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時諸法不可得故。
已 說大悲差別.次說大悲如樹.偈曰. ******************** 悲.忍.思.願.生. 成熟.次第說. 大根至大果 悲樹六事成。
釋曰.此大悲樹應知以六事成就.一者大悲二者忍辱三者思惟四者勝願五者勝 生六者成熟.此卽是根莖枝葉華果六位。
問.此事雲何。
答.此樹以大悲爲根.以忍辱 爲莖.以利益衆生思惟爲枝.以勝生願爲葉.以所得勝生爲華.以成熟衆生爲果。
問. 何故六事先後如此。
偈曰.[一]無悲則無忍 如是六次第. 勝生若不得 成熟衆生無。
釋曰.若無大悲則不能起大苦難行忍.若無大苦難行忍則不能起利益衆生思惟. 若無利益衆生思惟則不能起勝生願.若無勝生願則不能向勝生處.若不向勝生 處則不能成熟衆生。
問.前後相似如此.成立相似復雲何。
偈曰. 根生以慈潤. 莖擢以樂廣. 念正則增枝. 願續則長葉. 內緣成爲華. 外緣成爲果. 當知非根等 如是次第成。
釋曰.此中成立相似者悲以慈潤能令滋生.由有慈者見他苦已生悲苦故.是故以 注:[一]梵藏本此節原有二頌.詳說先後所以.今譯文略.
********************
悲爲根。
忍以樂想能令抽擢.由菩薩利他苦生樂想.樂想生已能令忍辱得廣大故. 是故以忍爲莖。
思以正念能令增進.由忍廣已能於利他事中起正念故.是故以思 爲枝。
願以相續能令長成.由前滅後生譬如葉長落故抽新.是故以願爲葉。
生以內 緣成爲實.由自身成熟則受生不虛.是故以生爲華。
成熟者以外緣成爲實.由他身 成熟則利益不虛.是故以成熟衆生爲果。
如是次第成立應知已說大悲如樹.次讚 大悲功德.偈曰. 大悲利益作 誰於他不起. 於苦勝樂生 樂生由悲故。
釋曰.此義如偈所說。
已讚大悲功德.次說大悲無著.偈曰. 菩薩悲自在 寂靜尚不住. 世樂及身命 此愛雲何起。
釋曰.一切世間皆愛世樂及自身命.一切聲聞緣覺雖不愛世樂及自身命而於涅 槃起住著意.菩薩不爾大悲自在故.於涅槃尚不住.何況住彼二愛中。
已說大悲無 著.次說大悲愛勝.偈曰. ******************** 貪愛非無障 世悲亦世間. 菩薩悲愛起 障盡亦過世。
釋曰.悲愛最勝自有二義.一者障盡二者過世愛親等。
貪則自體是障行.世間悲體 雖非障而是世間.菩薩悲愛自體障盡而復過世故爲最勝。
問.雲何障盡。
偈曰. 有苦及無智 大海及大闇. 拔濟以方便 雲何不障盡。
釋曰.有苦爲大海.無智爲大闇.能拔濟方便是大悲.此悲愛則障盡。
問.雲何過世。
偈 曰. 羅漢及緣覺 如是悲愛無. 何況餘世間 豈得不過世。
釋曰.阿羅漢辟支佛尚無大悲愛.況餘世間而有可得.若如是者豈不過世乎。
已說 大悲愛勝.次說大悲無厭.偈曰. 得悲諸菩薩 捨苦而起苦. 彼初起苦怖 證時欣樂甚。
釋曰.捨苦者謂諸菩薩以大悲故欲捨他苦.而起苦者由捨他苦則起自苦。
彼初起 苦怖者彼初謂信行地菩薩.彼於起苦中而生怯怖.由自他平等未見故.由苦如實 ******************** 未觸故。
證時欣樂甚者證時謂淨心地菩薩.彼於起苦中生極欣樂.由見自他平等 故.由苦如實已觸故。
已說大悲無厭.次說大悲苦勝.偈曰. 悲苦最希有 苦勝一切樂. 更樂悲生故 辦非有況餘。
