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關燈
此偈上半顯示迴向親近.下半顯示因親近。

    迴向親近者不爲貪著利養故.但 爲隨順修行故。

    因親近者菩薩如所教授隨順修行爲親近善知識因.何以故.菩薩 以此隨順令彼善知識心生歡喜故。

    偈曰. 善解於三乘 自乘令成就. [一]成生及淨土 [二]爲法不爲財。

     釋曰.此偈顯示智田依止三種親近。

    善解於三乘自乘令成就者顯示智親近.善解 三乘者由智故。

    成生及淨土者顯示田親近.田有二種.一衆生田二佛土田。

    問.此二 雲何名田。

    答.自所聞法於衆生相續中而建立故.隨所住佛土修清淨因故。

    爲法不 爲財者顯示依止親近.菩薩但以法利具足爲依止是故親近善知識.不以財利具 足爲依止故。

    問.親近善知識種差別雲何。

    偈曰. 注: [一]梵藏本此文原爲兩句.與上兩句合爲一頌. [二]梵藏本此文兩句.連下頌讀. ******************** 因果.及隨法. 內外.與麤細. [一]勝劣.[二]亦遠近. 是謂種差別。

     釋曰.因果差別者謂過去親近爲因現在親近爲果.現在親近爲因未來親近爲果。

     隨法差別者謂善知識所流法門.隨其差別而修行故。

    內外差別者自親近爲內.令 他親近爲外。

    麤細差別者自聽爲麤.內心思惟爲細。

    勝劣差別者有慢親近爲劣.無 慢親近爲勝。

    遠近差別者現在趣中親近爲近生報趣中親近爲遠.復次生報趣中 親近爲近後報趣中親近爲遠.復次無間親近爲近隔世親近爲遠.復次願於現在 親近爲近願於未來親近爲遠。

    問.何等親近善知識得爲最上。

    偈曰. 親近善友勝 自意五如前. 信.心.通.方便. 和合等別故。

     釋曰.如前供養諸佛由五種自意故得爲最勝.謂淨信深心神通方便和合.此中親 近善知識最勝亦爾。

    由淨信者於大乘經說親近處生淨信故.由深心者心亦九種 謂味心乃至善淨心親近修行故.由神通者謂依虛空藏等三摩提而親近故.由方 便者謂依無分別智攝故.由和合者諸大菩薩以一果入一切果故。

    親近品究竟。

     注: [一]梵藏本此下原爲一頌.分兩段釋.今譯文略. [二]原刻作示.今依麗刻改. ******************** [一]梵住品第二十 釋曰.菩薩所修四梵住.此雲何。

    偈曰. [二]梵住有四種 一一有四相. 治障.與合智. 轉境.及成生。

     釋曰.梵住者謂四無量.卽慈悲喜捨。

    此中應知菩薩四無量一一各有四種相.一治 障.由所治斷故.二合智.得無分別智對治勝故.三轉境.由衆生緣法緣無緣故.四成 生.由作勝業成就衆生故。

    問.何等衆生爲衆生緣.何等法及無緣爲法緣及無緣。

    偈 曰. 樂苦喜煩惱 如是衆生緣. 法緣說彼法. 無緣卽彼如。

     釋曰.四種衆生聚是衆生緣.一求樂衆生聚二有苦衆生聚三有喜衆生聚四煩惱 衆生聚。

    慈者於求樂衆生聚起與樂行.悲者於有苦衆生聚起拔苦行.喜者於有喜 衆生聚起不離行.捨者於諸受起煩惱衆生聚起令離行.是名衆生緣。

    法緣者卽是 說彼四種梵住法說名法緣。

    無緣者卽是彼如.以無分別故說名無緣。

    偈曰. 注: [一]梵藏本不分品. [二]梵藏本此頌每相爲一句.無此總標之文. ******************** 及彼如義故. 忍位得清淨. 身口業所攝. 亦盡諸煩惱。

     釋曰.彼四種行應知無緣慈者.以如緣故.八地無生法忍時得一切善根亦得圓滿 彼清淨故.及慈所依身口二業所攝者.諸煩惱亦盡如煩惱所緣說意自體諸煩惱 斷斷所緣故.如是修多羅中說。

    問.彼四梵住何等行差別。

    偈曰. [一]有動.及不動. 亦噉.及不噉. 應知四梵住 如是行差別。

     釋曰.彼四梵住應知有四種行差別.一者動二者不動三者噉四者不噉。

    動者退分. 可退故.不動者住分及勝分.不可退故.噉者染汙貪著樂味.無大心故.不噉者不染 汙也。

    此退等行是梵住差別.諸菩薩住不動及不噉中.不住於動及噉中。

    問.梵住種 差別雲何。

    偈曰. 前六.及前二. 下地.亦下心. 相似等爲下. 翻下則爲上。

     釋曰.下上差別者彼不定地自性前六品爲下.一切定地前二品亦爲下謂輭輭輭 中.下地亦爲下謂下七地菩薩觀上地故.下心亦爲下謂諸聲聞故.相似亦爲下謂 注: [一]梵藏本此四句義合爲半頌.另有半頌釋四行差別.今譯缺略. ******************** 未得無生法忍菩薩故。

    如所說下.翻此下則爲上應知。

    問.此四梵住能得幾果。

    偈曰. [一]所生欲界報. 滿聚.亦成生. 不離.及離障. 具足五爲果。

     釋曰.菩薩住諸梵住爲因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