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名無畏。
偈曰.[二]在衆極治罰 自無所護故. 離二染正住. 攝衆我頂禮。
釋曰.在衆極治罰自無所護故者.此禮如來不護勝功德.若自有所護在衆不能說 極治罰故。
離二染正住者.此禮如來念處勝功德.離二染者無喜憂故.正住者不忘 念故。
由此二種功德勝故能攝於一切徒衆.此卽是業。
偈曰. 注:[一]攝論引雲.能說智及斷.出離能障礙.自他利非餘.外道伏歸禮.
[二]攝論引雲.處衆能伏說.迷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禦衆歸禮.
********************
[一]行住一切處 無非一切智. 由斷一切習 實義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斷習勝功德。
如來於一切處一切時行住等事無非一切智威儀. 由具斷一切煩惱習故。
若無一切智者煩惱雖盡而習不盡.於行住時或逢奔車逸 馬卽被損害.由非一切智威儀故.如來無此事.由實有一切智故。
偈曰.[二]利益眾生事 隨時不過時. 所作恆無謬. 不忘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忘勝功德。
如來作利益眾生事恆得其時不過其時.此是不忘 法業.如來所作一切時皆實不虛.此是不忘法自性。
偈曰.[三]晝夜六時觀 一切眾生界. 大悲具足故 利意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大悲勝功德。
如來以大悲故.晝夜六時觀察衆生誰退誰進.未起 善根者令其得起.已起善根者令其增進。
雖日六時而實一切時恆轉法輪由大悲 具足故.此卽大悲業。
於一切衆生常起利益意.此是大悲自性。
偈曰.[四]由行.及由得. 由智.及由業. 於一切二乘 最上我頂禮。
注:[一]攝論引雲.徧一切行住.無非圓智事.一切時徧知.實義者歸禮.
[二]攝論引雲.諸有情利樂.所作不過時.所作常無虛.無忘失歸禮.
[三]攝論引雲.晝夜常六返.觀一切世間.與大悲相應.利樂意歸禮.
[四]攝論引雲.由行及由證.由智及由業.於一切二乘.最勝者歸禮.
********************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共勝功德。
如來有十八不共法.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 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捨.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 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智知過去無著無礙十四智知未來無著 無礙十五智知現在無著無礙.十六身業隨智慧行十七口業隨智慧行十八意業 隨智慧行。
此中由行者攝初節六不共.由得者攝第二節六不共.由智者攝第三節 三不共.由業者攝第四節三不共.一切聲聞緣覺於餘一切衆生爲上.如來由此四 事不共故於彼上[一]復上故名最上。
偈曰.[二]三身大菩提 一切種得故. 衆生諸處疑 能除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種智勝功德。
三身者.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化身.此說種智自性。
問.此智於一切境知一切種復雲何。
答.一切衆生於一切處生疑.此智能斷.此說種 智業。
偈曰. 無著.及無過. 無穢.亦無息. 無動.無戲論. 清淨我頂禮。
注:[一]原刻作得.今依麗刻改.
[二]攝論引雲.由三身至得.具相大菩提.一切處他疑.皆能斷歸禮.
********************
釋曰.此偈禮如來度滿勝功德。
無著者於諸資財無所染故.無過者於身等業永無 垢故.無穢者世法諸苦不濁心故.無息者少有所得不卽住故.無動者心恆寂靜不 散亂故.無戲論者一切法中所有分別皆不行故.如來此六圓滿具離六障故名清 淨。
偈曰.[一]成就第一義. 出離一切地. 於他得尊極. 解脫諸衆生.
無盡等功德 現世皆具足. 世見衆亦見 不見人天等。
釋曰.此二偈禮如來佛相勝功德。
此中略說佛相有六種.一體二因三果四業五相 應六差別.由此六種表知是佛故說佛相。
成就第一義者此是體相.由真如最清淨 第一義成就故.出離一切地者此是因相.由出離一切菩薩地故.於他得尊極者此 是果相.由於一切衆生中得第一故.解脫諸衆生者此是業相.由能令一切衆生得 解脫故.無盡等功德現世皆具足者此是相應相.世見衆亦見不見人天等者此是 差別相.世見者謂種種世界皆見此是化身.衆亦見者謂佛大弟子衆亦見此是受 注:[一]攝論引雲.尊成真勝義.一切地皆出.至諸衆生上.解脫諸有情.無盡無等德.相應現世間.及衆會可見.非見人天等.
********************
用身.不見者謂人天等一切時不見此是自性身.此卽三身差別。
敬佛品究竟。
大乘 修多羅莊嚴論極清淨時說已究竟。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
偈曰.
釋曰.在衆極治罰自無所護故者.此禮如來不護勝功德.若自有所護在衆不能說 極治罰故。
離二染正住者.此禮如來念處勝功德.離二染者無喜憂故.正住者不忘 念故。
由此二種功德勝故能攝於一切徒衆.此卽是業。
偈曰. 注:
釋曰.此偈禮如來斷習勝功德。
如來於一切處一切時行住等事無非一切智威儀. 由具斷一切煩惱習故。
若無一切智者煩惱雖盡而習不盡.於行住時或逢奔車逸 馬卽被損害.由非一切智威儀故.如來無此事.由實有一切智故。
偈曰.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忘勝功德。
如來作利益眾生事恆得其時不過其時.此是不忘 法業.如來所作一切時皆實不虛.此是不忘法自性。
偈曰.
釋曰.此偈禮如來大悲勝功德。
如來以大悲故.晝夜六時觀察衆生誰退誰進.未起 善根者令其得起.已起善根者令其增進。
雖日六時而實一切時恆轉法輪由大悲 具足故.此卽大悲業。
於一切衆生常起利益意.此是大悲自性。
偈曰.
注:
如來有十八不共法.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 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捨.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 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智知過去無著無礙十四智知未來無著 無礙十五智知現在無著無礙.十六身業隨智慧行十七口業隨智慧行十八意業 隨智慧行。
此中由行者攝初節六不共.由得者攝第二節六不共.由智者攝第三節 三不共.由業者攝第四節三不共.一切聲聞緣覺於餘一切衆生爲上.如來由此四 事不共故於彼上
偈曰.
釋曰.此偈禮如來種智勝功德。
三身者.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化身.此說種智自性。
問.此智於一切境知一切種復雲何。
答.一切衆生於一切處生疑.此智能斷.此說種 智業。
偈曰. 無著.及無過. 無穢.亦無息. 無動.無戲論. 清淨我頂禮。
注:
無著者於諸資財無所染故.無過者於身等業永無 垢故.無穢者世法諸苦不濁心故.無息者少有所得不卽住故.無動者心恆寂靜不 散亂故.無戲論者一切法中所有分別皆不行故.如來此六圓滿具離六障故名清 淨。
偈曰.
釋曰.此二偈禮如來佛相勝功德。
此中略說佛相有六種.一體二因三果四業五相 應六差別.由此六種表知是佛故說佛相。
成就第一義者此是體相.由真如最清淨 第一義成就故.出離一切地者此是因相.由出離一切菩薩地故.於他得尊極者此 是果相.由於一切衆生中得第一故.解脫諸衆生者此是業相.由能令一切衆生得 解脫故.無盡等功德現世皆具足者此是相應相.世見衆亦見不見人天等者此是 差別相.世見者謂種種世界皆見此是化身.衆亦見者謂佛大弟子衆亦見此是受 注:
敬佛品究竟。
大乘 修多羅莊嚴論極清淨時說已究竟。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