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經論卷第四

關燈
有情各有因力而由鏡智爲增上緣乃得生起.如雖有種若無地等芽等不生.如 雖有質若無鏡等衆影不現。

    若爾.世尊應同妄見自在天等爲世間因。

    立爲世間一 切果生平等因故。

    無此過失.以彼生時唯能爲作增上緣故.非作者故.是無常故.於 無量劫修集福智二種資糧所生起故.一切衆生善及善緣由此得生。

    外道妄見自 在天等與諸世間爲能作者.其性常住.故不相似。

    若無實影圓鏡中生.雲何爲喻。

    有 質有鏡和合爲緣如是相現.故得爲喻。

    謂諸有情顛倒執著影像熏習成熟力故鏡 面爲緣自識變異似面影現.由是世間起增上慢謂我鏡中見其面影.以無別影鏡 中生故經但說言衆像影現.不言生起。

    如是應知一切境相皆是自識變異顯現非 ******************** 別實有.以識勝故但言唯識.非無心法。

    亦不說言唯有一識.以諸有情各有八識及 心法故。

    一切色等雖各有種.皆是自識變異熏習識上功能差別爲性.故變現時還 不離識。

    就世俗說別有心法非真實義.以就勝義諸法皆無定別性故。

    乃至真如雖 非識變亦不離識。

    識實性故.識上二空無我共相所顯示故。

    此唯識言但遮愚夫橫 計一切心心法外定性色等徧計所執.不遣不離諸心心法色等諸法.依他起性圓 成實性非無有故。

    由平等故此二平等.是故說言平等平等.世間圓鏡如來鏡智俱 無分別.皆能現影無有差別.由是因緣名圓鏡智。

     如大圓鏡有樂福人懸高勝處無所動搖諸有去來無量衆生於此觀察自身得失.爲 欲存得捨諸失故.如是如來懸圓鏡智處淨法界無間斷故無所動搖欲令無量無數 衆生觀於染淨.爲欲取淨捨諸染故。

     論曰.高勝處者.所謂高幢或餘勝處。

    淨法界者.無垢真如。

    處謂安處.或依或緣無間 斷故。

    無動搖者.由此鏡智依緣法界窮生死際恆常隨逐相續無斷故無動搖。

    此義 ******************** 意言大圓鏡智永離一切分別動搖.一得已後盡未來際相續無斷.其餘三智雖無 妄計而有無執作意分別.證得已後或行不行.非不動搖。

    有説滅定平等性智亦不 現行.論說滅定無第七故.又說亦滅一分恆行心心法故。

    若爾.論說於三位中皆無 第七.是則初地已上無漏現觀行時及如來地應無此智.卽爲大失.違經論故。

    然說 無者意說無有染汙第七非一切無.未得法空無我智來法分別執常現依故.如未 證得補特伽羅空無我智彼執恆行依此識故。

    決擇分說阿賴耶識定與末那一識 俱轉.若起意識定與二識一時俱轉.若五識中隨起一識定與三識一時俱轉.乃至 一時若起五識定與七識一時俱轉。

    故知聖道滅定無學亦有無染法分別執平等 智俱.第七識等行相細故不違滅定.由此滅定是無漏道所引發故體無漏故與染 汙意我執相違.此一分滅非滅一切。

    故平等智於佛果上雖恆現行.而十地中證得 已後或起煩惱有漏心時此智不起.有間斷故非不動搖。

    其餘二智於佛果上亦不 常行故.非不動搖。

    何故安處大圓鏡智在淨法界。

    爲令無量無數衆生觀染淨故。

    何 ******************** 故觀彼。

    爲欲取淨捨諸染故.染謂煩惱及業生相.捨謂伏斷.由世間道及出世道暫 時畢竟伏斷彼故.淨謂諸善.能令衆生心清淨故.取謂任持.安立長養成熟種子隨 所願求證解脫故。

    此中意說.一切如來昔菩薩位爲欲成辦一切有情一切種相利 樂事故.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常隨.依淨法界隨所修集福智資糧迥求相續大 圓鏡智.方便善巧勤修習故證得此智依緣法界相續無動.雖無作意分別戲論而 相續轉爲增上緣令諸有情隨所求願安立長養成熟無量善根種子得世間樂出 世解脫。

    此由如來大圓鏡智起化生用.爲諸有情宣說法要.令知染淨取淨捨染.卽 是利樂有情根本。

     又如圓鏡極善磨瑩鑒淨無垢光明徧照.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佛智上一切煩惱所 知障垢永出離故極善磨瑩.爲依止定所攝持故鑒淨無垢.作諸衆生利樂事故光明 徧照。

     論曰.鑒謂自性.極清淨故.淨謂差別.離客塵故。

    言無垢者.總前二種周圓離垢.極清 ******************** 淨故。

    光者由鑒.明者由淨。

    言徧照者.由無垢故。

    於佛智上等者.卽煩惱障及所知障 俱名爲垢.究竟斷故名永出離.由有永出諸障垢義故說鏡智極善磨瑩。

    又煩惱者 謂貪瞋等.一切煩惱纏隨眠位若行不行皆有勢力障生聖道障得涅槃亂身心故 名煩惱障。

    所知障者.於所知境不染無知.障一切智不障涅槃.雖有此障見聲聞等 得涅槃故。

    卽此二障亦名爲垢.礙清淨智令不生故.染淨智故。

    由得對治客塵障垢 畢竟不生名永出離.由永離障大圓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