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

關燈
與其受戒三禁斷諸過四攝 持以財五教授以法.菩薩五業亦爾.一令滿二聚二令得解脫三令斷諸障四與世 間樂五與出世利.是名菩薩五種似和尚業。

    已說菩薩七似饒益.次說眾生六種報 恩.偈曰. ******************** 不著.及不犯. 知作.亦善行. 如是修六度 是報菩薩恩。

     釋曰.如菩薩饒益眾生.眾生報菩薩恩亦如是。

    不著者布施報恩.不犯者持戒報恩. 知作者修忍報恩.菩薩愛忍彼知而作卽是報恩.善行者行餘三度報恩.以精進行 定慧卽得解脫故後三度合名善行。

    已說眾生六種報恩.次說菩薩五種希望.偈曰. 六增.及六減. 成生.與進地. 大覺是五處. 希望有五種。

     釋曰.諸菩薩於五處常起希望.一希望六度增長二希望六蔽損減三希望成熟眾 生四希望勝進諸地五希望無上菩提.是名五種希望。

    已說菩薩五種希望.次說菩 薩四種不空果.偈曰. 斷怖.與發心. 除疑.亦起行. 四事化眾生 必定不空果。

     釋曰.諸菩薩四業利益眾生必不空果.一爲說深法必得不怖二令發菩提[一]心必得 佛果三爲之斷疑必無重起四爲說六度必能修習.是名四業不空果。

    已說菩薩四 種不空果.次說菩薩六種正行.偈曰.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離求.離後有. 遍起諸功德. 修禪捨無色. 智合方便行。

     釋曰.離求者布施正行.不望報故.離後有者戒忍正行.不求後有故.遍起諸功德者 精進正行.修禪捨無色者禪定正行.智合方便行者般若正行.三輪清淨爲般若.迴 向菩提爲方便.如寶積經說施不求報如是廣說。

    已說菩薩六種正行.次說菩薩六 度進退分.偈曰. [一]著財.與毀禁. 慢下.將墮善. 噉味.亦分別. 是退.翻爲進。

     釋曰.六度所對治是退分因.翻彼所對治卽是能對治.應知卽是進分因。

    已說菩薩 六度進退分.次說菩薩六度真似功德.偈曰. [二]假許.及詐相. 誑喜.亦僞勤. 身靜.口善說. 是似.翻卽真。

     釋曰.假許者是似布施.謂語求者言所有恣取而彼來卽悋.詐相者是似持戒.謂覆 藏諸惡而詐善威儀.誑喜者是似忍辱.謂甘言虛悅而規害待時.僞勤者是似精進. 謂虛說我求佛果而實心希世報.身靜者是似禪定.謂身口端默而惡覺擾心.口善 注: [一]梵藏本此段二頌.今略爲一. [二]梵藏本此段二頌半.今略爲一. ******************** 說者是似般若.謂爲他巧說而身自不行。

    此六是不真行.翻此不真行卽爲真行。

    已 說菩薩真似功德.次說菩薩爲眾生除六蔽.偈曰. 與彼六度行 除彼六蔽障. 菩薩化眾生 地地皆如是。

     釋曰.眾生有六蔽能障彼六波羅蜜.所謂慳貪破戒瞋恚懈怠亂心愚癡.菩薩如其 次第給其所須令行布施乃至令行般若.使彼眾生得除六障.卽是與施乃至與智。

     已說菩薩除眾生六蔽.次說諸佛授菩薩記.偈曰. [一]授記有二種 人別及時別. 轉記及大記 此復爲二種。

     釋曰.授記有二種.一人差別二時差別。

    人差別授記有四種.一未發心授記謂姓位. 二已發心授記三現前授記四不現前授記。

    時差別授記有二種.一有數時授記二 無數時授記。

    復次更有二種授記.一轉授記二大授記.轉授記者謂記彼菩薩後於 如是如來如是時節當得授記。

    問.雲何大授記。

    偈曰. 八地得無生. 斷慢.斷功用. 諸佛及弟子 一體.同如故。

     注: [一]梵藏本此下三頌合作一段. ******************** 釋曰.大授記者謂在第八地中得無生忍時.由斷自言我當作佛慢故.及斷一切分 別相功用故.得一切諸佛菩薩同一體故。

    問.雲何同一體。

    答.不見諸佛諸菩薩與自 己身而有差別.何以故.同一如故。

    偈曰. 刹土.及名號. 時節.與劫名. 眷屬.幷法住. 記復有六種。

     釋曰.復有此六種授記.一者於如是刹土二者有如是名號三者經如是時節四者 有如是劫名五者得如是眷屬六者如是時節正法住世。

    已說諸佛授記.次說菩薩 六種決定.偈曰. [一]財成.及生勝. 不退.與修習. 定業.無功用. 六事決定成。

     釋曰.菩薩由六度增上得六種決定.一者財成決定.由施常得大財成就故.二者生 勝決定.由戒常得隨意受生故.三者不退決定.由忍諸苦常不退故.四者修習決定. 由進恆時習善無間息故.五者定業決定.由禪成就眾生業永不退故.六者無功用 決定.由智得無生忍無分別智自然住故。

    已說菩薩六種決定.次說菩薩六種必應 注: [一]梵藏本此段一頌半.今譯文略.次段同. ******************** 作.偈曰. 供養.及學戒. 修悲.亦勤善. 離諠.深樂法. 六事必應作。

     釋曰.諸菩薩爲成就六度故於諸地中決定應作六事。

    一者必應供養.此爲成就檀 度.若不長時供養則檀度不得圓滿.供養義如供養品說。

    二者必應學戒.此爲成就 戒度.若不長時學戒則戒度不得圓滿。

    三者必應修悲.此爲成就忍度.若不長時忍 諸不饒益事則忍度不得圓滿。

    四者必應勤善.此爲成就進度.若心放逸不修諸善 則進度不得圓滿。

    五者必應離諠.此爲成就禪度.若在聚落多諍擾心則禪度不得 圓滿。

    六者必應樂法.此爲成就智度.若不遍厯諸佛聽法無厭如海納流無時盈溢 則智度不得圓滿。

    已說菩薩六種必應作.次說菩薩六種必常作.偈曰. [一]厭塵.及自省. 耐苦.修善法. 不味.不分別. 六行必常起。

     釋曰.諸菩薩爲成就六度故必應常作六事。

    一者厭塵.謂知五欲過失.譬如糞穢雖 少亦臭.布施果報雖多亦苦.由不著故能行三施.此事常修則檀度圓滿。

    二者自省. 注: [一]梵藏本此段二頌.今略爲一. ******************** 謂晝夜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