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經論卷第三

關燈
比.第三自證能證第二及證第四.第四自證能證 第三.第三第四皆現量攝.由此道理雖是一體多分合成不卽不離內外並知無無 窮過。

    是故經言.衆生心二性內外一切分.所取能取纏見種種差別.此頌意言衆生 心性二分合成若內若外皆有所取能取纏繞.見有種種或量非量或現或比多分 差別。

    四智心品雖有多分.然皆無漏現量所攝.此義廣如餘處分別.義用分多非體 有異.如一法上苦無常等種種義別而體是一。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爲有 相分見分等耶。

    定有見分照所照境.有自證分通照見分證自證分.證自證分照自 證分故亦定有.若無如是三分差別.應無所緣應不名智。

    相分不定.有義.真實無漏 心品無障礙故親照前境無逐心變似前境相.以無漏心說名無相無分別故.又說 ******************** 緣境不思議故。

    有義.真實無漏心品亦有相分.諸心心法法爾似境顯現名緣.非如 鉗等動作取物.非如燈等舒光照物.如明鏡等現影照物.由似境現分明照了名無 障礙.不執不計說名無相亦無分別.妙用難測名不思議.非不現影。

    若言無相則無 相分.言無分別應無見分.都無相見應如虛空或兔角等應不名智。

    無執計故言無 能取所取等相.非無[一]似境緣照義用.若無漏心全無相分.諸佛不應現身土等種種 影像.如是則違處處經論.轉色藴依不得色者轉四藴依應無識等.則成大過。

    有義. 無漏無分別智相應心品無分別故.所緣真如不離體故.如照自體無別相分.若後 得智相應心品有分別故.所緣境界或離體故.如有漏心似境相現分明緣照。

    若無 漏心緣離體境無似彼相而得緣者.觀所緣論不應說言五識上無似極微相故非 所緣.如是境相同無漏心.無漏種起雖有相似有漏法者然非有漏.如有漏心似無 漏相非無漏故。

    且止廣論.如是分別但就世俗言說道理非就勝義.若就勝義.離言 絕慮.旣無相見.不可言心及心法等.離諸戲論不可思議。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 注: [一]原刻作以.今依麗刻改. ******************** 心品有幾心法共相應耶。

    有二十一.謂五徧行五各別境十一唯善.於一切處常徧 行故.如來恆樂了所知境欲無減故.印境勝解常無減故.了曾受境念無減故.如來 無有不定心故.恆決擇故.極淨信等常相應故.無染汙故.無睡眠故.無惡作故.現證 一切無尋伺故。

    有漏心品勝劣不定所緣拘礙心法相應或多或少.無漏心品自在 無礙心法平等互不相障。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何位初得.何位現行。

    無漏 種姓無始本有.依異熟識生滅相續.發心已去由外[一]熏習漸漸增長。

    大圓鏡智相應 心品金剛喻定現在前時轉滅一切有漏種子異熟識等爾時方得最初現行.一切 佛果無漏種子圓滿依附.盡未來際常無間斷。

    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菩薩初地初現 觀時最初現行.從此已去後後地中修令增長清淨圓滿.無漏觀等現行前時恆常 現行.若有漏心現在前時則便間斷.如是展轉乃至十地最後心時.自此已後盡未 來際常無間斷.如有漏位阿賴耶識恆與末那一識俱起.無漏位中大圓鏡智亦應 常與平等性智一時而起.故平等智亦無間斷。

    妙觀察智相應心品亦在初地初現 注: [一]原刻作重.今依麗刻改. ******************** 觀時最初現行.從此已後漸修增長.若有漏心正現前時或無心時則便間斷.如是 展轉乃至佛果.若入滅定亦不現行。

    成所作智相應心品.有説初地已上諸位皆得 現行.墮法流故。

    如實義者佛果方起.以十地中有異熟識所變五根非無漏故.能依 五識亦非無漏.有漏五根發無漏識曾未見故.於佛果上此智亦不恆現在前.作意 起故數數間斷。

    如是四智相應心品種子本有.無始法爾不從熏生名本性住種姓. 發心已後外緣熏發漸漸增長名習所成種姓.初地已上隨其所應乃得現起.數復 熏習轉增轉勝乃至證得金剛喻定.從此已後雖數現行不復熏習更令增長.功德 圓滿不可增故.持種淨識旣非無記不可熏故.前佛後佛功德多少成過失故。

    如是 四智相應心品一向是善.一向無漏道諦所攝.諸佛無有一切有漏種子法故。

    雖復 現化作生死身業煩惱等似苦集諦.實是無漏道諦所攝.隨世俗相名五十二十八 藴等.而實非是藴處界攝.離戲論故離諸相故。

    如是五法皆通假實.不待名言此餘 根境皆實有故.若待名言此餘根境皆假有故.又淨法界真如爲體是實有故.依真 ******************** 建立擇滅等相是假有故.諸心智等青黃色等是實有故.不放逸等長短色等是假 有故。

    且止廣論應釋本文.四由決擇差別義中略有三分.一者決擇五法差別二者 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