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關燈
釋曰.此偈顯示爲攝三種增上學故立波羅蜜數唯有六。

    此中立初三波羅蜜爲攝 初一戒增上學。

    戒有二種謂聚及眷屬.屍羅爲聚.檀及羼提爲眷屬.何以故.施於求 受時資財不悋故.忍於護持時打罵不報故。

    此中立後二波羅蜜如其次第爲攝心 慧二增上學.此中立第四一波羅蜜應知具攝三增上學.由一切三學精進爲伴故。

     已制六波羅蜜數.次顯六波羅蜜相.偈曰. ******************** [一]分別六度體 一一有四相. 治障及合智 滿願亦成生。

     釋曰.諸菩薩修諸波羅蜜一一皆有四相.一治障二合智三滿願四成生。

    治障者.檀 等六行如其次第對治慳貪破戒瞋恚懈怠亂心愚癡故。

    合智者。

    悉與無分別智共 行.由通達法無我故。

    滿願者.施於求財者隨其所欲而給與之.戒於求戒者隨其所 欲以身口意護而教授之.忍於悔過者與之歡喜.精進於作業者隨欲助之.定於學 定者隨欲授法.智於有疑者隨欲決斷。

    成生者.先以施攝.後以三乘法隨其所應而 成熟之.先安立於戒等中.後以三乘成熟亦爾。

    已顯六波羅蜜相.次說六波羅蜜次 第.偈曰. 前後及下上 麤細次第起. 如是說六度 不亂有三因。

     釋曰.六波羅蜜次第有三因緣.一前後二下上三麤細。

    前後者謂依前後得起.何以 故.由不顧資財故受持戒.行持戒已能起忍辱.忍辱已能起精進.精進已能起禪定. 禪定已能解真法。

    下上者前者爲下後者爲上.下者施上者戒.乃至下者定上者智。

     注: [一]梵藏本此節原有六頌.分兩大段.詳就六度一一說其治障具智滿願成生.今譯取意合爲一頌. ******************** 麤細者前者爲麤後者爲細.麤者施細者戒.乃至麤者定細者智。

    何故麤.易入易作 故.何故細.難入難作故。

    已說六波羅蜜次第.次釋六波羅蜜名.偈曰. 除貧.亦令涼. 破瞋.與建善. 心持.及真解. 是說六行義。

     釋曰.能除貧窮故名施.能令清涼故名戒.由具戒者於境界相中煩惱熱息故.能破 瞋恚故名忍.破瞋恚能令盡故.能建善故名進.建立善法由此力故.能持心故名定. 攝持內意故.能解真法故名慧.曉了第一義諦故。

    已釋六波羅蜜名.次說修習六波 羅蜜.偈曰. 物與.思.及心. 方便.幷勢力. 當知修六行 說有五依止。

     釋曰.諸菩薩修習諸波羅蜜有五依止.一者物依止二者思惟依止三者心依止四 者方便依止五者勢力依止。

    物依止修諸波羅蜜有四種.一者依止因.依種姓力而 修習故.二者依止報.依自身成就力而修習故.三者依止願.依昔願力而修習故.四 者依止數.依智慧力而修習故。

    思惟依止修諸波羅蜜亦有四種.一者信思惟.於諸 ******************** 波羅蜜相應教而生信心故.二者味思惟.於諸波羅蜜中見功德味故.三者隨喜思 惟.於一切世界一切衆生所有諸波羅蜜皆生隨喜故.四者希望思惟.於自身及他 未來所有勝波羅蜜起希望故。

    心依止修諸波羅蜜有六種.一者無厭心二者廣大 心三者勝喜心四者勝利心五者不染心六者善淨心。

    何謂修檀六種心.若菩薩以 滿恆河沙數世界七寶及以身命於一刹那施一衆生如是乃至盡衆生界所願成 熟無上菩提者.以此門施心無厭足.如是相心是名修檀無厭心。

    若菩薩如是相施 從初相續乃至成佛無刹那頃有絕有減.如是相心是名修檀廣大心。

    若菩薩以施 攝他時生極重歡喜過於受者得財時生喜.如是相心是名修檀勝喜心。

    若菩薩以 施攝他時見他受物極饒益我.非我自用爲極饒益.何以故.由施攝他令我成就無 上菩提因故.如是相心是名修檀勝利心。

    若菩薩如是廣施不求報恩及以果報.如 是相心是名修檀不染心。

    若菩薩如是廣施所生福聚所得果報願施一切衆生非 爲自受.又與一切衆生共之迴向無上菩提.如是相心是名修檀善淨心。

    何謂修戒 ******************** 等六種心。

    若菩薩有恆河沙數自身.一一身復有恆河沙數劫夀.一一夀中復乏一 切資生.於此之中復有火聚徧滿三千大千世界.菩薩以此多身經此多夀在此火 聚起四威儀.於一刹那但修一戒.如是乃至盡諸戒聚乃至盡諸智聚能得無上菩 提者.菩薩修之心無厭足.如是相心是名修戒等無厭心。

    若菩薩從初修戒乃至修 智極坐道場無有閒斷.如是相心是名修戒等廣大心。

    若菩薩修戒等攝他時生極 重歡喜過於受攝者得利益時生喜.如是相心是名修戒等勝喜心。

    若菩薩修戒等 攝他時見他得利極饒益我.非我自利爲極饒益.如是相心是名修戒等勝利心。

    若 菩薩修戒等時不求報恩及以果報.如是相心是名修戒等不染心.若菩薩廣修戒 等所生福聚所得果報願施一切衆生非爲自受.又與一切衆生共之迴向無上菩 提.如是相心是名修戒等善淨心。

    方便依止修諸波羅蜜有三種.三種者卽是三輪 清淨.此清淨由無分別智爲方便故.以此方便一切作意悉得成就。

    勢力依止修諸 波羅蜜亦有三種.一者身勢力二者行勢力三者說勢力.身勢力者應知是佛自性 ******************** 身及受用身.行勢力者應知是佛化身.以此化身於一切相爲一切衆生示現一切 善行故.說勢力者謂演說六波羅蜜一切種時無滯礙故。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