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

關燈
淨功德.偈曰. 得見及遂願 幷求合三喜. 菩薩喜相翻 彼退悲極故。

     ******************** 釋曰.此偈顯示檀波羅蜜清淨功德。

    彼乞求者於菩薩生三喜.一得見時生喜二遂 願時生喜三求見求遂時生喜.由不見不遂時不生喜故。

    菩薩一切時於乞求者翻 彼三喜亦生三喜.一得見彼時生喜二遂彼願時生喜三求見求遂彼時生喜。

    此中 應知彼求者三喜不如菩薩三喜.何以故.菩薩大悲具足故。

    偈曰. 自身財眷屬 由悲恆喜施. 彼三遠離行 何因不禁守。

     釋曰.此下顯示屍波羅蜜清淨功德。

    此偈明遠離身三惡行.菩薩於自身自財自眷 屬中由大悲故尚恆歡喜好施於他.況於他身他財他眷屬中三種遠離行而不禁 守耶。

    偈曰. 不顧.及平等. 無畏.亦普施. 悲極有何因 惱他而妄語。

     釋曰.此偈明遠離妄語惡行。

    凡起妄語有四因緣.一爲自利戀身命故.二爲利他利 所愛故.三爲怖畏懼王法故.四爲求財有所須故。

    菩薩則不爾.一者不顧.不戀身命 故.二者平等.他身與自得等心故.三者無畏.離五怖故.四者普施.以一切物施一切 ******************** 故。

    菩薩悲愍恆深.復有何因而起妄語。

    偈曰. 平等利益作. 大悲懼他苦. 亦勤成熟生. 極遠三語過。

     釋曰.此偈明遠離餘三語惡行。

    菩薩於一切衆生恆作平等利益.豈欲壞他眷屬而 作兩舌。

    菩薩大悲恆欲拔除一切衆生之苦於他苦中極生怖懼.豈欲爲苦於他而 作惡口。

    菩薩恆行正勤恆欲成熟一切衆生.豈欲不成熟他而作綺語。

    是故菩薩能 極遠離此三語過。

    偈曰. 普施.及有悲. 極善緣起法. 何因不能耐 意地三煩惱。

     釋曰.此偈明遠離意三惡行。

    菩薩由普施一切物故離貪煩惱.由大悲故離瞋煩惱. 由極善緣起法故離邪見煩惱。

    如是等破戒對治差別是菩薩戒清淨功德。

    偈曰. 損者得益想 苦事喜想生. 菩薩旣如是 忍誰何所忍。

     釋曰.此偈顯示羼提波羅蜜清淨功德。

    損者得益想者菩薩於彼不饒益者得饒益 想應須忍辱.何以故.爲成忍辱因故。

    苦事喜想生者菩薩於受苦事中更生喜想.何 ******************** 以故.成就利他因故。

    菩薩旣無不饒益想起處及苦想起處.於誰邊起忍.於何事起 忍。

    偈曰. 菩薩他想斷 愛他過自愛. 於他難行事 精進卽無難。

     釋曰.此偈顯示毗梨耶波羅蜜清淨功德。

    菩薩爲他難行精進而得不難.何以故.他 想斷故.及一切時生於他愛過自愛故.菩薩如是爲他精進豈復難行.是故精進清 淨。

    偈曰. 少樂.二自樂. 著退盡癡故. 是說三人禪. 菩薩禪翻彼。

     釋曰.此偈顯示禪波羅蜜清淨功德。

    少樂者謂世間禪.二自樂者謂聲聞禪及緣覺 禪.著者若世間禪著自見.若二乘禪著涅槃.退者謂世間禪.盡者謂二乘禪無餘涅 槃時盡故.癡者彼三人禪如其所應有染癡無染癡故。

    菩薩禪翻彼者謂翻彼三人 禪.何以故.多樂自樂他樂故。

    不著不退無盡無癡故.是謂禪定清淨功德。

    偈曰. 闇觸及二燈 如是三人智. 譬如日光照 菩薩智無比。

     ******************** 釋曰.此偈顯示般若波羅蜜清淨功德。

    譬如闇中以手觸物.凡夫人智亦如是.何以 故.得少境故.不明了故.不恆定故。

    譬如二燈室中照物.聲聞人智及緣覺智亦如是. 何以故.得少境故.漸明了故.未極淨故。

    譬如日光照物.菩薩智亦如是.何以故.得徧 滿故.以明了故.極清淨故.如是無比.是謂菩薩般若清淨功德。

    復次六波羅蜜後有 八種無上功德.偈曰. [一]依.類.緣.迴.向. 因.智.田.依止. 如是八種勝 無上義應知。

     釋曰.八無上者.一依二類三緣四迴向五因六智七田八依止。

    問.此八於六度雲何 得無上。

    答.檀依者以依菩薩故。

    檀類者此有三種.一物施.以捨自身命故.二無畏施. 以救濟惡道生死畏故.三法施.以說大乘法故。

    檀緣者以大悲爲緣起故。

    檀迴向者 以求大菩提故。

    檀因者以先世施業熏習種子爲因故。

    檀智者以無分別智觀察三 輪不分別施者受者財物故。

    檀田者田有五人.一求人二苦人三無依人四惡行人 五具德人.應知此中以具德勝人爲無上。

    檀依止者由三種依止故.一依止信向二 注: [一]梵藏本此節每度一頌.共有六頌.文句大同.今合爲一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