應如實了知一切問已.領三世等無量法義如實了知一一 自體.如實知已隨其所應一一記別無有顛倒。
言四記者.一一向記二分別記三反 問記四默置記.一向記者如有問言一切生者決定滅耶佛法僧寶良福田耶如是 等問應一向記此義決定.分別記者如有問言一切滅者定更生耶佛法僧寶唯有 ******************** 一耶如是等問應分別記此義不定.反問記者如有問言菩薩十地爲上爲下佛法 僧寶爲勝爲劣如是等問應反問記汝望何問.默置記者如有問言實有性我爲善 爲惡石女兒色爲黑爲白如是等問應默置記不應記故長戲論故。
應知此中身語 化業或自身相應或他身相應或不相應.意化業唯自他相應.由此卽釋三種神變 謂神通教誡記說神變。
此佛化業於一切種恆時隨逐不可思議.作用數量國土差 別不可思議故.利有情用無休息轉不思議故。
一切如來三種化業爲欲成熟有情 爲先說名第一方便善巧.是故契經說佛世尊名大智藥.能療一切煩惱病故。
爾時妙生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爲獨如來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而諸菩 薩亦能如是。
佛告妙生.菩薩亦能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今依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爲問。
前辯佛地但說如來清淨法界體爲一味佛鏡 智等於中受用和合一味無動無作.妙生菩薩意疑此事爲唯如來亦通菩薩故作 此問。
或前但說有五種法攝大覺地.清淨法界體唯一味.鏡智依此緣此而生無分 ******************** 別故亦唯一相.平等性智通緣真如離二分別亦唯一相.其餘二智爲饒益他亦依 真如無異分別亦唯一相.如是唯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應不通餘.爲欲審定故作 此問。
此中旣言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證
智能 受用所應受用和合一味真如境界故名受用。
共同一事故名爲和.雖同一事或復 離別爲顯於中常不離別故復言合.所緣能緣平等平等畢竟和合不離別故。
味者 堅實.卽所受用所緣法界真如一味。
事謂事用.智者卽是能受用智.正取鏡智平等 性智.兼取餘二.多緣真故。
或一味者能受用智無分別故.事者是果緣淨法界而生 起故。
或能受用卽是捨受無苦無樂平等一類故名一味.事者果也.卽此相應圓鏡 智等由彼力生故名彼果。
或是行捨無功用相於一切處一味而轉能受用智說名 事智.或智自能領受己體故名受用.自他二種分別無故說名一味.事者果也.從衆 因緣遠離二想恆時轉故。
菩薩亦能等者.此中意說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非獨如來. 若諸菩薩亦能如是。
雲何但言有五種法攝大覺地。
此中意說佛地唯是五法所攝. 注:
妙生菩薩復白佛言.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佛告妙生.證得無生法忍菩薩.由 彼菩薩無生法中得忍解時對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從此已上彼諸 菩薩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爲顯未得大乘無生法忍菩薩或住功用有加行道菩薩未有受用和合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