釋曰.悲苦最希有者.謂從他苦而生大悲.從大悲而生自苦.如是悲苦有何希有.而 得過此故爲最希有。
苦勝一切樂者卽此悲苦勝於一切世間之樂。
問.何故。
答.更樂 悲生故.此諸菩薩更以悲苦爲樂.由此苦從大悲生故。
辦非有況餘者.彼樂所作已 辦者尚無.況餘世間而得有也。
已說大悲苦勝.次說大悲施勝.偈曰. 施與悲共起 能令菩薩樂. 三界中樂受 比此無一分。
釋曰.若布施與大悲俱生.則能起菩薩勝樂.於三界中所作諸樂欲比大悲施所作 樂無有一分而得相似。
已說大悲施勝.次說大悲忍苦.偈曰. 生死苦自性 不捨由悲故. 起苦利他因 雲何捨不習。
釋曰.一切苦悉入生死苦中.諸菩薩不捨生死.由大悲故。
菩薩起苦是利他因.菩薩 ******************** 不捨生死時卽是不捨一切苦。
已說大悲忍苦.次說大悲施果.偈曰. 悲施財三果 悲者恆增長. 愛生及攝生 資生復三樂。
釋曰.悲施財三果悲者恆增長者.諸菩薩大悲能增長三種果.一者增悲.由修習故 能令自體增長.二者增施.由悲自在故能令施得增長.三者增財.由施自在故能令 財得增長。
愛生及攝生資生復三樂者.從是三果復生三樂.一者從悲爲因生愛生 樂.二者從施爲因生攝生樂.三者從財爲因生資生樂。
已說大悲增果.次說大悲勸 進.偈曰. 悲長.及施增. 成生.亦樂起. 牽來.復將去. 大悲勸如是。
釋曰.大悲勸進菩薩行六種功德。
大悲義言.菩薩汝修習我令我滋長.汝捨資財令 施增進.汝應以施成熟衆生.汝應以施令自樂起.汝若施者招引大菩提二聚及餘 令向己來.汝若施者將導二聚及餘令向大菩提去。
已說大悲勸進.次說大悲樂勝. 偈曰. ******************** 苦者悲諸苦 不施雲何樂. 以令自
已 說大悲差別.次說大悲如樹.偈曰. ******************** 悲.忍.思.願.生. 成熟.次第說. 大根至大果 悲樹六事成。
釋曰.此大悲樹應知以六事成就.一者大悲二者忍辱三者思惟四者勝願五者勝 生六者成熟.此卽是根莖枝葉華果六位。
問.此事雲何。
答.此樹以大悲爲根.以忍辱 爲莖.以利益衆生思惟爲枝.以勝生願爲葉.以所得勝生爲華.以成熟衆生爲果。
問. 何故六事先後如此。
偈曰.
釋曰.若無大悲則不能起大苦難行忍.若無大苦難行忍則不能起利益衆生思惟. 若無利益衆生思惟則不能起勝生願.若無勝生願則不能向勝生處.若不向勝生 處則不能成熟衆生。
問.前後相似如此.成立相似復雲何。
偈曰. 根生以慈潤. 莖擢以樂廣. 念正則增枝. 願續則長葉. 內緣成爲華. 外緣成爲果. 當知非根等 如是次第成。
釋曰.此中成立相似者悲以慈潤能令滋生.由有慈者見他苦已生悲苦故.是故以 注:
忍以樂想能令抽擢.由菩薩利他苦生樂想.樂想生已能令忍辱得廣大故. 是故以忍爲莖。
思以正念能令增進.由忍廣已能於利他事中起正念故.是故以思 爲枝。
願以相續能令長成.由前滅後生譬如葉長落故抽新.是故以願爲葉。
生以內 緣成爲實.由自身成熟則受生不虛.是故以生爲華。
成熟者以外緣成爲實.由他身 成熟則利益不虛.是故以成熟衆生爲果。
如是次第成立應知已說大悲如樹.次讚 大悲功德.偈曰. 大悲利益作 誰於他不起. 於苦勝樂生 樂生由悲故。
釋曰.此義如偈所說。
