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關燈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一]供養品第十八 釋曰.已說業所聚集諸行.未說供養如來.此供養今當說.偈曰. [二]依.物.緣.迴向. 因.智.田.依止. 如是八供養 供養諸如來。

     釋曰.略說供養如來有八種。

    何謂爲八.一者依供養二者物供養三者緣起供養四 者迴向供養五者因供養六者智供養七者田供養八者依止供養。

    問.此八義雲何。

     偈曰. [三]現前不現前. 衣服飲食等. 深起善淨心. 爲滿於二聚. 常願生佛世. 三輪不分別. 成熟諸衆生. 最後十一種。

     釋曰.此二偈八句顯示前八義應知。

    現前不現前者謂依供養.依現在及過去未來 注: [一]梵藏本合供養親近無量三事爲一品. [二]梵本此頌總結供養.原在後出.今譯改文. [三]梵藏本此段原有四頌.具列十一依止供養名目.且次在品首.今譯文略.又改在後出. ******************** 諸佛而供養故。

    衣服飲食等者謂物供養.以衣服等而供養故。

    深起善淨心者謂緣 起供養.以深淨信心而供養故。

    爲滿於二聚者謂迴向供養.爲滿福智二聚而供養 故。

    常願生佛世者謂因供養.由有宿願願生佛世令我有益不虛供養故。

    三輪不分 別者謂智供養.設供受供供具三事不可得故。

    成熟諸衆生者謂田供養.衆生爲田 教彼供養令種善根故。

    最後十一種者謂依止供養.此依止有十一種.一者依止物. 由依財物而供養故.二者依止思惟.由依味思惟隨喜思惟希望思惟故.三者依止 信.由信大乘發菩提心故.四者依止願.由發弘誓願故.五者依止悲.由憐愍衆生故. 六者依止忍.由難行能行故.七者依止行.由諸波羅蜜故.八者依止正念.由如法不 倒故.九者依止正見.由如實覺了故.十者依止解脫.由聲聞煩惱滅故。

    十一者依止 真實.由得大菩提故。

    問.供養種差別雲何。

    偈曰. [一]因果.及內外. 麤細.與大小. 亦遠近差別. 是名供養種。

     釋曰.世等差別爲供養種差別。

    彼過去爲因現在爲果.現在爲因未來爲果.如是因 注: [一]梵本此節原有二頌.詳陳義釋.今譯文略. ******************** 果謂去來今應知。

    內者自供養.外者令他供養。

    麤者利供養.細者隨順供養。

    小者劣 供養.大者勝供養.有慢者爲劣.無慢者爲勝.三輪不分別故。

    遠者欲後時供養.近者 卽今時供養.復次隔世供養者爲遠.無間供養者爲近.復次發願於未來欲供養者 爲遠.發願於現在卽供養者爲近。

    問.何等供養如來爲最上供養。

    偈曰. 供養諸如來 最上由自意. 信.心.通.方便. 和合.五勝故。

     釋曰.五種自意供養如來應知此供養爲最上供養。

    何謂爲五.一者淨信二者深心 三者神通四者方便五者和合。

    淨信者於大乘法說供養處生淨信故。

    深心者此心 有九種.一味心二隨喜心三希望心四無厭心五廣大心六勝喜心七勝利心八無 染心九善淨心.此九心如脩諸波羅蜜中說。

    神通者謂依虛空藏等諸三摩提故.方 便者謂無分別智方便攝故.和合者謂一切諸大菩薩和合一果入一切果故。

    供養 品究竟。

     [一]親近品第十九 注: [一]梵藏本不分品. ******************** 釋曰.已說供養如來.雲何親近善知識。

    偈曰. [一]如前供養佛 略說有八種. 親近於善友 應知八亦然。

     釋曰.應知親近善知識亦有依等八種。

    問.此中八義復雲何。

    偈曰. 調.靜.除.德增. 有勇.阿含富. 覺真.善說法. 悲深.離退減。

     釋曰.此偈顯示第一依親近。

    若善知識具足十種功德者應堪親近.何謂爲十.一者 調伏二者寂靜三者惑除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經富七者覺真八者善說九者 悲深十者離退。

    調伏者與戒相應.由根調故。

    寂靜者與定相應.由內攝故。

    惑除者信 念與慧相應.煩惱斷故。

    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減故.有勇者利益他時不疲倦故.經 富者得多聞故.覺真者了實義故.善說者不顛倒故.悲深者絕希望故.離退者於一 切時恭敬說故。

    偈曰. [二]敬養及給侍 身心亦相應. 願樂及以時 下心爲緣起。

     釋曰.此偈上半顯示物親近.下半顯示緣起親近.物親近有三.一者財謂恭敬供養. 注: [一]梵藏本此頌具列八種名目.又與下頌合爲一段. [二]梵藏本此頌分兩段釋.下三頌同. ******************** 二者身謂隨順給侍.三者心謂給侍時身心相應。

    緣起親近亦有三種.一者願樂二 者知時三者除慢。

    偈曰. 爲離於貪著 爲求隨順行. 隨順如所教 以此令彼喜。

     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