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

關燈
位酪相方現.而變體微細難可了知.由相似隨轉謂是前物.以是故 刹那刹那滅義得成。

    第十因者.若汝許心是刹那滅.彼心起因謂眼色等諸行.彼果 刹那滅故因亦刹那.由不可以常因起無常果故。

    第十一果者.彼眼等諸行亦是心 果.是故刹那滅義得成.由不可以無常因起常果故。

    第十二執持者.若汝言雲何得 知眼等諸行亦是心果.應說由心執持得增長故。

    第十三增上者.又如佛說心將世 間去心牽世間來.由心自在世間隨轉識緣名色.此說亦爾.故知諸行是心果。

    第十 四隨淨者.淨是禪定人心.彼人諸行隨淨心轉.如經中說修禪比丘具足神通心得 自在.若欲令木爲金則得隨意.故知諸行皆是心果。

    第十五隨生者.如作罪眾生所 得外物一切下劣.作福眾生所得外物一切妙好.故知諸行皆是心果.因是刹那果 非刹那無此道理.由因自在故。

    如是總成立一切內外諸行是刹那已.次別成立內 法是刹那.偈曰. ******************** 初起.及續起. 長起.及依起. 變起.與熟起. 劣起.亦勝起. 明起.無明起. 及以異處起. 種起.無種起. 像起.十四起。

     釋曰.此二偈以十四種起成立內法諸行是刹那義.一者初起謂最初自體生.二者 續起謂除初刹那餘刹那生.三者長起謂眠食梵行正受長養故生.四者依起謂眼 等[一]諸識依止眼等根生.五者變起謂貪等染汙令色等變生.六者熟起謂成胎嬰兒 童子少壯中年老位等生.七者劣起謂諸惡道生.八者勝起謂諸善道生.九者明起 謂欲界後二天及色界無色界一切天生.十者無明起謂除前明處所餘諸處生.十 一者異處起謂此處死彼處生.十二者種起謂除阿羅漢最後五陰生.十三者無種 起謂前所除最後五陰生由後生種子無故.十四者像起謂入解脫禪者定自在力 故諸行像生。

    問.復以何因成立此十四種起。

    偈曰. [二]續異.及斷異. 隨長.亦隨依. 住過.及去過. 無住.無無死. 亦有隨心相. 行者應當知 如此九種因 成前十四起。

     注: [一]原刻作謂.今依麗刻改. [二]梵藏本此處原有三頌.與上文合一段譯.今釋改式. ******************** 釋曰.此二偈以九種因成立前十四起.九種因者.一續異二斷異三隨長四隨依五 住過六去過七無住八有死九隨心。

    第一續異者.此因成立第一初起.若最初起時 因體無差別者則後時諸行相續而起亦無差別.因體無差別故.由因有差別故後 餘諸行刹那得成。

    第二斷異者.此因成立第二續起.若一一刹那無差別因者則後 時斷差別亦不可得.由斷有差別故諸行刹那此義得成。

    第三隨長者.此因成立第 三長起.能令諸行圓滿故名爲長.若無刹那而有諸行長養者不然.由彼住故.若諸 行得住則不得漸大圓滿非謂長養。

    第四隨依者.此因成立第四依起.若執能依不 住所依得住者不然.如人乘馬人去馬不去無有此理.如是識依於根識有刹那依 無刹那不然亦爾。

    第五住過者.此因成立六起.謂變起熟起劣起勝起明起無明起。

     成立變起熟起者.若執諸行初起卽住不滅者不然.無變起故.謂貪等變色永不可 得.由初無變後亦爾故.若初無變後諸熟位亦不可得.由先有變後方熟故。

    成立劣 起勝起刹那亦爾.若執諸行得住而有善惡熏習次第與果者不然.諸行不住次第 ******************** 相續各得與果此義可爾。

    成立明起無明起刹那亦爾.若諸行得住則明起亦[一]無.不 住則有由心轉故。

    無無明起亦爾.後時無變異故。

    第六去過者.此因成立第十一異 處起.若執諸行往餘處名去者不然.我今問汝諸行去作爲起已將諸行往餘處.爲 不起將諸行往餘處.若起已將往者此處起已餘處不起此卽是住.而言去者是義 相違.若不起將往者不起則本來無去.而言去者此語無義。

    又復若諸行去作住此 處卽作所作令諸行去是亦不然.住則不得到餘處故.若諸行到餘處方作所作是 亦不然.無有離去而有諸行到餘處故。

    若此處住若餘處住離諸行外畢竟求作不 可得.是故不異諸行相續而有去作.去旣無體則刹那義成。

    若汝言若實無去雲何 世人見去.應說由無間相續假說名去實無去體.若汝言復有何因諸行得相續去. 應說因緣無量.有心力自在如威儀等去.有宿業自在如中陰中去.有手力自在如 放箭擲石去.有依止自在如乘車乘船去.有使力自在如風吹物去.有自體自在如 風性傍去火性上去水性下去.有術力自在如依呪依藥在空而去.有磁石自在能 注: [一]原刻作爾.今依麗刻改. ******************** 令鐵去.有通力自在如乘通去.如是等有無量因緣能令諸行相續假說名去。

    是義 應知.第七無住者.此因成立第十二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