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關燈
樂故 施樂拔他苦。

     釋曰.苦者悲諸苦者.諸菩薩以悲起諸苦.是故名苦者。

    不施雲何樂者.菩薩大悲故 以他苦爲自苦.若不施他樂雲何得自樂。

    以令自樂故施樂拔他苦者.若菩薩施衆 生樂拔衆生苦時.卽是菩薩自作樂。

    已說大悲樂勝.次說大悲教授.偈曰. 悲者教自施 施彼勿自求. 施報願不受 有願還以施。

     釋曰.[一]此偈教行無求施。

    悲者教自施施彼勿自求者.大悲義言.汝施施他時莫求自 樂.他樂若無自樂亦無.何以故.樂不別故。

    施報願不受有願還以施者.若我施果亦 願不受.設有果時還以布施。

    偈曰. 施及於施果 普施於一切. 彼樂我樂故 施彼我無須。

     釋曰.此偈教行施果施。

    謂施及施所得果普施一切衆生.何以故.悲者以彼樂爲自 樂故.是故菩薩所有施果皆應布施一切衆生.大悲作如是教授。

    偈曰. 輕財而以施 來多復來好. 不用而自來 還用展轉施。

     注: [一]此句立名係譯者所加.次五段同. ******************** 釋曰.此偈教行厭財施.若人厭財而行施者.是人雖不欲財而財自來極廣極妙.道 理如此.以大心故。

    若有如此還用布施.是則資財來而復來.菩薩則施而復施.何以 故.非求自樂欲令施無窮故。

    偈曰. 悲者以大悲 盡施及常施. 應作如是施 慎勿求施果。

     釋曰.此偈教行無間施應知。

    偈曰. 若我不樂施 施果不施時. 施無一刹那 以無施愛故。

     釋曰.此偈教行無厭施應知。

    偈曰. 不作不與果 與果與作者. 是汝觀恩過 與我不相似。

     釋曰.此偈教行捨恩施。

    菩薩語施雲.若人行汝者汝方與果.是汝待報恩過失.我則 不爾.是汝不與我相似。

    復次若人行汝者汝但與此人果.汝則是待報恩者.我則不 爾.所行施果與一切衆生.是汝不與我相似。

    已說大悲教施.次說大悲行施.偈曰. 無障.及淨句. 利彼.亦自[一]量. 無求.與無著. 悲者如是施。

     注: [一]原刻作見.今依麗刻改. ******************** 釋曰.無障者謂不奪他物行施故.淨句者以如法財行施謂不以毒物兵仗酒等施 故.利彼者以施攝他時置[一]於善根故.自量者不令自眷屬有乏少故.無求者謂前衆 生或無心求或無口求見彼乏少自然而行施及不簡福田故.無著者不求報恩及 以果報故。

    偈曰. 盡.廣.勝.常.喜. 離著.亦清淨. 迴向於二處 菩提及善根。

     釋曰.盡者內外物施故.廣者多物施故.勝者妙物施故.常者恆施故.喜者離瞋施故. 謂乞求者作不饒益時忍而喜施。

    離著者無希望故.如前無著說。

    清淨者以如法故. 如前淨句說。

    迴向菩提者迴向大菩提故.迴向善根者迴向隨順善根器故。

    已說大 悲行施.次說大悲受用差別.偈曰. 有財而自用 及用施衆生. 得喜施喜勝. 三樂養心故。

     釋曰.菩薩自受用財生喜及用財布施衆生生喜.二喜相比施喜爲勝.何以故.三樂 養心故。

    三樂者.一布施喜二攝他喜三菩提聚滿足喜。

    已說大悲受用差別.次說大 注: [一]原刻作施.今依麗刻改. ******************** 悲增長諸度.偈曰. 慳.惡.瞋.放逸. 緣著.及邪著. 如是六蔽者 悲令六度增。

     釋曰.慳者少物不能捨故.惡者破戒及惱他故.瞋者於少不饒益起大瞋故.放逸者 於諸善法不勤行故.緣著者五欲亂心故.邪著者外道無慧故。

    如是住六蔽者大悲 憐愍爲說過失.令六波羅蜜而得增長。

    說大悲增長諸度已.此悲從四緣生亦應顯 示.偈曰. 苦樂不苦樂. 因力.及善友. 自體相續流. 大悲四緣義。

     釋曰.苦樂不苦樂者顯示緣緣.具緣三受三苦俱起悲故。

    問.捨受雲何苦。

    答.由行苦 故。

    因力者顯示因緣.善友者顯示增上緣.自體相續流者顯示次第緣。

    問.大悲如是 生已.雲何得平等。

    偈曰. 行相.及思惟. 隨順.與離障. 不得.亦清淨. 六義悲平等。

     釋曰.大悲平等有六種.一者行相平等.由三受位衆生平等知是苦故.二者思惟平 ******************** 等.由平等憐愍故.三者隨順平等.由平等救濟故.四者離障平等.由平等不惱故.五 者不得平等.由自他及悲三輪平等不可得故.六者清淨平等.由八地無生忍時平 等得故。

    問.如是別說大悲已.此四梵住雲何修習得令無上。

    偈曰. 慈等令無上 自意修亦五. 信.心.通.方便. 和合.如前說。

     釋曰.如前供養諸佛親近善友皆由五種自意修習得令無上.梵住亦爾。

    由淨信者 於大乘經說梵住處生淨信故.由深心者以九種心修梵住故.由神通者依虛空等 定而修習故.由方便者依無分別智所攝故.由和合者以一果入一切果[一]故。

    梵住品究 竟。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注: [一]梵藏本次有一頌.總結供養親近無量三者功德.今譯缺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