已讚大悲功德.次說大悲無著.偈曰. 菩薩悲自在 寂靜尚不住. 世樂及身命 此愛雲何起。
釋曰.一切世間皆愛世樂及自身命.一切聲聞緣覺雖不愛世樂及自身命而於涅 槃起住著意.菩薩不爾大悲自在故.於涅槃尚不住.何況住彼二愛中。
已說大悲無 著.次說大悲愛勝.偈曰. ******************** 貪愛非無障 世悲亦世間. 菩薩悲愛起 障盡亦過世。
釋曰.悲愛最勝自有二義.一者障盡二者過世愛親等。
貪則自體是障行.世間悲體 雖非障而是世間.菩薩悲愛自體障盡而復過世故爲最勝。
問.雲何障盡。
偈曰. 有苦及無智 大海及大闇. 拔濟以方便 雲何不障盡。
釋曰.有苦爲大海.無智爲大闇.能拔濟方便是大悲.此悲愛則障盡。
問.雲何過世。
偈 曰. 羅漢及緣覺 如是悲愛無. 何況餘世間 豈得不過世。
釋曰.阿羅漢辟支佛尚無大悲愛.況餘世間而有可得.若如是者豈不過世乎。
已說 大悲愛勝.次說大悲無厭.偈曰. 得悲諸菩薩 捨苦而起苦. 彼初起苦怖 證時欣樂甚。
釋曰.捨苦者謂諸菩薩以大悲故欲捨他苦.而起苦者由捨他苦則起自苦。
彼初起 苦怖者彼初謂信行地菩薩.彼於起苦中而生怯怖.由自他平等未見故.由苦如實 ******************** 未觸故。
證時欣樂甚者證時謂淨心地菩薩.彼於起苦中生極欣樂.由見自他平等 故.由苦如實已觸故。
已說大悲無厭.次說大悲苦勝.偈曰. 悲苦最希有 苦勝一切樂. 更樂悲生故 辦非有況餘。
釋曰.悲苦最希有者.謂從他苦而生大悲.從大悲而生自苦.如是悲苦有何希有.而 得過此故爲最希有。
苦勝一切樂者卽此悲苦勝於一切世間之樂。
問.何故。
答.更樂 悲生故.此諸菩薩更以悲苦爲樂.由此苦從大悲生故。
辦非有況餘者.彼樂所作已 辦者尚無.況餘世間而得有也。
已說大悲苦勝.次說大悲施勝.偈曰. 施與悲共起 能令菩薩樂. 三界中樂受 比此無一分。
釋曰.若布施與大悲俱生.則能起菩薩勝樂.於三界中所作諸樂欲比大悲施所作 樂無有一分而得相似。
已說大悲施勝.次說大悲忍苦.偈曰. 生死苦自性 不捨由悲故. 起苦利他因 雲何捨不習。
釋曰.一切苦悉入生死苦中.諸菩薩不捨生死.由大悲故。
菩薩起苦是利他因.菩薩 ******************** 不捨生死時卽是不捨一切苦。
已說大悲忍苦.次說大悲施果.偈曰. 悲施財三果 悲者恆增長. 愛生及攝生 資生復三樂。
釋曰.悲施財三果悲者恆增長者.諸菩薩大悲能增長三種果.一者增悲.由修習故 能令自體增長.二者增施.由悲自在故能令施得增長.三者增財.由施自在故能令 財得增長。
愛生及攝生資生復三樂者.從是三果復生三樂.一者從悲爲因生愛生 樂.二者從施爲因生攝生樂.三者從財爲因生資生樂。
已說大悲增果.次說大悲勸 進.偈曰. 悲長.及施增. 成生.亦樂起. 牽來.復將去. 大悲勸如是。
釋曰.大悲勸進菩薩行六種功德。
大悲義言.菩薩汝修習我令我滋長.汝捨資財令 施增進.汝應以施成熟衆生.汝應以施令自樂起.汝若施者招引大菩提二聚及餘 令向己來.汝若施者將導二聚及餘令向大菩提去。
已說大悲勸進.次說大悲樂勝. 偈曰. ******************** 苦者悲諸苦 不施雲何樂. 以令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